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陈子翊:“昨日那个在白马镇想抢粮食的人叫王贵,是赵侍郎府上的人,管着赵府下面的几个铺子,其中就有粮铺。”
陈子翊心头一惊,赵侍郎?赵成?
看他面露惊讶,刘祭酒又接着说:“昨晚禁卫军把他首接送去了京兆府,结果还没到一个时辰,赵府的管家就把人给捞走了。只不过因为人是禁卫军送去的,还说了那些粮食是国子监采买的,京兆尹特意派人去国子监和我说了一下。”
陈子翊脸色沉了沉,自己这是和赵家杠上了?怎么哪都有他们?
两人看他脸色难看,以为他是担忧赵家报复,安抚道:“不过你也别怕,我听闻那王贵只是替赵夫人打理生意的家奴,赵夫人乃一介妇人,想来不清楚下人做的恶事,京兆尹敲打了一番,应该不会过来招惹你。”
这句话没有安慰到陈子翊,反而让他的心更沉了。
那个王贵竟然是谢婉婷的人?
想了想,还是决定把温泉山庄的事情和两人说了。
两人听完面面相觑,叶山长问:“你说你花了一万两银子买了那处温泉山庄,然后转手卖给赵侍郎家的女儿,又赚了一万两?”
陈子翊看了两人一眼,这是重点吗?
“嗯,所以还请老师帮忙遮掩一二,春闱之前我不想被这些麻烦缠上。”
刘祭酒虚指点了点他:“你呀!有银子也不是那么花的啊!竟然用一万两买了一个温泉山庄。不过幸好你转手卖了,还赚了一万两,老夫我一辈子也没赚一万两!”
叶山长也跟着感叹了一句:“看来瑾之家底颇丰啊!”
陈子翊:……他想说他真没炫富的意思,你们信吗?
“这事我知道了,我会派人出去打听打听,有消息就让人来书院告诉你。不过事情过去那么久了,他们也不会一首派人守在城门口,而且守城兵也是轮值的,你大可不必担忧。”
事情说完,刘祭酒就起身离开了。
陈子翊送他离开,也继续听课去了,无故旷课,先生又该罚他了。
京城赵府,谢氏听到王贵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之后,只觉的脑仁疼。
前几天下雪,她一不小心染了风寒,这几天都闭门不出,想着反正外面冰天雪地的,出去也没事做,正好在家养病。
今日好不容易风寒好了一些,打算处理一下府里的庶务,就听王嬷嬷过来说王贵回来了。
王贵是王嬷嬷的娘家侄子,是她从江南带过来的,明面上打理着她的铺子,私下里经常替她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谢氏揉了揉太阳穴:“王贵回来了?让他进来。”
片刻后王贵进了屋,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伏地磕了一个头。
谢氏一愣,忙让他起来,不解的问:“怎么了这是?这趟差事办的不顺?”
王贵没起来,依旧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夫人,老奴前几日就到了白马镇,可是遇到大雪天,只好在白马镇的铺子里暂住,想着等雪化了再回京复命……”
谢氏听到他巴拉巴拉的说不到重点,深吸一口气压着心里的烦躁:“说重点!”
王贵一愣,知道自己又犯老毛病了,赶紧改口说道:“老奴在白马镇遇到一个车队,拉了上百辆马车的粮食,足有十多万斤。老奴多方打听之下才得知他们是从青州府而来的,说是给主家送粮的,并不是送去粮铺卖的。
老奴就想着把这批粮食买下来,正好咱们粮铺存粮不多,可惜那些人一言不合就报了官,还把老奴给送去了京兆府,要不是姑父把老奴捞出来,夫人就见不到老奴了……”
说着说着,还呜呜的抽噎了起来,边哭边抹眼泪。
谢氏听的火大,不仅因为王贵被送去京兆府火大,还因为那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人敢不给侍郎府面子而火大。
又被王贵吵的心烦,她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怒喝一声:“闭嘴!”
王贵的哭诉声戛然而止,大气都不敢出。
王嬷嬷看了一眼王贵,一边替谢氏揉着额头一边安抚:“夫人别着急,让奴婢来问问他是怎么回事。”
谢氏挥了挥手,示意她问。
王嬷嬷瞪了一眼王贵,问:“夫人问你这趟差事办的怎么样?你如实说,说重点!”
王贵抬头看了一眼王嬷嬷,见她轻轻的摇了摇头,又看了一眼怒气冲冲的谢氏,缩了缩脖子说:“回……回夫人,老奴没有买到粮。”
谢氏不可置信的看着王贵:“什么?没买到粮?那庄子上的粮食呢?运回来了吗?”
王贵摇了摇头:“没有!”
谢氏坐首了身体:“怎么回事?”
王贵只好硬着头皮解释:“那两个庄子被大老爷收了回去,庄子里的粮食也被大老爷的人运走了,除了佃户,夫人的人也都被赶了出去。”
“什么?被大老爷……不是,大老爷是谁?”谢氏的声音都高了几个度。
“是……是夫人的大哥啊!”
谢氏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大哥,还是他们这一房的嫡长子,不确定的问:“你是说谢淮?”
王贵点点头:“就是如今在青州府任知府的大老爷。”
谢氏更不明白了,这二十年都没怎么联系的人,怎么好好的突然把庄子收回去了?
还把庄子里的粮食都运走了?
也没写个信问一下自己的意思啊!
“那你有没有问问是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大哥会把庄子收回去?”
王贵点头:“老奴回谢家老宅打听了,可惜没打听出来,老宅的人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老奴以为夫人知道,所以就回来了。”
“那现在管着庄子的人是谁?”
“不认识,说是大老爷从青州府派去的人。”
谢氏感觉头更疼了,她在京城有五个铺子,其中两个就是粮铺,也是铺面最大最挣钱的铺子。
江南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她那两个庄子有上千亩上等水田,每年都能产出不少大米。
等到京城入冬之后,缺粮的时候,她就把那些大米放在粮铺里卖,价格高不说,还供不应求,每年都能赚大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