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多多本来是想带一个孩子,这样的话,能在路上有人陪,还能拉近关系,至于,为啥是一个,镇上可不比家里,人多眼杂她怕孩子走丢呀!八零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监控,拐子带走一个,她也承受不起呀。
眼看着,两孩子还在争执,她有点头疼又不得不开口,"行了!你俩是男子汉!那就用男子汉的方法解决,脆丁壳,谁赢谁去!愿赌服输!"
大宝,二宝想了一下,同时点头同意。
"这就对了,活就得有人干吗?分工不同而已,你们都是男士,一个在家照顾妹妹,一个跟着照顾我,我也是女生呀!没你们照顾我会迷路的!"柳多多的理念可是后世的,养娃,不是一味的娇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孩子们应该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多多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性。
这些生存的基本,家长只能引导,不能代劳。当孩子们刚刚踏入这个世界时,他们是那样的纯真和无助。他们需要家长的指引,需要家长的教导,但是,家长们不能代替孩子们去经历,去成长。
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如何读书写字。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但是家长们不能代替孩子们去学习。家长们可以在孩子们的身边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探索这个世界,但是最终的学习和成长必须由孩子们自已去完成。
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但是家长们不能代替孩子们去经历。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规则和道德,但是最终的实践和经验必须由孩子们自已去积累。
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这些都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但是家长们不能代替孩子们去承受。家长们可以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最终的挑战和战胜必须由孩子们自已去完成。
家长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资源,但是不能代替孩子们去成长。孩子们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已去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去经历人生的各种起伏,去积累人生的各种经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独立、坚强、自信的人,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柳多多在末世,家族也是这样培养她的,她那时很优秀,在僵尸多次追杀中,她能运筹帷幄,绝处逢生,至于她的死,只能说是点背。
当娘的都不容易,柳多多加入这个家庭,很自然的就让自已进入当娘的角色,这颗老母亲得心,想的就多了点。
大宝,二宝一听柳多多的话,小脸上充满惊喜,立即使命感倍增,他们是家里有用的人,小男子汉,保护妹妹和柳姑姑,哇!激动脸都红了。
两人脆丁壳,结果二宝赢了,大宝也认输,去照顾妹妹。
就这样柳多多和二宝收拾一下,拿了一提篮就出发了,今天是赶集的日子,路上不时遇见村里人有需要买卖东西的,有男有女,还有带孩子的,这时代,家里有自行车的很少,大家基本都是步行,遇到相熟的就结伴而行,还可以相互拉呱拉呱,说说东家长西家短的,柳多多和二宝走的不快,后面几个村里的妇女跟了上来。
"吆!这不是强子家的和二宝吗?你们也去赶集呀!"有一个认识柳多多和二宝的婶子,看见她们就打起招呼来了。
柳多多是新妇,这段时间身体不好,猫在家,很少出来,和村里的人接触不多,所以认识的人不多。而村里人有好奇她,来看新妇的,还有她救柴豆子时,也有不少人注意她,这其中就有董家的邻居王寡妇。
"孩子们该开学了!买点学习用品,各位婶子,大娘,嫂子你们也是去赶集呀!"柳多多虽然认不清谁是谁,既然人家和你打招呼,也不能不理人,只得统一回应一下。
大家听听她一说为孩子买东西,这才注意到跟在柳多多身后的董二宝,小家伙对赶集很期待,这会心里正高兴呢!小身板挺的直直的,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时不时地咧着嘴笑,等柳多多说完,就心急地拉着人往前走去,除不知,她们走后,后面的一群人炸开了锅,围绕着董家新妇柳多多的话题就多了起来。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小柳一来,二宝的身上干净了许多,吃饭啥的也规律了,二宝的小脸也变得红润润的,哪像以前,人像个泥猴子,可见小柳也是个心善的,是个好人!董家小子娶了小柳有福了!呵呵!"一个上年纪的了解董家的大婶,看到孩子们有了好的变化,一高兴就多说了两句,她的话很快得到大家的共鸣。
"谁说不是呢!前两天还从水里把柴豆子从鬼门关救了回来,你们都不知道,柴豆子当时的情况有多险!哎!可不是好人呢!"
"都不容易!能把日子过起来,就很好,,,,!"
老娘们在一起就是这样,东家长,李家短的,话匣子一打开,人群嘻嘻哈哈地热闹起来,当然,说啥的都有。
人群中的寡妇越听越心里不是滋味,大嘴撇了又撇,"哎!昨天!我在院子里就听见强子家吵闹的声音,你们听怎么着?是柳氏的亲妈来了!母女两人不知道咋了,没一会吵了起来,最后,柳氏直接把人给轰了出来,那老太太抹着眼泪走的。"
王寡妇的话一半真一半假,但是她是董自强家的邻居,那可信度就高了。
大家一脸的不可置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双眼露出八卦的光,都看着王寡妇,希望从她嘴里,多吃些瓜。
最后面跟着的女人牛氏,是李玲花的堂嫂,李玲花和董自强的纠葛她也在婆婆那里了解一些,见有人说柳氏不好的事也跟着说一嘴。
"哎!说起柴豆子家,我就想起来了,这柳氏就是个嘴馋的主,你还记得不柴婆婆在后山养一个母鸡,祖孙俩就指望这只鸡每天给她们下一个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呢!这柳氏就上一回后山,就把这只鸡给咔嚓了,把柴婆婆心疼呀!哎!不说了!不说了!"这女人嘴上说不说了,那表情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