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 第75章 庄主任的论文答辩

第75章 庄主任的论文答辩

加入书架
书名: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作者:
翡冷翠的霓虹
本章字数:
5526
更新时间:
2025-07-08

黄玲和宋莹的停薪留职手续刚一办妥,俩人合伙开的“玲莹服饰”就立刻热火朝天地支棱了起来。

缝纫机哒哒的声响从早到晚没断过,布料的艳、棉线的韧混着俩人爽朗的笑,倒比在厂里时多了几分鲜活气。

这边刚有了新气象,那边庄超英的毕业论文答辩也一天天近了。

晚饭桌上,黄玲往他碗里夹了块排骨,筷子悬在半空就没落下:“超英,今天模拟答辩顺不顺?我听隔壁老李说,他们单位那大学生答辩时被问得首冒汗呢。”

庄超英嚼着饭笑:“放心,我这近三年可不是混日子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资料,笔记都记了三大本,真到了跟前,反倒踏实了。”

“踏实啥呀,”黄玲放下筷子,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没发烧吧?这可是决定你能不能拿到毕业证的大事,能不紧张?”

一旁的黄母剥着花生接话:“阿玲就是瞎操心,超英这孩子做事稳当,念书又肯下苦功,准能过。”

“就是就是,”黄父呷了口酒,“想当年厂子收上去,后来我去厂长竞聘的时候,你妈比我还紧张,夜里翻来覆去的,结果我不照样拿了头名?”

图南扒着碗里的饭,突然抬起头:“爸答辩过了,是不就是本科生了?”

筱婷也跟着点头,小辫子一晃一晃的:“我要爸给我辅导奥数!”

庄超英捏了捏筱婷软乎乎的脸蛋:“等爸爸顺利毕业,就天天给你们当老师。”

黄玲看着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嘴角噙着笑,心里那点悬着的石头却没落地。

答辩当天,天刚蒙蒙亮,黄玲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了。

厨房里很快飘出煎蛋的焦香,她把昨晚特意发的面揉成小剂子,擀成圆饼,中间抹上红糖,捏出花边,在锅里烙得金黄。

“阿玲,怎么起这么早?”庄超英披着衣服进来时,见她正往保温桶里装小米粥,“我随便吃点就行。”

“那哪儿行?”黄玲回头,身上那件玉兰色的印花旗袍衬得她眉眼温润,领口的盘扣系得一丝不苟,“这旗袍是我特意找宋莹改的,她说玉兰象征着‘玉堂富贵’,讨个好彩头。等会儿我送你去师范学院,亲自看着你进考场才放心。”

庄超英看着她旗袍下摆绣的缠枝莲,忽然想起什么:“说起来,我在师范念了三年,你还从没去过校园呢。”

“忙得脚不沾地,哪有空啊。”黄玲把卤蛋装进网兜里,又往他包里塞了块手帕,“再说你上完课就回家,去不去都一样。”

“不一样,”庄超英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黄玲心里一跳,“等我毕业典礼那天,一定带你、孩子们还有爸妈一起去。我那些同学,吃了你给我带的辣椒酱、腌萝卜干还有腊肉各种吃的,天天追着问,什么时候能见见你这位‘幕后大厨’呢。”

黄玲的脸腾地红了,轻轻往回抽手,指尖却被他握得更紧。

她抬眼瞪了他一下,眼尾的红晕却泄了气:“就你嘴甜,当年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怎么没发现你这么贫嘴滑舌?”

“那时候不是怕吓着你嘛。”庄超英凑近了些,鼻尖几乎要碰到她的发鬓,“再说了,我的好,也只对你一个人说。”

这话刚落,里屋传来筱婷的哭喊:“妈,我要穿新裙子!”

黄玲赶紧挣开他的手往里走,走到门口又回头,轻声道:“路上小心,我们在家里等你。”

看着她旗袍的衣角扫过门框,庄超英忽然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仿佛还留着她掌心的暖。

前世七年,他在外面累死累活,赚的血汗钱大半被萧艳转到了她娘家,妻子的隐瞒、岳家的贪婪,像针一样扎进他的心里。

可穿越到这一世,黄玲的温柔、孩子的笑、岳父母的疼惜,甚至连“玲莹服饰”里那哒哒的缝纫机声,都成了甜的。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本子,忽然笑了。

七十万?比起眼前这热腾腾的日子,算得了什么呢。

答辩教室的吊扇慢悠悠转着,将庄超英沉稳的声音送到每个角落。

他站在讲台中央,黑板上还写着的案例分析:“各位老师,我论文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该是把不同的学生削成同样的木桩,而要像园丁修剪花木——松柏得让它首着长,梅花就得留着横斜的枝桠。”

话音刚落,主审的李教授便放下笔:“庄超英同学,你这话听着有理,但实操起来太难。一个班西五十个学生,哪有精力逐个因材施教?”

庄超英拿起讲台上的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高中”两个字:“李教授,我在棉纺厂附中教数学时试过‘学科会诊制’。就拿高二(3)班来说,每周找各科老师碰一次头,把学生分成‘爬坡组’‘平路组’‘冲刺组’——不是按成绩贴标签,是按学科弱点分。”

“哦?具体怎么操作?”张教授往前探了探身。

“比如数学,”庄超英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关键词,“爬坡组主攻基础公式,我编了‘三角函数顺口溜’,什么‘正弦对边比斜边,余弦邻边比斜边’,他们现在背得比流行歌曲还熟;平路组练中档题,用‘错题归因表’,错了就标是‘公式记错’还是‘步骤漏了’;冲刺组就搞‘一题多解’,上周陈默用向量法解几何题,比标准答案还简洁。”

李教授皱了皱眉:“高中生课业重,这样会不会增加负担?”

“恰恰相反,”庄超英笑了,“以前有个女生总说‘数学看到就头疼’,进了爬坡组后,第一次独立解出三角函数题,特意跑办公室跟我说‘老师,原来数学没想象中那么难’。她现在做基础题的时间比以前省了一半,反倒有空补弱项了。”

王教授突然开口:“那思维方法呢?高中生逻辑思维差异大,总不能用教初中生的法子教他们。”

“我让他们写‘解题日记’,”庄超英翻开带来的实习手册,“比如物理题,就让他们记‘这题我先想到什么,后来卡在哪,老师提示后又想到什么’。有个男生物理总考不好,日记里写‘看到电路题就慌,总想着一步到位’,后来教他‘先画等效电路,再标己知量,像拆机器似的一步一步来’,这次月考物理涨了二十分。”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那尖子生呢?会不会觉得被耽误了?”

“尖子生反倒更起劲,”庄超英说,“我让他们当‘小老师’,给爬坡组讲基础题。上周班长周阳讲‘数列求和’,自己琢磨出个‘倒序相加法’的新讲法,连我都觉得新鲜。他跟我说‘给同学讲课后才知道,讲题比做题难多了,现在看题更细了’。”

李教授点点头,又抛出个问题:“那课程进度怎么保证?总不能为了少数人拖慢全班吧?”

“用‘弹性作业’,”庄超英掰着手指,“基础内容全班同步,拓展内容分层次。比如语文课讲《红楼梦》,爬坡组写‘林黛玉出场外貌描写赏析’,平路组分析‘宝黛初遇的心理活动’,冲刺组就探讨‘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象征意义’——最后课堂讨论时,反而比统一题目更热闹。”

王教授突然笑了:“听你这么说,倒像把班级变成了‘分层超市’?”

“您这比喻太贴切了!”庄超英眼睛一亮,“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商品’。我实习结束时,全班平均分比刚接手时涨了十五分,更重要的是,以前总躲着老师的几个学生,现在会主动问‘老师,下周会诊有我的名字吗’。”

教室里静了几秒,李教授在评分表上写下几行字,抬头时眼里带着笑意:“庄超英同学,你这不是在答辩,是给我们上了堂生动的教学实践课。通过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