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疫苗日的史诗级战役(9:15 AM)
程远提前3天准备的《婴幼儿疫苗接种应急预案》:
疼痛管理:冷冻后的牙胶(-20℃可抑制神经传导)
心理建设:用布娃娃演示"勇敢的小白细胞"
事后奖励:精确到0.5ml的葡萄糖水(避免龋齿)
现实情况:
小星看到白大褂就开始360°扭动(继承妈妈的柔术天赋)
许嘉怡突然掀开衣服:"宝贝看!妈妈这里也有针眼!"(其实是昨天的水彩笔点)
程远举着棉签追了半个诊室,最后被女儿一脚踹中下巴
医疗记录:
「患者程小星(1岁2个月)今日表现:
接种乙肝疫苗0.5ml(剂量准确)
附带收获:亲爹的下颌淤青×1(面积2cm2)
特别备注:建议下次接种时由妈妈负责肢体固定,爸爸负责表演《海绵宝宝》」
12. 亲子装的学术争议(周末11:00 AM)
许嘉怡买的亲子装:
爸爸款:"听诊器是本体"(配卡通心脏图案)
妈妈款:"颜料比血常规重要"(颜料飞溅设计)
宝宝款:"我是实验对照组"(随机涂鸦)
程远的改良方案:
在每件衣服内侧缝上医疗级反光条(防走失)
领口添加可拆卸过敏原信息卡
偷偷在许嘉怡那件里层绣了"Property of Dr.g"
最终效果:
小星把自己的衣服当画布,用辅食颜料完成了《论亲子装的非正确使用方式》
13. 第一次发烧的混乱诊疗(凌晨1:30)
程远的标准操作流程:
1. 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交叉验证
2. 血氧监测+心率监测(穿戴设备全上阵)
3. 建立退烧药代谢曲线图
许嘉怡的民间疗法:
把退烧贴剪成小星星形状(贴了满额头)
用棉签蘸母乳画"退烧符"(小星以为是新零食)
即兴编唱《发烧disco》(把体温数当歌词)
病情发展:
小星烧退了
程远因为过度紧张体温升高到37.8℃
许嘉怡宣布:"现在需要双人份的亲吻治疗!"
14. 早教中心的降维打击(周三10:00 AM)
老师要求用职业特色与宝宝互动:
其他家长:摇铃/唱儿歌/举高高
程远:用压舌板演示扁桃体检查(小星学会说"啊——")
许嘉怡:教宝宝用脚趾夹画笔涂鸦(开创"婴幼儿抽象派"
教学成果:
小星成为全班唯一会假装给玩偶"打针"的宝宝
早教中心新增规定:"禁止教授专业医疗操作"
程远被聘为"健康顾问"(实际工作是防止其他宝宝模仿听诊器拆解)
15. 家庭相册的医学分析(睡前仪式)
程远制作的《成长数据可视化相册》:
每月身高曲线对比WHO标准
笑容频率与当日活动相关性分析
便便颜色色谱参考(附取样袋)
许嘉怡的即兴创作:
把小星啃过的相册页做成拼贴画
在爸爸的图表上画满小怪兽
发明"全家福体温测量法"(三人额头相贴算平均值)
最新发现:
小星开始自发分类——
把爸爸的医学杂志堆成塔,然后把妈妈的画册一页页铺在地上当"银河"
带娃科研成果
1. 重大发现:
婴幼儿对严谨科学的耐受度≈2分17秒
艺术干扰可延长专注时间至∞(尤其是妈妈突然跳舞时)
2. 临床指南修订:
禁止在育儿过程中使用医学术语(除非想快速哄睡)
所有医疗器械必须经过"小星抗摔测试"才能使用
3. 遗传学突破:
小星完美继承:
爸爸的较真+妈妈的脑洞=新一代"医学艺术家"
最新医嘱:
「程远医生需每日接受女儿的灵魂拷问:
'爸爸,为什么你的计划表总是被我和妈妈打败呀?'」
(此刻实验室监控显示:小星正用程远的听诊器听妈妈的肚子,许嘉怡悄悄对镜头比口型:"二胎计划启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