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开局被和亲,我带着大军杀回
皇子开局被和亲,我带着大军杀回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皇子开局被和亲,我带着大军杀回 > 第12章 皇子和亲(二)

第12章 皇子和亲(二)

加入书架
书名:
皇子开局被和亲,我带着大军杀回
作者:
艾米呀呀呀
本章字数:
5248
更新时间:
2025-03-07

他,便是楚曌的父亲,当朝国丈,楚雄。

楚雄身后,站着几个年轻男子,皆是气宇轩昂,仪表堂堂。

他们是楚曌的兄弟,楚云、楚风、楚雷……一个个名字,代表着楚家在朝堂上的权势与地位。

这些人,便是楚曌的娘家,也是她在朝堂上最坚实的后盾——楚党。

楚曌的目光,在楚雄身上停留了片刻,又缓缓扫过楚云、楚风、楚雷等人。

她的眼神,很平静,平静得让人看不出任何情绪。

但楚党众人,却从这平静的目光中,读懂了女帝的意思。

楚雄微微颔首,向前迈出一步,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他那浑厚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陛下,臣以为,乌力罕使臣所言,不无道理。”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本己经平息下来的争论,再次爆发。

“国丈大人,您这是何意?”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满脸的不可置信,“难道您也赞成,让二皇子去和亲?”

“王大人,稍安勿躁。”楚雄不紧不慢地说道,“老夫并非赞成和亲,只是觉得,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乌力罕,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乌力罕使臣,你说你们可汗,对二皇子一片真心。可据我所知,你们可汗,己有数位王妃,且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美人。二皇子此去,恐怕……未必能得到可汗的专宠啊。”

乌力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恢复如常。

他哈哈一笑:“国丈大人多虑了。我国可汗,虽有数位王妃,可是我们这边也是有着几位明珠公主,我们公主可是但对二皇子,却是真心实意。只要二皇子愿意,可汗定会以最高的礼遇相待。”

“哦?是吗?”楚雄冷笑一声,“那不知,这最高的礼遇,又是什么?”

乌力罕眼珠一转,沉吟片刻,说道:“若大盛同意和亲,作为诚意,我国可汗,愿将漠北草原与大盛接壤的百里牧场,租借给大盛五十年。至于两国邦交……”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可签订互市协定,开放边境贸易。”

这番话,让在场的许多大臣都动了心。

漠北草原,千里牧场,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宝地啊!

若能得到这块土地,大盛的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苏洵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越发焦急。

他知道,楚雄这是在试探乌力罕的底线,也是在为楚曌争取最大的利益。

可他更清楚,一旦答应了和亲,二皇子就将成为蛮族手中的棋子,生死难料。

殿内气氛,因楚雄与乌力罕的“讨价还价”而变得微妙。

一方漫天要价,一方就地还钱,全然不顾这“货物”乃是堂堂大盛皇子。

“国丈大人,您这条件,未免也太苛刻了些!”乌力罕的脸色,终于有些挂不住了。

他强压着怒火,沉声道:“千里牧场,己是我国最大的诚意。至于永结同好,互不侵犯,更是对两国百姓都有利的好事!”

“乌力罕使臣,你这话可就说错了。”楚雄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

“千里牧场虽好,可与我大盛皇子的尊贵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再说了,两国邦交,岂能只靠一纸空文来维系?若无实际的约束,这所谓的‘永结同好’,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乌力罕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那铜铃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楚雄,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一阵清朗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国丈大人所言,未免有失偏颇。”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文臣,缓步走出。

此人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他,便是当朝太史令——礼铭。

礼铭身后,跟着几位文臣,其中以国子监祭酒司徒严为首,皆是面色凝重。

司徒严此人,素以古板严苛著称,是朝中有名的“老顽固”,最是看不惯楚党的做派。

其余几人,也多是与楚党政见不合的清流官员。

他们分别是国子监祭酒——司徒严,翰林院学士——张俭,御史中丞——赵肃。

这几人,皆是朝中文官集团的代表人物,以维护纲常礼教为己任,素来与楚党不对付。

礼铭走到殿前,先是向楚曌行了一礼,然后才转向乌力罕,朗声道:“使臣大人,和亲之事,关乎两国邦交,更关乎我大盛皇室的颜面。岂能如此草率,如同买卖一般?”

他顿了顿,又看向楚雄,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国丈大人,您身为皇亲国戚,理应以身作则,维护皇室尊严。怎能如此……如此……”

礼铭“如此”了半天,也没好意思把“市侩”二字说出口。

毕竟,对方是国丈,是女帝的亲爹,他可不敢太过得罪。

楚雄被礼铭当众驳斥,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他并未立即发作,

而是捋了捋胡须,似笑非笑地看向礼铭:“礼大人此言差矣,老夫何时说过要‘如同买卖一般’了?老夫不过是想为我大盛,争取更多的利益罢了。难道礼大人觉得,二皇子的安危,还比不上那些身外之物?”

礼铭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和亲之事,万万不可答应。二皇子乃是金枝玉叶,岂能远嫁蛮夷之地?这不仅有损我大盛国威,更是对皇室的莫大羞辱!”

“礼大人所言极是!”司徒严也站了出来,附和道:“自古以来,皆是公主和亲,以示两国友好。岂有皇子和亲之理?这简首是滑天下之大稽!”

“陛下,臣等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张俭和赵肃也齐声说道,声音洪亮,在大殿内回荡。

“臣附议!”司徒严率先开口,声若洪钟。

“臣等附议!”其他几位文臣也纷纷出列,有的义愤填膺,

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暗自观察着女帝的神情。

一时间,文臣们纷纷站出来,声援礼铭等人。

他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将和亲之事,批驳得体无完肤。

“《礼记》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故君子重之。’皇子和亲,有违祖制!”司徒严痛心疾首地说道,

“更何况,与蛮夷联姻,乃是悖礼,有伤风化!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后患无穷!”

……

一声声引经据典,一句句慷慨陈词,让原本就倾向于反对和亲的大臣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面对文臣们排山倒海般的反对声浪,楚曌端坐龙椅之上,凤目微眯,神色却未见多少波澜。

她只是轻轻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大殿内,渐渐恢复了寂静。

楚曌的目光,缓缓扫过那些义愤填膺的文臣,最终,落在了另一侧,始终沉默不语的一群人身上。

这群人,身着暗色官服,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

为首一人,身材魁梧,面色黝黑,一道狰狞的刀疤,从左眉骨斜贯至右嘴角,更添几分凶悍之气。

他,便是当朝廷尉——蒋雄。

蒋雄身后,站着御史中丞魏冉,大理寺卿李牧,皆是军中出身,杀伐果决之辈。

他们虽然不常参与朝政,但对武将集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这几人,皆是朝中酷吏的代表人物,以手段狠辣、铁面无私而闻名。

他们,是楚曌手中的利刃,专门用来斩除异己,震慑朝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