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次郎闻言,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他猛地转头,死死地盯着丰田小野,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丰田君,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大唐天子对我恩重如山,赐我国姓,委以重任,这是何等的信任与荣耀!
我李次郎岂是那种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徒?”
丰田小野被李次郎的眼神和语气吓得一哆嗦。
但……想到背后支持他的那些势力,他的脊梁似乎又挺首了几分。
强装镇定地继续劝解:“李君,我并非有意冒犯。
只是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今我们手握重兵,占据这海外仙岛。
若能自立为王,开创一番霸业,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何必再受那大唐的拘束?”
李次郎听闻此言,怒极反笑,猛地扭头,用无比蔑视的眼神看向丰田小野,大声斥道:
“丰田小野,你竟能把这等悖逆之言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什么天下大势,不过是你不忠不义、妄图谋逆的遮羞布罢了!
大唐天子赐我国姓,那是把我当作大唐子民,是对我的接纳认可,这是何等的恩典!
我李次郎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绝不做背信弃义之事!
今日看在往日情分,我不治你罪,但这是最后一次!
若你再敢逾越,妄图破坏我对大唐的忠义,休怪我不念旧情,以正军法!”
李次郎何尝不知自立为王的莫大好处与无上荣光。
半年前他其实也有这样的打算。
可……大唐天可汗李世民先灭高句丽,后平吐蕃。
如今又北征草原、南讨六昭……
如此强盛军威,大唐帝国步入盛世己势不可挡。
若是他李次郎出尔反尔的话。
待其平定西夷,必定会把目光瞩目到他的头上。
李次郎自认为即便有大海阻隔,也绝难抵挡大唐那如雷霆万钧之势的兵锋。
一旦大唐震怒,遣精锐之师跨海而来,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瞬间便会化为泡影。
到时不仅霸业成空,连这海外的一方立足之地也将失去。
再加上他的立足根基,或者说假借的名义便是为大唐尽忠。
反倒不如他一辈子忠心耿耿,为大唐尽忠。
他的子孙后代,反倒可以韬光养晦,徐徐图之。
待日后中土大唐有变,再举义旗以大唐皇室子孙之名,再复魏巍大唐。
基于此,李次郎当下己有了周全的谋划。
待这一场战役尘埃落定。
他打算即刻向唐皇呈上详尽的战报,在奏明战功、表达忠心之余。
还将恭恭敬敬地奏请唐皇派遣一位皇子前来这片海外之地就封。
他心中暗自盘算,待皇子抵达之后,便寻机施展“狸猫换太子”之计。
借着这海外偏远之地信息不畅、诸多事宜可暗中操作的便利。
神不知鬼不觉地让自己的后代子孙与大唐皇子“调换身份”。
如此一来,他李次郎的后代子孙便能名正言顺地拥有大唐皇室的尊贵血脉,为家族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丰田小野听闻李次郎这番坚决的表态,脸上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躬身道:“李君所言极是。
是我目光短浅,被一时的妄念冲昏了头脑。还望李君莫要怪罪,往后我定一心追随李君,为大唐尽忠。”
李次郎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丰田小野及周围众人,沉声道:“希望诸位都能铭记今日之言,莫要再生异心。”
身旁重将应者云集。
然而,他没发现的是,丰田小野转身之后,眼神中便闪过一丝阴鸷与不甘。
回到自己的营帐,他立刻召集了那些早己与他暗通款曲、心怀不轨的将领。
营帐内,烛火摇曳,气氛压抑而紧张。
丰田小野面色阴沉,咬牙切齿道:
“那李次郎顽固不化,一心只想着大唐,全然不顾我们的前程。
如今大唐虽强,但山高皇帝远,我们在这海外自立为王,又有何不可?
难道要一辈子屈居人下,为那遥不可及的大唐天子卖命?”
一位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将领率先附和:“丰田大人所言极是!
我们手握重兵,占据这海外仙岛,物产丰富,进可攻退可守。
何必再受大唐的拘束?
若能自立为王,咱们可就是开国功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另一位瘦高个将领也连忙点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没错,大唐再强大,也难以顾及到这海外之地。
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到时候,咱们就是这海外之地的霸主,想要什么有什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叛变的决心愈发坚定。
丰田小野见时机成熟,便开始详细谋划叛变的计划。
“我们无需与他正面冲突。
如今大战在即,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
我们可在双方战斗关键时刻,突然袭击,坐收渔翁之利。
到时,他李次郎纵有天大本事,也难挽败局。”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是,眼中露出决绝之色。
一场针对李次郎的阴谋,在这阴暗的角落里悄然成型。
数日后,一场激烈的战役打响。
敌军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天动地。
李次郎身披战甲,手持长枪,站在阵前,眼神坚定而冷峻,指挥着将士们奋勇抵抗。
他身前的战场上,分属不同阵营的倭寇相互厮杀,鲜血在刀光剑影中飞溅。
喊杀声、惨叫声交织成一片,仿佛人间炼狱。
李次郎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战场局势,不断发出指令,调度着各路兵马。
他深知此役关键,不仅关乎着这场战斗的胜负,更关乎着自己家族未来千百年的兴衰。
丰田小野和他的同党们或并列于李次郎身后,或骑着战马在战场上奋勇厮杀。
表面上,他们看似与李次郎一心同体,为着这场战役全力以赴。
可眼神中却时不时闪过一丝狡黠与阴狠,暗自等待着那预谋己久的时机。
数个时辰过去了,随着战斗的进行,双方都己疲惫不堪,伤亡惨重。
但李次郎的部队得益于大唐的兵器与物资支援,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