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八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京师街头巷尾弥漫着清新的花香,鸟儿欢快地歌唱,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紫禁城内的一群大臣们却正在讨论着一个足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决议。
八月二十二日的朝会朱祁钰再次拒绝了王文劝进的提议,今日王文再次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皇帝二子早夭,为免生灵涂炭江山倾覆,百官联名京师三万户百姓共同上奏,共同劝谏朱祁钰上位。
首先,只见内阁的六位阁老如同一排整齐的青松般,同时迈步出列。他们分别是陈循、高谷、商辂、彭时、俞纲和江渊,这六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此刻正一脸肃穆地面对着朱祁钰。
陈循上前一步,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殿下,如今大明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家需要您!恳请殿下继承大统,坐镇京师,以安定天下!”
紧接着,高谷也开口说道:“愿殿下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皇室宗亲,挺身而出,继承大统。统御天下万民,抵御强敌,安抚百姓!”
商辂的话语更是慷慨激昂:“殿下,皇帝陛下北狩,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此时,唯有殿下您能够担当起这份重任,登上皇位,稳定朝纲,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彭时、俞纲和江渊也纷纷附和,表示对朱祁钰的支持和期望。
这一连串的话语,如同一股洪流般向朱祁钰涌来,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
紧接着,六部尚书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走出队列,一同向朱祁钰进言,恳请他登上皇位。最后,满朝的文武百官都齐刷刷地跪在了台下,场面异常壮观。
此时,站在台上的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己经完全无法掩饰,他嘴角的弧度都快压不住了,毕竟在大唐,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景——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跪地哀求他登基称帝!
朱祁钰看着台下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千。他缓缓走到龙椅旁边,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洪亮而有力的声音说道:“众爱卿平身!今日,孤为了天下万民,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顺应天命,继承大统!孤将以天子之身,镇守国门,与诸君万民共抵鞑虏!”
他的话语如洪钟一般,在朝堂上回荡,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听到。当朱祁钰的话音落下,台下的众人纷纷欢呼起来,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朝堂。
朱祁钰缓缓地伸出右手,轻轻地抚摸着那金光闪闪的龙椅。他的手指沿着龙椅的扶手慢慢移动,感受着这无上的权力。
在百官的山呼海啸声中,朱祁钰慢慢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了一抹自信而威严的笑容。他站起身来,昂首挺胸,然后优雅地转身,稳稳地坐在了龙椅之上。
“传朕旨意!”朱祁钰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改元景泰!立郕王妃汪氏为皇后,朱见济为太子!太子生母杭氏为皇贵妃!遥遵皇兄为太上皇!礼部兵部吏部联名拟旨,传檄九州!”
朱祁钰的旨意如同雷霆万钧,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百官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抬手示意百官平身。他的目光扫过朝堂,落在了那些臣子身上。
“众爱卿平身。”朱祁钰抬手让百官起身回话。
“皇上,今当务之急,还是在抵御瓦剌上。”
“朕己召集天下诸王,星夜兼程赶赴京师,近日诸蕃便会陆续抵京。只要他们瓦剌敢来,朕定会让他们有来无回!”
“陛下,不可!万一诸蕃联合趁机作乱该如何是好!”内阁陈循出列质疑道。
朱祁钰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语气坚定道:“陈爱卿不必担忧,朕相信他们绝不会如此愚蠢,在这个节骨眼上贸然作乱。至于诸王入京一事,朕自会妥善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话音未落,只见于谦迈步出列,他面色凝重,神情肃穆,抱拳向朱祁钰进言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妥善安置上皇的眷属。”
朱祁钰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于谦的看法,随即朗声道:“这是自然,传朕旨意,升皇嫂钱氏为太上皇后,上皇的诸位嫔妃皆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