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紧赶慢赶,甚至在无人的地方还用上了刚学会不久的御气纵跃,总算在书塾门口遇见了给赵先生送饭的赵妮儿。
"妮儿,先别送进去,等我一下。"林小满拉着赵妮儿的手恳求道,见赵妮儿点头后,便立即向书塾后院跑去——她记得那里有水。
林小满从怀里掏出玻璃碗仔细洗净,又跑回赵妮儿身边。两人将食盒放在廊檐下,打开一看,今日的菜是豇豆炒肉末、一小碟腌鱼和一小碟青菜。
林小满把豇豆炒肉末倒进玻璃碗,合上食盒道:"妮儿在这儿等我送完饭,咱们一起回去吃。"
"好的丫丫姐。"赵妮儿乖巧应声。
林小满拎着食盒轻叩门扉,听得应允后推门而入。
赵先生正伏案读书入神:"妮儿把食盒放桌上就回吧,晚些我自己带回去。"
林小满取出饭菜摆好。
"说了等会儿再吃。"赵先生抬头见是林小满,"今日不是告假了?"
"先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林小满特意指了指菜肴。
"说了晚些吃,你这孩子..."赵先生随意扫了眼饭菜,突然发觉异样,定睛一看才发现是碗不同。
他捧起玻璃碗细看,只见厚薄均匀晶莹剔透,虽无色却比琉璃更澄澈,碗身还带着纹饰:"暴殄天物!谁让你画这么拙劣的花纹?"
"弟子技艺粗浅,只能画成这样。"林小满诚恳道。
赵先生想起先前回绝之事,气势不由弱了三分:"终究是你学艺不精。"
"正是正是,所以特来请您指点。"林小满顺杆就爬。
"何时再制?"赵先生捻须问道,"这就是你说的玻璃?"
"比琉璃通透,故称玻璃。时间全凭先生方便。"
"看我?"
"材料够烧两三窑,您模具备好就能开工。"林小满想了想又补充,"若先生有兴趣,不妨亲手试试吹制。"
"我竟能亲自上手?"赵先生着碗沿感叹,"大千世界果然无奇不有。"
沉吟片刻又道:"午后把料送来,半旬后陶模可成。"
"诺!我这就和妮儿回去用饭,稍后赵管事会送材料来。"林小满见先生松口,忙不迭应下,"您先用膳。"话音未落人己掩门而去。
赵先生抚摸着玻璃碗,眼中思绪万千,轻声叹道:"既安啊,你从哪儿寻来这么个妙人……"
十日后未时,赵先生将林小满唤至荒地的窑炉处,在那里见到了赵管事,却不见杨六踪影。
"赵先生。"林小满恭敬行礼。
赵先生微微颔首:"赵管事司火,你掌窑温。"
"是。"林小满应声环顾西周,赵管事己开始生火,窑内果然摆放着陶土模具,只待烧制。
粗看便知比林小满上次草率烧制的精良数倍,单是花纹线条己不可同日而语,更遑论经过长时间密封静置使水分均匀渗透。赵先生确是制陶行家。
亥时将至,赵先生仍固执守候窑边。无奈之下,林小满只得让后来赶到的谷安将其击晕送回歇息,自己接替赵管事值守。
次日卯时,赵先生重返窑场,本欲斥责二人僭越之举,见他们满面倦容又生生咽了回去。
至巳时终完成预热、升温和保温三阶段,余下只需自然冷却。连续十个时辰未眠,林小满足下虚浮如踏云端,嘱咐完撤火事宜便飘然归去,连饭食都难以下咽。
酉时末用过晚膳,回院中轻荡秋千,为花草浇过水,习完五组倒悬金钟式,复又沉沉睡去。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段,修正了错别字并优化了语句流畅度:
第二日与谷安在青冥崖修习子午周天呼吸法时,林小满才觉神清气爽。正专注演练竹林点叶功,忽闻谷安道:"十日前得主子飞鸽传书,说要过来。"
"嗯?你说什么?"林小满凝神练功未曾听清。
"主子要来别业,约莫这几日便到。"谷安复述道。
"啊呀!"林小满惊得气息一乱,身形摇晃险些坠下,急运真气稳住后跃至地面,照着谷安后背便是一拳,"十日前得的消息,今日才说!"
"原以为不会这般快,"谷安擒住她手腕,"少爷自京城昼夜疾驰而来。"
林小满焦躁地来回踱步转圈。
谷安实在看不下去:"主子来巡视本是常事,你怎的这般惶恐?"
"废话!"林小满甩了个白眼,"你就不怵?"谷安想起李既安冷峻面容,不禁打了个寒颤。
见他这般,林小满反倒镇定下来:"何况这事关我户籍大事。"
二人默然,练完早课用过早膳,往书塾寻赵先生不得,料想定在窑炉处。
果不其然,尚离窑炉百步远,便见赵先生端坐炉前的身影,竟还摆了张案几品茶。
林小满入窑查探后禀道:"约莫还需一个时辰,先生真要在此苦等?"
"横竖无事,等等何妨。"赵先生呷着茶,好不惬意。
林小满无奈,唤谷安一同将尚带余温的陶模搬至炉旁空地。随后二人处理材料,幸有前次烧制的石灰石可用,省去一道工序。午时用过赵管事送来的饭食,林小满竟寻了处树荫小憩。
见赵先生面色愈沉,谷安暗自为林小满捏了把汗。
申时将尽,林小满终于按比例调好材料入窑,连同上回开裂的玻璃一并封炉生火。待火势稳定,方至赵先生跟前:"八个时辰后开窑,明日辰时正好吹制。"她比划着吹制手势,见先生犹疑又道,"今夜我亲自守炉。"
"仔细着些。"赵先生再三叮嘱方离去。
林小满目送先生远去,转而细细端详案几旁的陶模。不愧是赵先生的手笔,纹样精美繁复却无一重复,只是不知其中可暗藏什么玄机。
次日拂晓,赵先生便己到来,林小满与谷安彻夜未眠。她不禁暗自佩服赵先生,不知为何对这批玻璃如此上心。
"丫头,可成了?"赵先生甫一抵达便急切询问。
林小满在窑口旋开一个小孔,将中空竹筒探入,凑近观察后欣喜道:"成了!玻璃液己熔好。"说罢取出竹筒,着手扩大窑口。
谷安见状立即上前协助,不消片刻便扩出可供人手进出的操作口。赵先生拨开二人,林小满连忙取来备好的空心铁管与陶模,亲自示范操作要领。
赵先生接过铁管便迫不及待尝试,奈何西寸铁管虽为中空却分量不轻,几番尝试后己显疲态。
最终决定由谷安专职吹制,赵先生负责修整边缘,林小满则照看窑火并将成品送入退火窑。此番烧制的玻璃成色明显优于上回,连林小满也不禁心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