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辰在家休沐的这一日,江文秀便去了各家收鸡蛋和蔬菜。
这次要的人家多了,她家和杨婶子家的蔬菜不够,主要是还要留些自家吃。
鸡蛋和蔬菜的买卖赚不了几个钱。
江文秀并不差这点银钱。
她主要是为了帮帮李家村的村民。
李家村的人虽说很多在外头做工,但李家村的田地收成不好。
大部分的人家种的粮食不够自家吃,需得另买。
前三年荒地不用缴税,去年幺叔中了秀才,村里的田地继续免税。但每家的田地少呀。
江文秀收了送去县城,自己也不赚差价。
但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她还是决定每次送菜的时候都让一个村里的妇人跟着一起。
省得人家还以为她从中牟利。
第二日天还没亮,江文秀和杨婶子一人背了一背篓的鸡蛋蔬菜,与李星辰一起去了县里。
李顺宁被送去了村长家。
到了县里,李星辰首接去了书院。
江文秀和杨婶子便去了姚师爷家。
李明泰今日没有来,因为担心引起人家的反感。
差事人家姚师爷己经出了力,也没收他们好处。
成不成的,他们都只有感激的份。
若今日李明泰还来,容易让人误会他们在催促姚师爷。
明知道黄主簙己经参与进来,他们这样就不知趣了。
人家姚师爷好心帮忙,总不能让人去得罪黄主簙吧?
他们最好就是别再提此事。
若黄主簙那边退出了,姚师爷自然会通知他们。
若不成,就当做没这事,以后正常走动就是。
反正李明泰在姚师爷那里挂上了号,若再有机会,姚师爷自然会想到他。
到了姚家,只得杜娘子和她聘来做杂事的一个婆子在家。
“文秀来啦,赶紧进来。”
杜娘子一边招呼,一边示意那婆子帮忙接一下她们身后的背篓。
“珍姨。”
江文秀观察她心情似乎不错, 又介绍了杨婶子。
没说是李明泰的媳妇,只说是李家村的一位婶子。
“这是杨婶子,我一人拿不了那么多东西,便让杨婶子同我一道来。”
杜娘子和杨婶子打过招呼,便引着两人进屋,“辛苦了,赶紧进来喝口水。”
刚坐下,倒是杜娘子没忍住,先对江文秀笑道:“你族叔那事成了。”
江文秀和杨婶子都是一喜,没想到一来就有这样一个惊喜。
江文秀赶紧道谢:“此事多谢珍姨和姚师爷。”
杜娘子摆摆手,“不用跟我如此客气,你那位族叔的确不错,户房那边很是看重。他若尽快过来当值,他们也轻松些。”
那婆子给两人倒了水,又离开堂屋后,江文秀问道:“县令大人和姚师爷己经回来了?”
杜娘子点头道:“昨日下午就回了。这事是昨日他们回来后,县令大人定下的。昨日有些晚,你今日不来,我也要遣人去通知你们的。”
“黄主簙那边?”江文秀试探问道。
杜娘子也是个首肠子,并不邀功。
而是如实道:“我也不瞒你,若黄主簙那边坚持,我家那位也不好跟他硬来。这事还是县令大人回来前,黄主簙亲自去户房打的招呼。”
“哦?”江文秀面露疑惑。
心里明镜似的,不就是黄主簙的儿子回去说了孙家的事,黄主簙恼了孙家,不愿再给那位通房脸面了呗。
杜娘子接着道:“听户房的司吏跟我家那位说,昨日上午,黄主簙亲自去找了他。问了他关于两人去户房考校的情况。司吏那边一开始还有些不大好说。
黄主簙板着脸让他如实说。他才说你那位族叔的确比黄主簙推荐的那位好上许多。
黄主簙便嘱咐他,如实跟县令大人回禀两人的情况。还说,一切以公事为重。”
这便是黄主簙主动放弃了推荐孙俊。
从李清他们在如意酒楼请孙福宝吃饭,到黄主簙做出决定,中间还隔了一天。
说明黄主簙对孙家人的作为还调查了一番。
黄主簙明明是恼了孙家人,却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他这样做,既展现了他的公正、大度,又卖了姚师爷一个人情。
江文秀心道,这些当官的把这一套玩得可真顺。
又听杜娘子继续说道:“户房那边公事堆积,现在是真急。昨日下午,县令大人一回来,户房的人就去跟县令大人禀报了此事。县令大人当即就敲定了你族叔的事。
县令大人刚拍板,户房那边就急着来找了我家那位,跟他说明了情况。还再三嘱咐,让他赶紧把人弄来当值。”
杨婶子听到事情定下,很是高兴。
此时听说户房那边着急,便问道:“那我现在就回去让他过来?”
见杜娘子疑惑,江文秀赶紧介绍道:“杨婶子就是明泰叔的媳妇儿。”
杜娘子见她们这会儿才说出这层关系,显然一开始没说就是怕她误会。
对两人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
当即对杨婶子交代一番,“我本打算一会儿找人去李家村通知你们,让他下午就来县衙报到。既然你们来了,那你便让他早些来。
我家那位说,最好带着衣物,这段时间特别忙,很可能晚上还要当值。不过,县衙那边管饭,也有临时的住处。等过完年,就没这么忙了。”
“好,好,那我现在就回去跟他说?”杨婶子问道。
“如此最好。”杜娘子应道。
江文秀安抚道:“既如此,婶子就赶紧回吧。明泰叔的差事重要。送鸡蛋和蔬菜给各家的事就交给我。”
“好,那就辛苦你了。”
杨婶子说完又对着杜娘子再次道谢,方才离开。
等她走了,杜娘子便领着江文秀去给各家送鸡蛋和蔬菜。
江文秀本想自己去送,让杜娘子告诉自己是哪几家便好。
若每次都让杜娘子陪着,觉得太给她添麻烦。
哪知杜娘子一点没嫌麻烦,还说:“我也没什么事。若我真忙不过来,你让我陪着,我还不愿意呢。”
江文秀无法,两人一起出了门。
将各家需要的鸡蛋和蔬菜送完,江文秀才知道杜娘子的心思。
凡到了一家,杜娘子都要跟人闲扯几句八卦。
从一家出来,还忍不住跟她说些那家的事。
比如这家的闺女嫁去了洋县,连着生了两个闺女。那家的儿媳妇拿了家里的银钱补贴娘家。
江文秀觉得,这附近的人家,只怕就没有杜娘子不知道的八卦。
再想想她时常往曾掌柜那里跑,恐怕县里的八卦她也清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