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却冷笑道:“上下一心,才能长久;内外一致,才能没有隐患。您要是听我的,就能世世代代封侯,长命百岁,智慧超群。要是放弃这个机会,祸患就会殃及子孙,让人寒心。左丞相就算不为自己考虑,难道咸阳上千的李氏族人,你忍心看着他们被蒙家踩在脚下?”
李斯眉头紧锁,道:“蒙恬蒙毅兄弟,虽然素来与我不和,可蒙家世代忠义,绝非小肚鸡肠之辈。中车书令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赵高黔驴技穷,恼羞成怒。他取出一只染血香囊,这是手下暗探一年前在军中盗取的。
李斯瞳孔骤然紧缩,手中端着的茶盏哐啷落地。香囊上绣着个“萱”字,那是他爱女的遗物。
赵高狡黠的目光中溢出阴笑。这招杀手锏果然奏效,他得意的说:“蒙家兄弟忠义,那琅琊王家呢?令媛为救扶苏,身中三箭。如今尸骨未寒,王贲的女儿就每天陪在边关。那可是先帝赐婚给扶苏的郡主。王家军功赫赫,向来就没把左臣相放在眼里吧!”
看到女儿的遗物,李斯不由老泪纵横。扶苏身为三十万戍卒的监军,却不能保护女儿周全,这是他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李萱遗体返回咸阳落葬时,他抱起女儿的尸身,发现她紧握的半枚玉带钩上刻着"扶苏"字样,这傻丫头,到死都在护着那人!
"胡亥公子仁厚。"赵高将伪造遗诏的帛书推过来,"他若称制,定会追封令媛为护国夫人。"
只有皇帝亲信大臣独一无二的字体书写的遗言,才算真实有效的诏书。
沙丘行宫的天空惊雷炸响,满腔悲愤无处排遣的左丞相最终妥协,李斯颤抖着手臂,以他铁画银钩的法家小篆,在帛书上写下"皇帝巡狩崩,立胡亥为太子"的先帝伪诏。
赵高走上船头,水声哗啦,放眼望去,渭河向东日夜流淌,却在咸阳边缘忽然折返朝南。他想起自己一手策划的这场沙丘之变,就像脚下的渭河,裹挟着历史洪流,拐向未知的前方。
河水自东向南,穿过咸阳的高官府邸。初春的薄雾笼罩着这座辉煌无比的帝国都城。
同样的夜色中,左丞相李斯站在相府的高台之上,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宫殿,与赵高踌躇满志不同,他的脸上愁云惨淡。
李斯面容清瘦,双目深邃,眼神中透着几分岁月沉淀后的稳重与睿智。这位大秦统一六国的功勋老臣,他的头发己经花白,几缕银丝垂在额前,更显老成持重。
他身着一袭深色的朝服,腰间束着一条玉带,衣摆随风轻轻摆动,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威严与庄重的气度。他的面容虽然略显沧桑,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仿佛岁月的磨砺让他更加从容不迫。
胡亥残杀皇亲国戚的消息早己传遍朝野,而他,作为左丞相,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爱莫能助。
沙丘之变,虽说罪魁祸首是阉贼赵高,可他因为爱女惨死始终无法释怀,最后沦为帮凶。他痛失爱女恨过扶苏,也恨自己先帝殡天关键时刻的软弱,更恨为一己之私置大秦天下而不顾的赵高。
这些年,他以法家学术在诸侯国纵横捭阖,辅佐嬴政创下六国毕西海一的丰功伟绩。门下还收拢了不少能人异士。一来是为自保,二来就是为了制衡赵高的阴阳家刺客组织。
对于扶苏这女婿,他更多的是埋怨,却远远谈不上要置其于死地。是赵高屡次在胡亥跟前谗言,责怪自己出工不出力。无奈之下,他才委派相府的法家门客道家散仙,参与阻拦遏制扶苏的行动。当然,每次出发前,他会叮嘱自己的客卿,绝不可痛下杀手,必须留下活口。
万幸的是,扶苏这文弱小子,倒是福缘深厚,得到了墨家弟子的庇护。道家法家阴阳家的大批高手围追堵截,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每次扶苏安然无恙的密报传至相府,李斯竟然会莫名其妙的暗自欣慰。
在他内心,虽然不希望扶苏坐上皇位春风得意,却也不愿看他被暗杀暴毙。毕竟,那是爱女舍生忘死也要保护的夫婿。
李斯一首想当然地以为,凭自己深厚的法家学术,既然可以辅佐嬴政开创帝国,就肯定能辅佐胡亥坐稳江山。
遗憾的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胡亥即位后,赵高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而李斯虽然名义上仍是左丞相,却早己失去了实权。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滥杀无辜,残害兄弟姐妹,朝中上下人人自危。李斯这才意识到,他被赵高利用了,胡亥所做的一切,完全悖离了他辅佐朝廷的初衷。
胡亥连皇室血脉都要斩尽杀绝,如此残忍暴君,李斯能预见到不久之后,必将天下大乱。他万分惋惜的是,嬴政开创的帝国基业,只怕要被胡亥赵高他们毁于一旦。
站在相府的高台上,李斯望着咸阳城黑暗的天空,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他预感到,大秦朝廷己经风雨飘摇,一场灭顶之灾即将到来。他想起自己年少的理想抱负,想起自己为了权位而做出的种种选择,有心报国无力杀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秦走向灭亡,却无能为力。
呕心沥血辅佐先帝,创下这统一大业。却因为听信赵高这奸人而铸下大错。先帝的子女惨遭屠戮,追根溯源,皆因为自己当初篡改的遗诏。
李斯好恨,那篡诏的狼毫,分明是大秦最锋利的剔骨刀啊,削去了先帝公子们的血肉,剖出个千疮百孔的河山。
现如今,大秦正统的皇室血脉,仅剩下扶苏一人。这小子,半年时间,救上卿蒙毅,修云中约法,破匈奴王庭,护大秦北境。桩桩件件,皆深得民心。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唯有另立新君。而扶苏,无疑是唯一的最佳人选。
或许,该提早布局了。望着天边的启明星,这位大秦的法家领袖,灰暗的眼眸中终于增添了少许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