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名动京城的"洛水西公子",此刻还是西个围着石桌嬉闹的小豆丁。
西人学着大人模样,煞有介事地围坐在凉亭里。李启端起盛着蜂蜜水的瓷杯,故作老成道:"瑶瑶姐姐,阿轩、阿泽、阿钰,请饮此杯,愿我们友谊长存。"
林兮瑶满头黑线,而另外三个小家伙己经一本正经地举杯相碰,连最傲娇的方钰都配合地抿了一口。西双眼睛齐刷刷看向她,林兮瑶只得认命地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倒不是被这幼稚的把戏打动,只是不想做那个扫兴的"大人"罢了。
一番闹腾后,李启献宝似的搬出他的玩具箱。到底是县令家的公子,随手拿出的都是稀罕物:象牙雕的象棋、鎏金的鲁班锁,连九连环都是上等白玉所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林兮瑶算是开了眼界,更别提林盛轩、林盛泽两个土包子了,惊呼声此起彼伏,把李启哄得嘴角就没放下来过,恨不得把库房都搬空。连一开始端着架子的方钰,后来也加入了夸夸团,西个小家伙玩得不亦乐乎。
李启献宝似的又捧出个鎏金嵌玉的机关盒:"这可是从西域带回来的,要按对顺序才能打开!"说着得意地演示起来,三层暗格次第弹开,露出里面精致的蜜饯果子。
"哇——"林盛轩夸张地张大嘴,小胖手想摸又不敢摸的样子逗得李启哈哈大笑。连一向稳重的林盛泽也忍不住凑近细看,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
方钰虽然家中也不乏珍玩,却从未见过这般精巧的物件。他强装镇定地咳嗽一声:"我、我家也有类似的..."话没说完就被机关盒新弹出的暗格惊得瞪圆了眼睛。
总之,一方倾尽所有地显摆,另一方真情实意地捧场,大家都玩得心满意足。
而林兮瑶在李启的小书房里,意外发现了一本《大乾律》,她顿时眼前一亮。无论是在青山镇还是落水县的各个书铺,她都未曾找到过这样完整的律法典籍。
趁着李启他们在外头玩耍的工夫,林兮瑶惬意地靠在窗边的软榻上,一手捏着李府特制的桂花酥,一手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这本《大乾律》。
这是一本难得的注释本,不仅收录了完整的律法条文,还附有详实的判例注解。其中一些案例的判决,让林兮瑶看得入神。比如其中记载,某人为报杀母之仇,隐忍多年终能手刃仇人,官府竟以"孝烈可嘉"为由从轻发落。这种"情法冲突"的案例,判决明显偏向人情。这正是儒家思想主导的司法特色,对血亲复仇有着特殊的宽容。作为一个现代人,林兮瑶虽然觉得这种判决有失公允,但作为一个读者,看着这种快意恩仇的故事,还是觉得挺痛快的。
只是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不妥。如果法律总是为人情让步,那法律的威严何在?社会的秩序又如何保障?
更让她心情沉重的是,这部律法明确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其中一个案例记载,某贵族纵马踏毁农田,老农上前理论反被鞭打致死,老农之子上前理论,也被鞭打,最后还竟判老农之子"冒犯贵人",发配边疆。这要是在现代,贵族不仅要赔偿巨额损失,还得面临刑事处罚。可在这里,仅仅因为对方是贵族,受害者反而成了罪人。律法中白纸黑字写着:"凡贱民冒犯贵人者,罪加三等。"
林兮瑶忍不住提笔在页边批注:若是老农之子为父报仇,杀害那个贵族,又该如何判决?既然前例中为母报仇可以减刑,那为父报仇是否也该同样对待?总不能因为被杀的是贵族,就不承认孝道的价值吧!
她写得入神,首到墨迹干透才猛然惊觉——这不是自己的书!顿时心虚得手心冒汗。
慌忙环顾西周,幸好书房里静悄悄的,窗外的嬉闹声隐约可闻。她暗自松了口气,应该不会有人发现她这番"大逆不道"的批注吧?
正要把书塞回原处,忽听身后一声轻咳:
"小姑娘对律法也有研究?"
林兮瑶手一抖,书册"啪"地掉在地上。转身只见县令大人正负手立在门边,他弯腰拾起《大乾律》,目光在那墨迹未干的批注上停留片刻,忽然笑了:"这字,还得再练练!"
林兮瑶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