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爹是年代文的苦情男二
孩子爹是年代文的苦情男二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孩子爹是年代文的苦情男二 > 第24章 县城一中校长的到访

第24章 县城一中校长的到访

加入书架
书名:
孩子爹是年代文的苦情男二
作者:
六元八角
本章字数:
5688
更新时间:
2025-06-20

临近晌午,大槐村那间由村支书牵头搭建起来的简易的村小学里,夏知鸢正带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读课文。

阳光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破窗户,在坑坑洼洼的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劣质的粉笔灰粘在她崭新的呢子大衣上,声音有些沙哑,却依旧清亮。

“静夜思.. 唐*李白...”

“静夜思...唐*李白..”孩子们稚嫩的带着浓浓乡音的声音格外认真的跟念。

突然,教室外传来一阵声响,夹杂着汽车引擎的闷响和村民们压低的议论。

夏知鸢心里一沉,“先好好自习,大班长带着大家先读一下静夜思这篇文章”她放下课本走到门口。

一辆擦拭的干干净净的绿色吉普车,闯入宁静的山村,停在了村口的大槐树下。车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下了车,他是县城一中的校长张德明,与他一同来的还有一位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

张德明校长扶了扶眼镜,抬头张望,他显然己经看到站立在村小学门口的夏知鸢。

“夏老师”张校长远远的打着招呼。

几个好奇的村民远远围着,其中一个认出张校长后,立马让他家的小子去找村支书来。张德明校长也算村里的常客,村民们对他很是熟悉,之前经常骑着自行车来大槐村试图让夏知鸢去县城一中教书。

夏知鸢抿了抿嘴,没说话,这几天开始给孩子们上课,她回忆起了很多关于之前教书的画面,她晓得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道理,张校长的到来,无疑是要她考虑去县城教书。

她摆摆手,试图表达拒绝的态度让张校长掉头回去。

可张校长仿佛没看到一般,径首穿过晒谷坪,朝村小学走来。山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却吹不散她眉宇间那丝预料之中的凝重。

看着张校长身后那名稳重的大人物,她知道,这次恐怕不是“请”那么简单了。

张校长笑容和蔼可掬,眼神却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志在必得:“夏老师,真是不好意思,又打扰你上课了”。

夏知鸢将人带进她的临时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也是她未结婚之前的简易宿舍。屋里的陈设简单得近乎简陋:一张木板床,一张掉了漆的旧书桌上堆满了作业本和翻卷了边的教材,墙角处还堆着一个装书的木箱子。唯一鲜亮的,便是夏怀瑾为她采来放在一个破瓷缸里养的几株野花。

“张校长,请坐,这位是?”夏知鸢搬来两张吱吱作响的竹凳,自己则坐在床沿。这边没有茶,只有先前夏怀瑾打来的井水。

张校长也没有绕弯子,先给夏知鸢介绍了身旁中山装男子的身份,果然这位身份不简单,是新调来的教育局局长蒋继业,蒋局长。

目光扫过屋内,张校长带着惋惜说道:“夏老师,我知道你作为下乡知青,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伟大,我是真的很佩服你。这次来,不为别的,是为了大槐村这些孩子”。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盖有红头章的文件摘要。

“夏老师,我知道你是个好老师,光从大槐村,你就为县里输送了不少人才,我也对你很是敬佩”。

张校长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县里,乃至市里省里,都在推行’集中优势教育资源’的政策,你看”张校长指着文件上的字句,“提高教育质量,为农村优秀学生创造更好的升学条件,这是大势所趋啊”

他的语气变得恳切,“大槐村小学,目前就你一位老师,条件艰苦,虽然你很优秀但孩子们能学到的东西终归是有限的,如今高考恢复,意味着十年之后这里的孩子终究会有一天成长为更加优异的孩子。在大槐村,只有一个你啊,你教出的王小山,现在在我们县一中那也是顶尖尖的,完全可以来年高考冲刺一下大学,国家要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个王小山”

“而且”张校长环顾西周,“这边的环境条件你是晓得对的,比如那个张小花,嗓音那么好,在这里可是没办法接受正宗的音乐教育吧,我看村小学怕是乐器都少见”

“而县城一中呐”张校长身体微微前倾,描绘着县一中的“光明未来”,“那里可是有专门的竞赛老师,有音乐教室,有风琴、实验室、图书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操场,要知道在整个H市拥有这些的学校也不算多,我们有能力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我们有经验,再加上你完全可以把孩子们送到大学送到更发达的城市!”他顿了顿,目光犀利的看着夏知鸢,“夏老师,你忍心他们的天赋,在这里被埋没吗?并入一中,是对他们更好的选择,这也是县教育局的意思”。

这番话,像巨石砸中她的心间,她缓慢的吐出一口气,目光清澈而坚定,迎着张校长:“张校长,您说的这些我承认很心动,一中确实条件好,机会多”。

张校长刚露出一丝笑容,夏知鸢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僵住了嘴角。

“但是,张校长,村子里有几个王小山和张小花,他们的家庭在村子里都是相对条件很好的家庭”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

“你看看他们!张娃子,家里三个弟妹,他娘身子骨差,他放学回去要砍柴、挑水带弟妹,你在看那个叫二柱的,他爹去年修水库把腰伤了不能做重力活,全家还指望他放学后帮衬地里的农活,你再看那个她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如果母亲不下地干活,那她家里就来年就要饿死,你让他们去县城寄宿,他们家里有几个放心的?一年辛苦攒下来的钱,够她在学校的伙食费和路费嘛?”

窗的对面就是教室,看着教室内一双双稚嫩的眼睛,张校长说不出来话。

夏知鸢走回桌边,拿起孩子们最近的作业:“我知道这里条件也许不够,可是村小,对目前的他们足够了,这里可以让他们识文断字;在这里,他们可以挨着生养的土地,能知道自己是谁,根在哪里就己经很不容易了”

夏知鸢语气顿了顿“教育是什么,教育不应该是只把有能力,飞的最高的几个人挑出来送出去,那些飞不起来的、暂时无力飞的呐?难道活该被丢下,连识字认字都变成一种奢望嘛”。

夏知鸢语气逐渐变得坚定:“合并是好事,可是合并之后,那些无法去县里读书的娃娃该怎么办,低年级的娃娃又该怎么办,也让他们天不亮就去县里读书嘛,现在去县里牛车要2h,走路的话天不亮就要起来,如果冬天下大雪怎么办?安全怎么办?这地方的教育点不能撤,这里要是没了,我要是走了,这里的娃娃只能一辈子都当个睁眼瞎子”

屋内陷入一片寂静,张校长拿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夏知鸢的话确实在理,是他们县城工作者没有考虑到的,他们只受到高考恢复和国家政策的鼓舞,习惯从“大局”和“优秀孩子”出发考虑,却忘记了这里是大槐村不是黑河镇。

一首没有吭声的蒋局长打破了沉静,他起身握着夏知鸢的手“夏老师,你说的话句句在理,振聋发聩啊,这是我们干教育工作的失误,我向你保证你提出的教育现状我们会努力改正,到时候我们会给你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希望到时候夏老师能不再拒绝我们的邀请,毕竟失去像夏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是我们黑河镇的损失”。

夏知鸢腼腆一笑“蒋局长过誉了,不管在哪里教书,都是教书育人的责任罢了”。

校门口,送走蒋局长和张校长的夏知鸢久久没有动,她也明白,蒋局长和张校长这次带来的政策可能会帮助大槐村的孩子们更好的发展。

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将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如果只靠她一个人,根本撑不下去,更何况,她想起呆在家中的母亲和远在万里之外的爷爷和父亲,她总有一天也会离开的,到时候大槐村应该何去何从,她必须为大槐村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