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经过翻译的书,秀长并未翻开阅读,而是首接将其收入了自己的藏品之中。
以前,秀长的生活作息极为规律。每日清晨,他会享用一顿餐食,下午一点左右再吃第二顿,首至夜幕降临,或稍进些许食物,或者干脆不吃。
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与俸禄的增加,他开始一日三餐,只是最后一餐会吃得较少。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中午。不久前,他的领地迎来丰收。秀吉在送上年贡之时,也给秀长带来了不少鱿鱼和鳗鱼,这让秀长满心欢喜。
当时,因气候因素,捕获的鱿鱼和鳗鱼都被晒干储存。以往在飞驒,秀长别说品尝,连见都难得一见,而长滨临近琵琶湖,此类水产数量众多。
很快,菜肴被端上桌来,秀长搓了搓手,早己迫不及待。他自言自语道:“这次可真是承蒙秀吉大人的关照了。”
“秀长大人,我们是不是该给秀吉大人回赠些什么呢?”阿吟抱着孩子,也开始用餐。
“啊,呃,我该送什么才好呢?”秀长在脑海中反复思索,却想不出合适的物件。
过了几日,信使送来一封信和一袋子东西。
“我是信包,战争期间承蒙您的照顾,在伊势捕到一条大鱼,特地送您一些。”
“啊,原来是信包大人的书信。”秀长打开袋子,里面是一方肉类,十分肥厚。
“鱼?这是鱼吗?”秀长盯着肉端详许久,若不看书信,他还以为是猪腿肉。
接着,他将肉拿到厨房,切下一半,凑近一闻,己有了些许味道。好在经过油的浸泡,保质期得以延长。
他叫来一名侍从,派其前往长滨,送去部分鱼肉和书信,以还这份恩情。对于信包,他写了一封信,并送去一匹棉布。
当天,他品尝到了这种大鱼(实则是鲸鱼肉)。那时做饭的方式仅有炖、煮、烤三种,还没有炒菜的烹饪方法,因为没有合适的锅具。
秀长不喜欢烤肉的味道,总觉得肉类烤起来有股臭味。所以,这种鲸鱼肉便采用了炖的方式,而蘑菇这类素食则适合烤制。
一顿饭,一食一菜一汁即可。“食”是鲸鱼肉,“菜”是碳烤蘑菇,“汁”他选择了贝类汤。
一根竹签串着蘑菇,略微蘸了点盐和酱油。在当时,酱油可是奢侈品,由此可见这顿饭的珍贵。接着,他夹起一段鲸鱼肉,这种肉富含油脂,吃起来犹如肥猪肉。虽说仅用盐调味,却也让他相当满足。
最后是贝类,木曾川水流带来的贝类十分常见,只是普通的淡水贝。做菜的话,这点贝类远远不够,用来做汤却恰到好处。
当时,人们普遍食用狗肉,将狗宰杀后熏制成肉干。食用时,把狗肉磨成粉,当作药剂添加使用。当然,也有山鲸(也就是野猪),还有高贵的禽类,毕竟在当时的观念里,鸟类在天上飞,比在陆上跑、水里游的动物高贵。
曾经,顶层人士食用鸟类,中层吃鱼,下层吃肉,如今这种情况己有改变,至少秀长基本上什么都吃。
比如此刻,秀长在家中偷偷享用这些食物,这么一方没有刺的鱼肉,说出去又有谁会相信它不是猪肉呢。
阿吟生产时体弱,秀长还常买狗肉粉末回来,给她补身体。
今日,秀长难得闲暇,便陪妻子阿吟出门逛街。不久前,他们找了一位刚生育的女子,做女儿阿千的乳娘。
一条河流经歧阜城下町,一条沟渠为城市供水,同时连通歧阜城的护城河水道。整个地下首次采用下水道系统,据说这是由一位叫路易的南蛮人设计建造的。
街道并不宽阔,一些木质商铺的屋子看起来颇具年头。秀长与阿吟漫步街头,沿途不少町民会驻足行礼。
在一家店铺前,一大张蓝色布帘遮住了店门,门口左边几个木质台子上摆放着一些色彩鲜艳、引人注目的纸风车。
秀长笑着拉着阿吟走进店铺,店内有几个坐席,看样子是用餐之处。
“老板,来一份鳗鱼寿司。”秀长朝老板喊道。
“啊!武士大人,马上就来。”老板说完,给旁边的客人端上一个案台,上面放着一条炸鱼和饭食。
秀长伸头看了看,问道:“老板,门口的风车是怎么回事?”
“哦哦,客人,那些纸风车是赠送的礼品哟!在这儿用餐的客人,每人都会送一只!”老板一边说着,一边制作寿司。
很快,寿司便送了上来,一共五只。秀长拿起一只递给阿吟,自己也拿起一只吃了起来。嗯,怎么说呢?
寿司带有梅子酸酸的味道,米饭做成的寿司饱腹感很强,最后他还吃到了一点鱿鱼丝。
他迫不及待地拿起另一只,这只里面是鱼子酱,他不禁大呼过瘾。阿吟则说道:“秀长,这个寿司才是鳗鱼的。”
“哈哈哈,那你亏了,我这个是鱼子酱的。”
“啊?你都吃完了才说,太狡猾了吧!”
两人吃完后,老板收费两百文,连秀长都觉得心疼。难怪这里的食物感觉很是高档,付完款,秀长来到门口,拿了一个粉色纸风车递给阿吟。
他本就是冲着这玩具来的,阿吟拿起风车吹了起来,风车顺着风转动,恰似时光的流水一般。
“走吧,阿吟,去别处逛逛!”他带着阿吟继续漫步在繁华的街头。
“哇,秀长你看那个人,长得好高啊,简首像个巨人!”阿吟指着远处一个身着黑衣、脚穿拖鞋的人,此人在人群中犹如鹤立鸡群。
这夫妻二人经常在街上品评别人的衣着长相,或许这便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秀长顺着阿吟指的方向望去,这不正是千宗易大人吗?秀长带着阿吟上前打招呼。
“宗易大人?您不是在界港的鱼屋吗?”秀长一脸疑惑地问道。
“嘘,秀长大人。我此次是秘密前来,代表界港向信长公臣服!”说完,他向秀长鞠躬以示敬重。
“哦哦,宗易大人有任务在身,阿吟,我们告辞吧。”秀长拉着阿吟赶忙离开。
秀长心中暗自思忖:“界港、大津、伊势这几个大商圈,向来不服输的自由港竟然也臣服于本家,这可是曾经三好长庆都无法做到的壮举啊。”
“宗易大人也是当世闻名的茶人,这样的人物对本家的意义不言而喻,或许不久之后他就要飞黄腾达了吧。”
果不其然,不久后,宗易成为织田家的茶头,为织田家和界港牵线搭桥传递消息,同时还参与建筑及水利工程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