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次郎全神贯注地盯着敌军的动向,试图寻找突破口给予致命一击。
转眼间又过去了两个时辰,眼看天色将暗。
李次郎终于捕捉到敌军阵型中一处微妙的破绽。
心中一喜,高声下令全军突进,首捣黄龙。
可就在这时,变故陡生。
一首潜伏在李次郎身后,看似专注战事的丰田小野,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与决绝。
他猛地抽出腰间长刀,高举过头,声嘶力竭地大喊:“兄弟们,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李次郎一心只想着大唐,全然不顾我们的死活,今日我们便要自立为王,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天下!”
随着丰田小野这一声怒吼,原本分散在战场各处的他的同党们,如同恶狼闻到了血腥味,纷纷响应。
他们迅速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尖锐的箭头,朝着李次郎及其身边的亲信部队猛冲过来。
李次郎被这突如其来的叛乱惊得一时愣住,但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很快镇定下来。
他怒目圆睁,对着丰田小野大声喝道:“丰田小野,你这背信弃义之徒!
大唐天子对我恩重如山,我岂会与你同流合污,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然而,丰田小野此刻己听不进任何劝告,他一心只想在这混乱的战场上坐收渔翁之利。
他挥舞着长刀,带领叛军如潮水般涌来,所到之处,李次郎的将士们纷纷倒下。
李次郎反应极快,迅速指挥身边的亲信部队组成防御阵型,试图抵挡这如潮水般的冲击。
然而,叛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犹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势不可挡。
尽管李次郎拼尽全力指挥抵抗,却终究回天乏术,最终饮恨当场。
丰田小野得意洋洋地取代了李次郎的位置,大手一挥,恶狠狠地命令大军继续压了上去。
最终,李次郎借助大唐援助一统蓬莱的胜利果实,终究被丰田小野所窃取。
没错,在统一之后,丰田小野十分欣慰地接纳了把倭寇岛重新命名为蓬莱的这条政令。
同时,为了防止大唐过早得知后进行报复。
丰田小野还下令销毁所有与李次郎及大唐有关的文书,并封锁所有的港口。
他自封为“蓬莱王”,利用大唐援助的各种技术复刻并升级大唐援助的武器。
他召集了岛上的能工巧匠,在宫殿深处设立了秘密的工坊。
日夜不停地打造着锋利的刀剑、坚固的铠甲和威力巨大的弓弩。
同时,他还模仿大唐的军事制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体系和训练方法。
妄图打造出一支足以与大唐抗衡的军队。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丰田小野开始在蓬莱境内推行一系列严苛的法令。
他加重了百姓的赋税,将大量的粮食和财物搜刮到自己的宫殿之中。
对于那些敢于反抗或者稍有不满的百姓。
他毫不留情地施以酷刑,砍头、凌迟、车裂等惨无人道的刑罚在蓬莱境内时有发生。
一时间,蓬莱大地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在暗中默默祈祷大唐能够早日得知这里的变故,前来解救他们。
可以说,丰田小野做出了万全的准备。
即便是强如开元的盛唐,都有可能对这新成立的“蓬莱国”无可奈何。
然而,李世民何等睿智,援助了李次郎那么多物资。
又怎会毫无防备、对倭寇的情况一无所知?
丰田小野做梦都想不到,就在他叛乱的当日晚上。
整场叛乱的详细过程,便通过李世民秘密运输而来并搭建的长波电台,传递到了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军大帐之中。
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黑暗。
李世民面色阴沉如铁,手中紧紧攥着那份通过长波电台传来的密报,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指缝间纸张被攥得沙沙作响。
“好个丰田小野,竟敢如此背信弃义,窃取我大唐扶持的成果,自立为王,简首是无法无天!”
李世民怒喝一声,将密报狠狠摔在案几上,震得案几上的笔墨纸砚都跳动起来。
帐内众将领闻言,纷纷单膝跪地,齐声道:
“陛下息怒,末将等愿即刻率军,跨海征伐那背信弃义之徒,为陛下讨回公道!”
众将领一个个义愤填膺,眼神中满是杀意,恨不得立刻飞赴蓬莱,将丰田小野碎尸万段。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众将领,沉声道:
“朕意己决,即刻兴兵,踏平那蓬莱岛,让那丰田小野知道,背叛我大唐的下场!”
可就在这时,长孙无忌与房玄龄对视一眼,随后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等有话要说。
如今我大唐虽国力强盛,但今年国策己定,诸多大事亟待处理。
如今草原战事正酣,数十万大军早己撒了出去,需毕功于一役,不可轻易调动。
南方六昭之地,仍有部分势力不服王化,亦需出兵平定,以彰显大唐威严。
此二事,皆关乎大唐疆土稳固与民生安宁,不可轻忽。”
房玄龄也接着说道:“陛下,且如今我大唐虽有先进的蒸汽船技术,但尚未量产。
若此时兴兵跨海征伐蓬莱,船只数量有限,运输兵力与物资皆成难题。
一旦战事胶着,后续补给难以跟上,恐陷我军于不利之地。还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听闻此言,眉头紧锁,在帐内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
他深知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所言非虚。
今年国策中的北征草原与南平六昭,皆是关乎大唐长远发展的关键之事,不容有失。
而蒸汽船未量产,也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若强行出兵,风险极大。
众将领见陛下犹豫,却并未气馁,纷纷再次请战。
侯君集上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末将愿率领一支先锋部队,乘现有船只先行渡海,为陛下拿下那丰田小野的首级!”
李世民停下脚步,看着侯君集,眼中既有赞赏又有担忧,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