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像一颗充满活力的小炮弹,摇摇晃晃地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他的探险乐园。抽屉被拉开,里面的东西天女散花;矮柜上的摆设被小手精准地扫落;垃圾桶成了他热衷翻找的“宝藏箱”。而小星的书桌,尤其是那些摆放整齐的彩笔、作业本和心爱的手工作品,更是重灾区。
“妈妈!弟弟又来了!”小星尖叫着从书桌前跳起来,试图挡住正以惊人速度爬向她刚搭好的乐高火箭的程阳。然而,一岁多的程阳对“界限”毫无概念,他眼里只有那个色彩鲜艳、看起来无比有趣的“塔”。
“阳阳,不可以!”许嘉怡眼疾手快地冲过来,在火箭即将倾覆的前一秒抱起了儿子。程阳在妈妈怀里扭动着,不满地哼哼,小手指着乐高火箭:“要!要!”
小星气呼呼地护住她的作品:“那是我的!我搭了一个小时!弟弟是破坏王!”
许嘉怡无奈地叹气,一边安抚躁动的儿子,一边对女儿说:“弟弟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好奇,想和你一起玩。”
“他才不想玩!他就是想搞破坏!”小星委屈地红了眼眶。类似的情景几乎每天上演,她的耐心被一点点磨掉。曾经那个觉得有弟弟“挺好”的小姐姐,在作业被涂鸦、心爱发卡被藏进玩具箱、安静看书时被弟弟的尖叫打断后,开始频繁地抱怨:“要是没有弟弟就好了!”
这话像针一样扎在许嘉怡和程远的心上。他们知道这是小星情绪化的表达,但也真切地感受到两个孩子年龄差带来的天然冲突。
“专属时间”的魔力
程远意识到,仅仅口头强调“爸爸妈妈一样爱你”己经不够了。小星需要更具体、更实在的“被看见”和“被重视”。他和许嘉怡商量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为小星设立不可侵犯的“专属时间”。
每周六下午,是雷打不动的“小星日”。这个时间段,程阳由爸爸或者保姆小杨(后来他们请了一位半天的钟点工阿姨)照看,许嘉怡则完全属于小星。她们可以一起去图书馆,去公园骑自行车,去看一场儿童剧,或者只是窝在家里,妈妈陪她做手工、读一本长长的故事书,没有弟弟的哭声打扰,没有需要随时中断的顾虑。
第一次“小星日”,她们去了小星向往己久的陶艺工作室。当小星专注地捏着陶泥,手上脸上沾满泥点,听着妈妈温柔地指导时,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纯粹属于孩子的快乐笑容。回家的路上,她主动牵起妈妈的手,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仿佛要把过去几周积攒的话都倒出来。
“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的小美说她妹妹也总弄坏她的东西,她可烦了。”
“妈妈,今天的陶泥杯子烧好了真的可以给我用吗?”
“妈妈,下周六我们还来吗?”
许嘉怡看着女儿亮晶晶的眼睛,心里又暖又酸。原来女儿要的并不多,只是需要一段完全属于她的、不被分割的注意力。
同时,程远也增加了和儿子单独相处的“男子汉时间”。周末早晨,他会带着程阳去小区儿童乐园,让儿子在沙坑里尽情打滚,或者只是抱着他看路上的汽车。这种一对一的陪伴,让程阳对爸爸的依恋更深,也减少了一些他缠着姐姐“捣乱”的时间。
姐姐的“小课堂”与弟弟的“模仿秀”
程阳的语言能力开始爆发,从简单的“爸爸”、“妈妈”、“姐姐”,到能说“抱抱”、“要”、“不要”。小星惊喜地发现,弟弟似乎特别喜欢模仿她。
“阳阳,说‘苹——果’!”小星举着一个红苹果,字正腔圆地教。
“波——波!”程阳努力地跟着学,口水滴下来。
“不对,是‘苹——果’!”
“波——果!”程阳咧着嘴笑,觉得自己棒极了。
虽然发音不准,但小星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她开始热衷于当弟弟的“小老师”,教他认卡片上的动物,教他唱简单的儿歌,教他堆积木(虽然弟弟更热衷于推倒)。程阳成了姐姐最忠实的“学生”和最捧场的观众,姐姐做什么,他就摇摇晃晃地跟着学什么,姐姐一唱歌,他就兴奋地拍手扭屁股。
许嘉怡和程远看着这一幕,常常忍俊不禁。小星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收敛了自己的急躁,学会了更耐心地表达。而程阳在模仿姐姐的过程中,也飞速地学习和成长着。那些曾经让姐姐抓狂的“破坏”行为,在“小老师”的光环下,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风波再起:护犊情深
一天傍晚,小星带着弟弟在楼下小花园和邻居家同龄的男孩豆豆一起玩。豆豆有一辆很酷的遥控小汽车,程阳看着新奇,摇摇晃晃走过去想摸。豆豆立刻护住车子:“不许碰!这是我的!”
程阳不懂,继续伸手。豆豆情急之下,用力推了程阳一把。程阳一屁股坐在地上,愣了一下,随即放声大哭。
小星原本在旁边看蚂蚁,听到弟弟的哭声,猛地抬头,看到弟弟坐在地上哭,豆豆还气鼓鼓地站着。一股热血冲上头顶,小星想也没想就冲过去,用力推了豆豆一下:“你干嘛推我弟弟!”
豆豆被推得一个趔趄,也哇哇大哭起来。场面顿时一片混乱。
闻声赶来的大人们各自抱起自己的孩子。豆豆妈妈脸色不太好看:“小星,你怎么能动手推弟弟呢?”
小星又急又气,指着还在抽泣的程阳:“是他先推我弟弟的!弟弟那么小!”
许嘉怡搂着委屈的女儿和还在哭的儿子,一边向豆豆妈妈道歉,一边心情复杂。她理解豆豆妈妈护着孩子的心情,但也为小星本能地保护弟弟而震动。这大概就是血缘的奇妙之处,平时打打闹闹,但在外人面前,姐姐的“护犊”本能瞬间被激发。
回家的路上,许嘉怡没有责备小星动手,而是先肯定了她的初衷:“妈妈知道,你是想保护弟弟,不想看他被欺负,对不对?”
小星用力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保护弟弟是对的,”许嘉怡温和地说,“但是,动手推人就不对了,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事情更糟。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大声制止,或者立刻叫大人来帮忙,好吗?”
小星靠在妈妈身上,小声说:“可是…豆豆推弟弟…”
“豆豆推弟弟也不对,阿姨会教育他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做错了,自己也跟着做错。”许嘉怡耐心解释。
小星似懂非懂地“嗯”了一声,低头看看怀里己经不哭、正吮着手指好奇张望的程阳,伸出小手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和灰土。那一刻,许嘉怡知道,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表达和维护自己,小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那份保护弟弟的心意,如此纯粹而珍贵。
**“防伪标识”的传承**
程阳两岁生日快到了。小星神秘兮兮地躲在自己房间里忙活了半天。生日当天,当程阳被抱到餐椅上,看着插着“2”字蜡烛的小蛋糕时,小星郑重其事地拿出一个包装好的小盒子。
“弟弟,生日快乐!这是我送你的礼物!”小星大声说。
程阳兴奋地拍着桌子:“开!开!”
在爸爸妈妈好奇的目光下,程阳笨拙地撕开包装纸,里面是一个崭新的、适合小宝宝抓握的软胶小汽车。而在小汽车的引擎盖上,贴着一个用闪亮贴纸精心贴出来的、小小的、金色的太阳图案!
“看!”小星指着那个小太阳,眼睛亮晶晶的,带着点小得意,“这是我给弟弟贴的‘防伪标识’!这样全世界都知道,这是我弟弟,是独一无二的程阳!谁也抢不走!”
程远和许嘉怡瞬间愣住了,随即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们想起了那个遥远的日子,在医院的产房里,六岁的小星用马克笔在刚出生的弟弟额头上画下的第一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防伪标识”。
时光流转,那个曾经需要被安抚、偶尔抱怨“没有弟弟就好了”的小女孩,己经成长为一个会用自己方式表达对弟弟专属爱意的小姐姐了。而那个懵懂的小婴儿,此刻正新奇地摸着汽车上的小太阳贴纸,咯咯地笑着,含糊地叫着:“姐姐!太阳!”
许嘉怡的视线模糊了。她伸出手,一手揽过女儿,一手搂住儿子,将他们紧紧拥在怀里。程远也张开双臂,将他的整个世界拥入怀中。
二胎家庭的日常,依旧充满了琐碎的忙碌、此起彼伏的哭闹、需要不断调整的平衡。地板依然会被玩具覆盖,夜晚依然会被孩子的需求打断,疲惫也依然是生活的底色。但在这一刻,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的星光和儿子脸上纯真的笑容,看着那个传承下来的、象征着独一无二归属的“小太阳”,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心底最深的满足。
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这份在吵闹与拥抱、泪水与欢笑中淬炼出的手足之情,以及父母在跌撞中不断学习的爱,将成为这个西口之家最坚实、最温暖的底色。他们的故事,还在平凡而温暖地继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