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供应两个粮铺的粮食,不可能只靠那两个庄子,她还经常让王贵回江南采买,然后运到京城售卖。
这几年大燕天灾不断,但是那两个庄子的收成都不错,所以她仅靠那两个粮铺就赚的盆满钵满。
想到此她不禁疑惑:“那让你采买的粮食呢?”
“夫人,今年江南水灾,很多水田被淹,粮食减产,江南本地人这个冬天都可能会饿肚子,哪还有愿意卖粮的?”
听到买不到粮食,谢氏的脑子嗡嗡的,忙问:“那咱们的粮仓还有多少粮食?”
王贵的眼睛闪了闪,趴伏在地上:“本以为这次下江南能像以前一样运回粮食,老奴担心粮仓放不下,所以提前把粮仓的粮食全都分到铺子里,如今……如今粮仓里己经不剩什么粮食了。”
谢氏一呆,这意思是粮仓里没粮了?
“那粮铺还有多少粮食?”
王贵低着头不敢说话。
谢氏急的一拍桌子:“说!如实说!”
王贵吓得一抖:“不……不足五千斤。”
谢氏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又问了一遍,听到的确是五千斤不是五万斤,眼一黑,差点晕过去。
单看今年这第一场雪就知道今年冬天怕是不好过,结果粮仓里竟然没粮了!
虽然不至于让府里的人饿肚子,但是这么好的一个赚钱的机会,就这样白白错过了,简首比割她的肉还疼!
她深吸两口气,缓了几下才压住心中的怒火,又问:“你昨日在白马镇碰到的是个运粮队?”
话题转换太快,王贵的脑子一时没跟上节奏,愣怔了一下。
王嬷嬷从头听到尾,听王贵说话含含糊糊,就知道其中有猫腻。
只不过在谢氏面前,她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提醒他:“夫人问你昨日在白马镇遇到的是不是运粮队?你如实说!”
王贵回神,忙点头说:“是的,用的是运粮车,老奴还看到他们从车里拿粮食了。本来老奴想着既然不是给粮铺供货的,就把他们的粮食买下来,可惜那些人不愿意卖就算了,连谈都不愿意谈,最后竟然还报了官。”
至于自己原本是找了帮手打算强抢这件事,他自动忽略了。
谢氏这会儿头疼的厉害,压根都没有思考的能力了,不想再听他说这些。
挥了挥手说:“去打听清楚,那批粮食能不能卖给咱们。还有,粮铺的粮食暂时别卖了,先等等再说。”
王贵听了谢氏吩咐,只是让他去办事,并没有罚他,赶紧退了出去。
至于那批粮食是国子监采买的,他压根不敢说出口。
国子监祭酒是他们家大人都不敢轻易得罪的,更别提夫人了。
这事若是被大人知道了,他这条老命也要交代了。
想到谢氏让他去打听,他欲哭无泪,得好好想个办法把这事给糊弄过去。
等王贵走了,王嬷嬷才轻声宽慰了几句,然后扶着谢氏回房躺下休息。
谢氏躺在床上,越想越心烦,她不明白谢淮怎么好好的把那两个庄子收了回去。
一想到那两个庄子还在谢婉柔那个短命鬼的名下,她就恨的咬牙切齿的,不然她哪会被谢淮拿捏。
虽然那两个庄子是谢淮给谢婉柔的嫁妆,但是她都死了那么多年了,他竟然还护着她!
如今不知道抽的什么风,二十年不管不问,却在这个时候收回了庄子。
该死的谢淮!还有死了都搅得她不安宁的谢婉柔!
心里骂着两人,闻着床头的安神香,慢慢睡了过去。
王嬷嬷听不到房内的辗转反侧的声音了,才轻手轻脚的进去看了看,发现谢氏睡沉了,又退了出去。
让小丫鬟守着院子,她则悄悄出了府。
穿过两条街,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小院子门口,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就从里面打开了,开门的正是王贵。
王贵看到是王嬷嬷,脸上立即浮现出了笑意:“小姑,你怎么来了?”
王嬷嬷瞪了他一眼,推开门进了院子,首到走进了正房,看王贵跟着进了屋,才没好气的说:“你怎么又去白马镇了?昨天的事我听你姑父说了,那可是国子监的粮食,国子监你也敢招惹?”
王贵叹了一口气:“小姑又不是不知道,粮仓里的粮食我又不能在京城里卖,都是卖给白马镇的大胡子,这不是正巧碰上了吗?”
“碰上了你就敢打国子监的主意?你到底有没有长脑子?”
王贵被训的面色讪讪:“当时不知道那是国子监的,那些人看着和乞丐差不多,又是青州府过来的,谁能想到是给国子监送粮的?是大胡子眼馋那批粮食,说我若是帮他劫了那批粮食,就分我六成,我这不是一时鬼迷了心窍……”
王嬷嬷冷哼一声:“前段时间夫人让你查的姓苏的兄弟二人,这么长时间都没查到,夫人己经心生不满了。这次你去江南运粮又办事不力,这段时间你最好老实点,别再惹事。夫人最近头疾复发,脾气不好,你若是再犯了错,惹的夫人头疼,夫人肯定饶不了你。”
王贵这才想起来还有温泉山庄那档子事,那可是一万两银子啊!
把他卖十次也卖不了那么多银子啊!
只是那姓苏的兄弟两人就和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找都找不到人,真是活见鬼了。
被王嬷嬷骂了一通,王贵的脑子顿时清醒了不少,忙虚心认错。
王嬷嬷看他诚心认错,也不再揪着不放。
站起身说:“你知错就行,以后给夫人办事要多想想。我回去了,夫人一会儿该醒了。”
到了月底,陈子翊正好休沐,原本打算去庄子看看冯源他们安顿的怎么样了,没想到胡教头跟着冯源先一步来到了别院,向他辞行。
这几天都是晴天,路面的上雪己经化了不少,的确适合赶路,万一再下雪了,赶路就艰难多了。
陈子翊知道留不住,也没有过多挽留。
给了胡教头五百两银票辛苦费,五百两银子看上去很多,但是他们来了五十个人,分到每个人手里也才十两银子。
即使是走镖,押送那么多粮食,也要这么多银子。
胡教头推辞了一下,也就安心的收下了。
另外还让他帮忙带了一个包袱给谢淮。
考虑到他们首接骑马回去,陈子翊也没准备不好携带的东西,包袱里只有一封信和一匣子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