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入西安城墙时,晨雾还没散尽。箭楼的飞檐在淡金色的光线里若隐若现,慕容清颜扒着车窗,看着护城河的水波里晃悠着城墙的倒影,忽然指着街角的羊肉泡馍店:“张爷爷说的是不是这家?” 招牌上 “老孙家” 三个烫金大字,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叶宸把车停在碑林博物馆附近的巷子里,刚打开车门,就闻到空气中混着的墨香和尘土味。穿青布衫的馆员早己等在门口,手里捧着卷泛黄的拓片:“你们可算来了,这批北魏的墓志拓片,正等着整理归档呢。” 他的指甲缝里嵌着墨痕,像藏着千年的故事。
博物馆的库房里,阳光透过高窗斜斜地照进来,在一排排木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慕容清颜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拓片,宣纸薄如蝉翼,上面的字迹却力透纸背,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书吏挥毫时的模样。“这字真好看。” 她轻声感叹,指尖拂过 “永和九年” 的字样,忽然想起在长沙看到的岳麓书院碑刻。
叶宸正在旁边分类编号,他的手指修长,捏着毛笔在标签上写字时,竟有几分古人抄书的韵味。“小心点,” 他转头叮嘱,看着慕容清颜把拓片卷成筒,“这些纸比我们的年纪还大,脆着呢。”
中午在巷子里吃羊肉泡馍时,慕容清颜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把馍掰得碎碎的。瓷碗里的羊肉汤冒着热气,泡着掰好的馍块,撒上粉丝和葱花,香气扑鼻。“你看我掰的,够不够碎?” 她举着碗给叶宸看,眼睛亮晶晶的。
老板端来糖蒜时,看到他们放在桌上的博物馆工作证,笑着说:“你们是帮着整理拓片的吧?我儿子就在碑林上班,说最近来了两个热心的年轻人。” 他往慕容清颜碗里加了勺辣椒油,“多吃点,有力气干活。”
下午,两人按照计划去探访皮影戏艺人老杨。穿过几条幽深的巷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前停下,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牌匾,写着 “杨氏皮影”。推门进去,院子里晾晒着刚刻好的皮影,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 一个个栩栩如生,在阳光下像一群等待登台的演员。
老杨正坐在竹椅上刻着什么,他的手指粗糙,却异常灵活,刻刀在驴皮上飞舞,转眼间就刻出一朵精致的莲花。“你们是从成都来的吧?” 他抬头笑了,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汉中的老伙计给我打过电话,说你们帮川剧老先生搭过戏台。”
慕容清颜看着桌上的皮影,忽然指着那个孙悟空:“阿姨说您的《三打白骨精》能让台下的娃娃哭成片。” 老杨放下刻刀,拿起孙悟空的皮影,对着阳光照了照,镂空的衣纹里透出细碎的光:“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的年轻人,哪还爱看这个。”
叶宸掏出手机,打开首播:“我们帮您宣传宣传吧,肯定有很多人喜欢。” 老杨愣了愣,随即笑了,拿起皮影在镜头前比划起来。他的手法娴熟,孙悟空的金箍棒挥得虎虎生风,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屏幕里跳出来。
弹幕里瞬间热闹起来:
“这手艺太厉害了!比动画片还精彩”
“在哪里能看到现场表演?我想去看”
“老艺人不容易,支持传统文化”
“清颜和叶宸真是正能量偶像,走到哪都不忘传承文化”
首播结束后,老杨非要送给他们两个皮影,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白骨精。“留个纪念吧。” 他把皮影装进精致的木盒里,“希望你们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
离开小院时,夕阳己经西斜。慕容清颜抱着木盒,看着巷子里渐渐亮起的灯笼,忽然觉得这次公益活动,不仅是在帮助别人,更是在触摸历史的温度。叶宸牵着她的手,走过青石板路,听着远处传来的秦腔声,心里充满了踏实的感觉。
回到酒店,慕容清颜把今天的经历写在熊猫笔记本上,字迹里满是兴奋。“今天真是太有意义了。” 她抬头对叶宸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明天我们去看看那些老西安的胡同,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叶宸笑着点头,帮她把笔记本合上。窗外的西安城,灯火渐次亮起,像撒在古都大地上的星辰。他知道,这场在西安的公益之旅,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文化宝藏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