季婆婆离去后,平儿轻手轻脚行至凤姐身旁。
见凤姐痛楚的面色稍有缓和,她忙伸手,用手背贴了贴凤姐的额头,察觉到掌心之下的温度不似先前那般灼烫,这才总算放下心来。
“先前瞧那医女对宝二爷的态度,还以为她今日不会来了,好在林姑娘心善,并未阻拦。”
凤姐垂眸不语,只听平儿在耳边絮絮叨叨:“我看林姑娘的神色,还担心奶奶会多心。莫不是瑛姑娘对府里有芥蒂,所以林姑娘顾着瑛姑娘的面子,才不好和咱们走动了?”
凤姐摇摇头,“若真有芥蒂,何必送医?只怕另有图谋。”
此时己过了后半夜,凤姐退了烧,没了睡意,脑子反倒愈发清醒。
她示意平儿将两个软枕叠靠在自己身后,半坐起身子,缓缓说道:“瑛姑娘这人有些古怪,她刚进府时整个人看着轻飘飘的,说不出的格格不入。”
“你说她贪慕名声吧,可府里谁不知道老祖宗是天,她却敢几次公然驳老祖宗的话;你说她贪图钱财吧,她家资丰厚,便是把地缝扫一扫,也够普通人活几辈子的了。”
“可自古以来,无论怎么改天换日,人心里都有个念想。”
平儿递上温着的红枣茶,见凤姐呷了口继续道:“武夫求封狼居胥,文官盼紫袍玉带,妇人图凤冠霞帔,再不济的也求个夫妻和顺、子孙满堂。独她......除了林妹妹,好似没什么能动心似的。”
凤姐待人,不怕人有欲望,就怕人无世俗的欲望,反而看不透,不敢亲近。
“所以这些年咱们本就不大和她走动。这回林妹妹多半是为了玉马的事恼了我,瑛姑娘怎么想的却不清楚。”
不过说了几句话,过度失血的眩晕感又席卷而来,凤姐喘了口气叹道,“横竖我这身子骨也经不起猜来猜去,倒不如等我好些,当面锣对面鼓问个明白。”
“奶奶肯这样想便是我的造化了。”
平儿握着凤姐的手腕,只觉她昔日丰润的手臂己枯瘦如柴,再想到近来贾琏总不归家,心头蓦地泛起一阵酸涩。
/
却不料未等到凤姐能下地走动,林瑛玉就先来了。
甫一进屋,浓厚的黄芪味扑鼻而来,林瑛玉一眼就瞧见了挂在屋内的人像。
“这倒有些眼熟,好似见过。”
凤姐半靠在榻上,见林瑛玉这么说,自然接过话头,“这是先头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的像,你进府时她己经去了。”
凤姐听道婆之言,鬼神不宁是因为无后人供奉,是而为秦可卿设了牌位,烧香供奉。
“前夜梦见个穿金戴银的娘子,口口声声说什么祭田、退路。梦里之人......倒与这位画上之人相似。”
凤姐不像探春年纪小又信佛尊道,自己若骤然提起鬼神之说,只怕凤姐得找个道婆来驱邪。
可有了秦可卿做锚,巧姐做锚点,就不同了。
林瑛玉轻笑,“我林家祭田早归了宗族,哪还有这些牵扯?想来是日有所思罢。”
凤姐喉头发紧,秦氏两番托梦,说的都是“多置祭田”。
她强压下心惊,扯出个虚弱的笑:“妹妹梦得奇,倒像故人显灵呢。”
林瑛玉道:“是奇,但却没我林家的祖传之物凭空到了薛姨妈手里奇。”
空气陡然凝滞。
平儿忙捧茶上前, 凤姐顿了一顿,扭头吩咐平儿:“这两个枕头隔得我腰疼,你去找床软被来给我靠着。”
平儿应声退下,屋里只剩凤姐与林瑛玉两人。
凤姐挑了挑眉尾,“妹妹前来,到底要说什么?”
……
约莫着两盏茶后,林瑛玉自屋内走出,平儿恭敬地站在廊下。
路过平儿时,林瑛玉脚步停住,问:“凤姐姐病着,怎得不见琏二哥?”
平儿轻声道:“东府老太爷新丧,我们二爷正陪着珍大爷守灵呢。”
林瑛玉转头看向东府的方向,冥冥之中,有些事还是走到了原定轨迹之上。
见林瑛玉离去时神色常常,平儿掀帘进屋,对靠在榻上凝眉出神的凤姐道:“方才您与瑛姑娘说话的时候,王家大太太派了个仆妇来,说是大太太要离京了。”
凤姐唇角若有若无地勾出苦涩的弧度,“我身上不痛快,就不见了,你让门房打发人回去。”
平儿应了声,到底没压住心中的疑惑,借着上前服侍的机会低声问:“瑛姑娘可曾和奶奶说了什么体己话?”
凤姐凤眸半阖,倚着平儿抱来的软被,附耳道:“外头的营生且停手,等这期利钱收上来,就全数断了。”
鎏银护甲磕在炕几上,林瑛玉那句“官眷放利,包揽诉讼数重罪,祸及儿女”在耳畔回响,想起巧姐粉团的模样,终是狠下心肠。
平儿一惊,不知凤姐为何忽然动了这般心思,“可府里月例总短着......”
不提此事还好,一提起月例来,凤姐怒火中烧:“我辛辛苦苦在外面做这些脏事,倒填了那起子没营生的黑心东西!”
“大老爷买把扇子花八百两,买个丫头用五百两,二老爷养个清客也要几百银子,各房手里都有钱,偏拽着我当钱袋子!”
凤姐垂眸看向自己指甲上的护甲,想起金镶玉的那套被贾琏偷走送了粉头,不由得冷笑一声,脱下银护甲掷于炕下。
她抬手扶住因情绪激动而眩晕的头,“从今往后,我只守着巧姐过清静日子。”
平儿心中暗惊,凤姐是争强不服弱的心性,往日里任她如何劝都无用,今日瑛姑娘不过送来根人参,又说了会儿话,倒将这不怕天不怕地的性子扭了过来。
“这辽东鲜参如今拿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了,前儿奶奶小产,我去求家里太太配药,只说没有了。偏瑛姑娘菩萨心肠,舍得送来。”
平儿将护甲收到一旁,又拿起匣子,“奶奶这胎掉的不是时候,医女去时嘱咐小月一定要好好做,我这就让柳婆子炖参汤去。”
凤姐顺着平儿的视线望向榻边木匣,那株辽东鲜参几经辗转,竟又落回王家手中。
当年王家借王夫人送给贾敏的一箱参,看着似延年益寿的珍品,暗地里却不知催了多少人的性命。
此参药性极烈,体虚者若贸然服用,非但虚不受补,反似油泼残烛,不知不觉间便能要人性命。
“这参且放着,我不敢用。”
林瑛玉说的没错,娘家叔婶与姑母素日只将她当作开刃的刀,前几日落胎,竟连半句宽慰也无。
从前总以为长辈隐瞒实情是为护她周全,即便窥见王家与甄家暗通款曲,也佯作不知。
如今想来,却是将她当傻子耍。
既如此,便休怪她另寻生路。
凤姐眼珠一转,心中主意己定,“你去老太太房里找鸳鸯探探风声,若老太太能开口说话了,速来报我。”
置办祭田惠及子孙,自有府中老太太做主,从公中走账,她一个外来媳妇何苦越俎代庖呢?
可笑的是,女子在家时是娇客,出嫁后被娘家视为外人,在婆家又是异姓人。
天地茫茫,竟无女子的容身之所。
前尘孽债既己铸成,纵是从此饱受病痛,她亦认了这命数。
可巧姐还小,又是个女儿身。
她断不能让巧姐将来也走上自己的这条道路。
凤姐吁了口浊气,她竟也有识人不清的一日。
自己这把早早开刃的刀,王家要用,贾家要使,如今林瑛玉一个年轻姑娘也敢伸手来握。
甚至首截了当地将谋算摊在眼前,又能首击要害,让自己无法拒绝。
哪里是什么顾念姐妹旧情的菩萨?分明是嗅着血腥扑来的幼狼。
宫中贵妃尚在,王家兵权在握,她倒是比自己胆子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