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听了方管事的话,有些奇怪。
对方管事问道:“方叔,商队现在能同时跑两条线路了吗?”
按照他对商队的了解,商队的人手一首都是刚好能组建一个队伍,够跑一条线。
必须等一趟跑完,人员休息一段时日,再走下一趟。
但方管事说,下月二十走湖广,七月初走京城,那显然是两个队伍。
方管事一听这话,脸上的笑意就深了几分。
“子桥呀,这还是多亏了你。”
接着解释道:“此前有你引荐,我们的蜀锦生意做大了许多,利润也涨了不少。再加上朵甘那边的利润,商队早就想多招些人。
去年,你又跟着商队跑了一趟。有你亲自去,商队这一趟和朵甘、蜀地的几个大商户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加上商队以前去江南、京城的固定线路,这不人手实在紧张。我们开年就招了不少人。多建一个队伍,才不会耽搁几个地儿的生意。”
江文秀听他这话,知道方管事说的话还有所保留。
生意做大许多,利润涨了不少。
只怕是翻了好几番。
此前,她的香供应给方家铺子,连着几个月都是稳定的供货数量。
按照江文秀的推断,梁州府和合西府的需求量,也就这么大。
但这次,方管事突然说要加两成的供货量。
那是不是说明方家新开了铺子?且很可能开在两府外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方家的生意在向外扩展。
不过,对江文秀来说,这是好事。
江文秀早就打算等院试后,再给李家村弄些生意。
李越和商队交好,以后的合作也好谈。
不过,到底做什么生意?生意的规模如何?还得根据院试的结果来决定。
方管事对李越很是夸赞,李越却没有居功。
“方叔客气了,我不过就给你们牵了个线。商队能谈成那些买卖,还是商队经营有方。”
方管事笑呵呵的,就喜欢李越的边界感,务实又清醒。
脑子好,还有能力,谁能不喜欢呢?
江文秀见方管事看着李越的眼里都在发光,默默移开了视线。
很快又听方管事对李越说:“你们村以后若还有如十里香和春信这样的好东西,只管来找我。我定给你安排妥当。”
这就是表示,以后李家村的货,他能帮忙寻销路。
“如此,便多谢方叔。”李越应道。
方管事摆摆手,又看着两人问道:“刚才我跟你们说的香的数量,没问题吧?”
两人对视一眼,李越才对方管事应道:“没问题。”
“好,好。”方管事满脸堆笑。
送李越和江文秀离开的时候,还不忘提醒:“预计八月再去江南,去江南的货,越多越好。你们早些准备。”
江文秀和李越从商队所在的宅子出来后,李越便对江文秀提议道:“买人吧?”
江文秀轻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的供货量,我勉强能应付。再多,就会有些吃力。一下增加这么多量,若还是靠我一人,根本没办法给商队交货。”
李越想到原料的供应,又问道:“这供货量成倍增加,我们可以买人。但村里的人处理原料,能否跟上?”
江文秀解释道:“这倒是没有问题。我们虽然给每家都分配了供应的种类和数量。但当时为了照顾到所有村民,给每家分配的种类比较单一,数量也不算多。若要增加,应是没有问题。且供货增加,村民收益也会增加。大家会乐意。”
李越点头,“既如此,那只需解决我们自家的问题即可。我们买两到三个人,你也不用太辛苦。”
说着又下意识抚了抚江文秀的发顶,温声道:“你做买卖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不是把自己套在里面。”
说着笑道:“走吧,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在府城买人。县里可不好买。”
江文秀迟疑道:“我打算等宅子能住人了,再买人。现在买回去,没屋子住。”
新建的宅子,怎么也得空置一段时间。
且新宅子里,既没有床,又没有被子,怎么住人?
李越想了想,“那就先买两个人,我和星辰可以去幺叔家住。我们那屋子能住两人”
江文秀想想可行,就应了下来。
两人先去锦辉酒楼用过午食,首接去了牙行。
因为家里的住宅限制,江文秀决定先买两个能干的女子。
在选人方面,江文秀比起李越来,就更在行。
她一出生,家里就安排了一大群奴仆专门照顾她。
明事后,为了不让她被下人蒙蔽,或是被错误引导,父亲,母亲都曾教导她如何管理下人。
李越的家族虽然也不错,但到底是农户出身,他们村子可不兴这一套。
所以在牙行选人的时候,全程都是江文秀主导。
江文秀先选了五人出来,然后把自家的情况说清楚。
“我们是农家人,不比富户。你们跟我回去后,是要干活的。且干的活还不轻。你们先想清楚,若有其它心思,便不用跟我回去了。但我也保证,若跟了我,只要你们认真干活,不会有人随意打骂你们。也绝不会让你们吃不饱饭。”
这是避免有人不清楚情况,跟她回去后,不安心做事。
她一说完,当即有两人眼神闪烁。
这一举动,江文秀马上将她们排除。
最后,江文秀从剩下的三人中,选出了两个二十多岁的妇人。
一个黄氏,今年二十三岁。
又黑又瘦,手指粗,手心也有很多茧子。一看就是长期干农活的。
牙行的人说,她是凤山府宝县人,没有名。
嫁人多年,没有生育。夫家本也穷,掏空家底娶她就是为了生儿子。结果她的肚子多年没有动静,便被夫家卖了。
一个叫映云,今年二十七岁。生得倒是不错,但手脸都有些粗糙。
她是从小被家人卖入商户之家,她自己也不知道原本的名字。映云是前主家起的名。
她因为长得好,从小伺候主家的少爷,后来就成了教导少爷通人事的通房。
少爷娶妻,便将她打发去了庄子上。
她在庄子上,跟着妇人们一起干农活,本想混口饭吃就成。
哪知,过了几年,少奶奶知晓了她曾伺候过少爷,便将她发卖。
选好了人,江文秀也不耽搁,办好身契,又在府城给两人各买了两套衣裳,和两床薄被,然后首接带着两人回了李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