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凤仪宫内灯火阑珊,
大阳国年轻的南琴皇后,身着金线密绣凤穿牡丹的赤色鲛绡宫装,乌发高绾成凌云髻,一支点翠嵌东珠的九尾凤钗端立其上,流苏轻垂,衬得一张芙蓉面莹白如玉。
柳叶眉下,一双含情杏眼此刻盛满忧虑,丰润的唇瓣紧抿着,透着一股我见犹怜的娇柔,她轻轻递上一杯香茗,柔婉地倚靠在文帝身旁,细声软语地诉说:
「皇上,
每当臣妾想起东临王的不幸离世,心中便慌乱不己,连续几夜辗转难眠。」,言罢,她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接着说道:
「想他生前那般英勇善战,既享有爵位,又拥有广袤的封地,麾下更有无数英才辅佐,然而生命却如此脆弱,转瞬即逝。」,话音未落,皇后己泣不成声。
文帝轻抚皇后的手背,温言劝慰:
「皇后如此体恤,实乃朕之幸事。
然而你贵为一国之母,也需顾惜自己的身体。」
皇后闻言,含泪微笑,起身盈盈一礼:
「多谢皇上关怀。」,复又坐下,愁容满面地继续道:
「臣妾时常想,百年之后,该如何向桐姐姐交代?
我未能妥善照料这些孩子,心中愧疚难当,恨不能立刻向她请罪。
可一想到我的芍儿,他还那么年幼,正是需要母亲庇护的时候,更何况他尚未获得爵位与封地,将来该如何在这世上安稳成长?」
听着南琴皇后娓娓道来,柏乾心领神会,他脸色微微一变,却像是早有准备一般,平静地回应道:
「柏芍确实需要我们的庇护,其他的暂且不论,
他的父亲是我,大阳国的皇帝,
他的外祖父是当朝尚书令,德高望重,
更有你这样一位体贴入微、未雨绸缪的母亲,
他定能茁壮成长,无需担忧。」
皇后轻轻叹了口气,道:
「话虽如此,但他的哥哥们几乎都己有了属于自己的爵位、封地,或在朝中担任要职,
若他知晓自己一无所有,心中难免会感失落。」
柏乾轻轻握住皇后的手,安慰道:
「柏芍尚且年幼,他又怎会知晓这些?
何况并川王、东临王大约都是在十六岁时才获封受爵。
如今讨论这些,为时过早了。」
皇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轻声道:
「说得也是,他的哥哥们都是历经磨难的孩子,当时陛下刚稳固皇位,所以他们才等到成年时才受封。
芍儿则幸运得多,如今的大阳国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群臣齐心协力,国家安泰,百姓乐业,前景一片繁荣。
芍儿生长在如此盛世,自然会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眼见皇后步步紧逼,似有“逼宫”之势,柏乾的脸色骤然一沉,语气也变得冷漠起来:
「既然提到了东临王,
皇后可知,
射杀他的箭头上涂有江东特有的‘鸠羽千夜’?」
此言一出,皇后的脸上露出惊愕之色,眼角不自觉地颤动。
柏乾紧接着说道:
「据刑部调查,当时毒药迅速随柏檀的血液流遍全身,
不仅毒性足以致命,而且让他在极度痛苦中离世!」
听闻此言,南琴皇后顿时慌乱无措,方才精心维持的端庄仪态瞬间崩塌,精心描绘的远山黛因惊惧而扭曲,莹白的脸颊血色尽褪,连那支沉重的凤钗也随着她急促的动作微微颤动,她立刻跪下,举起右手双指立誓:
「陛下,臣妾以项上人头担保,
此事绝对与江东氏无关,
请陛下明察!」
见柏乾并无扶起她的意思,南琴皇后继续声泪俱下地恳求:
「陛下,若您仍有疑虑,
明日可召我父亲前来,就算把整个江东地区翻过来,
也一定要为东临王找出真凶,
为我族洗清冤屈!」
听到这里,柏乾方才起身,扶起己哭得泪眼婆娑的皇后,柔声安慰道:
「好了,好了,皇后不必如此。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有心之人故意嫁祸给南氏。」,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背,继续说道:
「但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情,芍儿的事我们还是先缓缓吧!」
「陛下看见江东氏的忠诚,臣妾心感安慰。」,见皇帝神色转和,南琴皇后顺势起身,重新坐到文帝身旁,轻声说道:
「但臣妾仍有一事不明。
中领军负责押解东临王,然而却是柏檀为保护中领军而中箭身亡,柏芨却安然无恙,仅带回几具刺客的尸体,这似乎过于敷衍,也不合常理。」
皇后为六皇子争夺予州之事,众人皆知。
在“九品中正制”的框架下,予州作为大阳国政局上的战略要地,其归属不仅关乎皇族内部的权力平衡,更首接影响到各大士族的利益分配。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江东南氏长期“据理力争”本是在情理之中。
但今日南琴皇后言辞犀利,逻辑严密,一环扣一环,与平日里只图“口舌之快”完成不同,让文帝颇感意外。
她今夜的言行似乎隐藏着更深的目的,仿佛有人刻意指点。
于是,文帝眉头紧锁,不悦道:
「此话怎讲?
难道非要柏芨也中一箭才算合理?
何况此乃前朝之事,后宫妄议甚是不妥!」,言罢,柏乾怒火中烧。
「皇上,臣妾并非有意干涉。」,见皇帝动怒,南琴皇后又急忙跪下解释,道:
「若中领军此次护送皇子有失,却未受任何惩戒,
恐怕会为圣上招来朝臣和世人的非议!」,她虽跪下,却仍坚持将事件的矛盾焦点引向中领军柏芨。
「皇后这是在教朕如何办事?」,文帝洞悉了皇后此番言论的真正目的,厉声斥责。
「臣妾不敢,只是真心为圣上着想。」,南琴皇后回答得异常坚定,有整个江东和尚书省作为后盾,她选择“仗义执言”。
短暂的沉默后,文帝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凤仪宫。
翌日,
皇帝与皇后因东临王遇刺身亡之事在后宫产生激烈争执的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了前朝。
紧接着,
刑部的详尽侦查结果,连同尚书省递交上来的数封请求严惩中领军柏芨的奏折,一并被呈递至文帝柏乾的御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