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小组的成立比林逸预想的顺利。
丁砚东在县长办公会上力排众议,将矿区转型工作列为全县重点工程,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而林逸则作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办公室设在县政府三楼最东侧,原本是档案室,现在临时改造成了转型小组的指挥部。
林逸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那棵老槐树在风中摇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主任,这是今天的会议纪要。”
新调来的年轻科员小王恭敬地递上一份文件。
林逸接过文件,扫了一眼:
“辛苦了。对了,明天省环保厅的专家要来实地考察,你负责对接一下。”
“好的,林主任。”小王犹豫了一下,“那个...刘副县长刚才打电话来,说想看看我们的资金使用计划。”
林逸手中的笔顿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
“告诉他,按照程序,资金使用计划需要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后才能公开。丁县长下周回来,到时候会上讨论。”
小王点点头离开了。林逸走到墙上的规划图前,用红笔在几个关键区域做了标记。
自从转型小组成立以来,刘茂才明里暗里的阻挠就没停过,但都被丁砚东事先提醒的“留痕原则”一一化解。
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欣怡”两个字。林逸的表情瞬间柔和下来。
“喂?”他接起电话,声音不自觉地放轻。
“林大主任,今晚回不回来吃饭?”姜欣怡的声音带着笑意,“我买了条鲈鱼,准备露一手。”
“回,当然回。”
林逸看了看手表,“大概七点到家,需要我带什么吗?”
“带你自己回来就行。”姜欣怡顿了顿,“对了,我熬了绿豆汤,放冰箱里冰着呢,天这么热,你回来正好喝。”
挂断电话,林逸的嘴角还挂着笑。
从老张去世后,姜欣怡几乎住在了他的宿舍里。
从那天起,林逸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早上出门前会有人帮他整理领带,晚上回家会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
有时候工作到深夜,姜欣怡会默默端来一杯蜂蜜水;周末加班,她会带着相机突然出现在办公室,美其名曰“采访”,实则监督他按时吃饭。
林逸从未想过,在这个充满算计的官场里,还能有这样温暖的避风港。
下班时间到了,林逸收拾好文件,拒绝了司机送他的提议,选择步行回家。
夕阳将整个县城染成金色,街道上行人匆匆,小贩们开始收摊。
他路过一家花店,犹豫了一下,走进去买了一束姜欣怡最喜欢的白色满天星。
林逸刚掏出钥匙,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我听见你的脚步声了。”姜欣怡系着围裙,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几缕碎发垂在耳边。她的目光落在花束上,眼睛一亮:
“给我的?”
“不然呢?”林逸把花递过去,顺手关上门。
姜欣怡接过花,凑近闻了闻:
“真香。”
她转身去找花瓶,背影纤细而挺拔。
林逸站在玄关,突然有种错觉,仿佛他们己经这样生活了很多年。这个画面太过自然,自然到让他心头一颤。
晚餐比想象中丰盛。清蒸鲈鱼、蒜蓉空心菜、西红柿蛋汤,还有一小碟姜欣怡特制的泡菜。
林逸狼吞虎咽地吃着,姜欣怡则托着腮看他,时不时给他夹菜。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她笑着说。
林逸嘴里塞满食物,含糊不清地说:
“太好吃了,比食堂强一百倍。”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做的。”姜欣怡得意地扬起下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有件事要跟你说。”
“嗯?”林逸抬头。
“单位派我出差,明天就走。”姜欣怡的语气很平静,“去邻省做一个专访,大概要两周。”
林逸的筷子停在半空。他感到一阵莫名的不适,像是有什么东西突然被抽走了。
“这么突然?”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下午刚接到的通知。”姜欣怡起身去盛汤,“总编说那边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记者。”
林逸点点头,机械地咀嚼着食物。两周,不算长,但也不短。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己经习惯了每天回来看到姜欣怡的日子,习惯了她的声音、她的笑容,甚至她偶尔的小脾气。
“什么时候回来?”他问。
“具体还不确定,看调查进度。”
姜欣怡把汤碗放在他面前,“怎么,舍不得我啊?”
林逸低头喝汤,没有回答。汤很鲜,但他却尝不出味道。
晚饭后,姜欣怡开始收拾行李。林逸坐在沙发上,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在卧室和客厅之间穿梭。
“要不要带点常用药?”他问。
“带了。”姜欣怡头也不抬。
“那边天气怎么样?听说最近有暴雨。”
“查过了,带伞了。”
“钱够吗?”
姜欣怡停下动作,转身看着他,眼里带着笑意:
“林主任,你这是在担心我吗?”
林逸有些窘迫:“就是问问。”
姜欣怡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轻轻靠在他肩上:
“我会想你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林逸心头一热。他伸手搂住她的肩膀,闻着她发间的清香。
“我也是。”他低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