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儒劫】明末书生闯清初
【寒儒劫】明末书生闯清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寒儒劫】明末书生闯清初 > 第71章 海上贸易

第71章 海上贸易

加入书架
书名:
【寒儒劫】明末书生闯清初
作者:
楚国书生
本章字数:
4972
更新时间:
2025-06-26

鸡笼港的晨雾中,沈砚站在"德济堂"后院的晒药架前,指尖拨弄着那株混在当归中的浙贝母。药铺掌柜的独眼在晨光中泛着浑浊的光:"荷兰人的商船昨夜进了港,带着佛郎机的新式火器。"

"红毛鬼向来只认钱,"柳隐从阴影处走出,左臂的伤口己经拆了绷带,留下一道狰狞的疤痕,"他们肯卖火器给汉人?"

沈砚将浙贝母碾碎在掌心:"只要价钱够高。"他转向掌柜,"安排见他们的通译,就说...我们有上好的武夷岩茶。"

午后,沈砚换上一身绸缎商贾的装束,腰间挂着枚精致的象牙算盘。柳隐扮作随从,背着的褡裢里藏着三把燧发短铳。他们沿着码头走向那艘挂着橙白蓝三色旗的商船,甲板上的水手正忙着卸下印着拉丁字母的木箱。

"沈先生?"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葡萄牙人用生硬的官话招呼,"我是通译安东尼奥。"

沈砚拱手行礼,目光却扫过那些木箱的锁扣——精钢打造,比明军用的铜锁精密许多。他故意用折扇轻敲其中一个箱子:"听闻贵国有种能连发三弹的火铳?"

安东尼奥的蓝眼睛闪烁了一下:"您说的可能是西班牙人的转轮枪,不过..."他压低声音,"我们有些更好的东西。"

船舱里的闷热混合着皮革与火药的气味。安东尼奥掀开一块绒布,露出三支造型奇特的金属管:"最新式的雷管引信,雨天也能发射。"

柳隐的手指微微颤动。沈砚知道她在想什么——如果有这种引信,阿鲁设计的连珠铳就能克服台湾雨季的困扰。但他面上不显,只是漫不经心地掂了掂雷管:"价钱?"

"每支五十两。"安东尼奥露出商人特有的笑容,"或者...用等值的生丝交换。"

沈砚的折扇"啪"地合上。这才是荷兰人真正的目的——绕过清廷的海禁,获取江南的丝绸。他故作沉吟:"生丝难办,不过..."从袖中取出个小布袋,"这个如何?"

袋子里滚出几颗晶莹的琉璃珠,在昏暗的船舱里泛着诡异的蓝光。安东尼奥猛地站起,眼镜差点滑落:"这是...威尼斯玻璃?"

"泉州匠人仿制的。"沈砚撒了个谎。这些掺了钴料的玻璃珠是他按现代化学配方烧制的,比欧洲货更透亮,"一斗珠子换三十支雷管,外加..."他指向角落里蒙着油布的物件,"那个。"

油布掀开时,柳隐倒吸一口凉气。那是台黄铜制的六分仪,刻度盘上刻着拉丁数字。安东尼奥脸色变了:"这是航海仪器,不卖!"

"再加两箱这样的珠子。"沈砚又取出个锦盒,里面躺着三枚镶嵌红宝石的戒指——宝石是用铅玻璃染色仿造的,但在烛光下足以乱真。

交易在日落时分完成。当沈砚和柳隐抬着装满货物的樟木箱离开时,安东尼奥突然用葡萄牙语快速说了句什么。柳隐的手立即按上腰间,但沈砚轻轻摇头——他听懂了那句"小心戴黑玉扳指的人"。

回程的小船上,柳隐检查着六分仪:"这玩意真能帮我们测算炮击角度?"

"不止。"沈砚抚过冰凉的黄铜外壳,"有了它,郑家的战船就能在远海锁定清军水师的位置。"他忽然压低声音,"刚才那通译是故意提醒我们的。"

柳隐皱眉:"为何?"

"欧洲各国也在互相算计。"沈砚望向逐渐远去的荷兰商船,"葡萄牙人不想看到荷兰独霸远东贸易。"

夜色渐深时,他们在临时仓库清点战利品。雷管引信被小心地装入桐油密封的竹筒,六分仪则交给阿鲁研究——这位工匠虽然腹部伤口未愈,但看到新式仪器时眼睛亮得吓人。

"这刻度盘..."阿鲁的手指颤抖着划过六分仪的弧线,"比我们用的象限仪精确十倍不止!"

沈砚展开安东尼奥附赠的海图,在鸡笼与澎湖之间画了条线:"荷兰人进攻澎湖不是偶然。你看这里..."他指向图上一串小岛,"他们在建立补给链,为全面控制台湾海峡做准备。"

柳隐突然抽出一把匕首钉在桌上:"所以我们要同时对付清军和红毛鬼?"

"不。"沈砚转动着六分仪的调节螺杆,"我们要让鹬蚌相争。"他取出一枚特制的铜钱放在海图上——钱币正面刻着"靖海",背面却是施琅的私人徽记。

三天后的深夜,药铺掌柜带来个令人不安的消息:闽南的清军水师突然撤走了三成战船,去向不明。更蹊跷的是,有渔民在淡水河口见到几个红发洋人上了清军的联络船。

"施琅果然和荷兰人勾结了。"柳隐咬牙道。

沈砚却盯着桌上那枚铜钱出神。按照约定,如果施琅收到暗号后没有大规模搜捕,就说明他至少保持中立。现在清军的异常调动,反而像是...

"声东击西。"他猛地站起来,"快通知郑家水师,荷兰人真正要打的是厦门!"

鸡笼港的黎明被急促的钟声打破。沈砚站在灯塔上,看着十二艘战船扬帆出港。柳隐匆匆跑来:"讲武堂的学员都安排上船了,但..."她犹豫了一下,"林三不见了。"

沈砚的瞳孔猛然收缩。林三——那个总爱问东问西的年轻学员,正是负责记录浮标投放位置的人。

"搜他的住处。"沈砚的声音冷得像冰,"特别注意有没有黑玉制品。"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林三的寝室时,柳隐从床板夹层里找出了半块黑玉扳指,内侧刻着个满文符号。沈砚接过扳指时,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这是多尔衮粘杆处的标记。

"我们被渗透了多久?"柳隐的声音发颤。

沈砚没有回答。他走到窗前,望着港口忙碌的景象:工匠们在搬运货物,商贩在讨价还价,水手在修补渔网...这一切安宁的表象下,暗流己经涌动。荷兰人的野心,施琅的摇摆,粘杆处的渗透,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准备商船。"他突然说,"三日后我们去长崎。"

柳隐愕然:"现在?清军和红毛鬼随时可能..."

"正因为如此。"沈砚从箱底取出一卷泛黄的图纸,"日本锁国,但平户藩的走私商一首在买卖暹罗硝石。如果我们能打通这条线..."图纸展开,是他凭记忆绘制的硝石提纯装置。

阿鲁一瘸一拐地走进来,手里拿着改造过的六分仪:"加了个水平仪,精度更高了。"他看到图纸,眼睛一亮,"这是要量产火药?"

沈砚点点头,目光却落在柳隐腰间的短铳上——那是最早一批用雷管引信的试验品。海风从窗口灌入,吹得图纸哗哗作响。在这飘摇的乱世,科技或许是他们唯一的筹码。

"通知'地藏'。"沈砚卷起图纸,"我们需要一批会倭语的死士。"

柳隐系紧褡裢时,一枚琉璃珠从缝隙滚落,在木地板上划出湛蓝的轨迹。沈砚弯腰拾起,对着阳光眯起眼——这人工染色的蓝,比大海更深,比鲜血更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