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木木
综影视:木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综影视:木木 > 第11章 甄嬛传之安陵容11

第11章 甄嬛传之安陵容11

加入书架
书名:
综影视:木木
作者:
爱吃家常土豆泥的隆昱
本章字数:
8188
更新时间:
2025-03-30

随着时间的推移,弘晏越发崭露头角。在一次关于水利工程的廷议上,黄河水患严重,威胁沿岸百姓的生计与安全。众多大臣提出的方案不是耗费巨大,就是治标不治本。

弘晏想着自己和额娘玩过的沙盘游戏,额娘和自己说过的知识,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先是分析了黄河水患的根源,指出泥沙淤积、河道不畅是关键问题。接着,他提出了一套综合方案:一方面在黄河上游加强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另一方面,在中游和下游疏浚河道,同时修建一系列水利设施用以调节水量。并且还详细阐述了如何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施这个方案,让在场的大臣们大为惊叹。

雍正看着侃侃而谈的弘晏,眼中满是骄傲,当众夸赞道:“弘晏此策,思虑周全,实乃我大清之幸。”弘晏的这一番表现,无疑让支持其他皇子的势力更加坐立不安。

他们暗中加紧了谋划,试图找到弘晏的弱点进行攻击。其中,有一位大臣别有用心地向雍正进言:“陛下,弘晏皇子在政务上表现卓越,这是好事。但自古以来,为君者不仅要有治国之才,更要有深厚的德行修养。不知皇子在德行方面的培养如何,臣恐其年少成名,易生骄纵之心。”

雍正听后,心中也有了一丝担忧。他决定更加注重对弘晏品德方面的考察和培养。于是,他安排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专门教导弘晏礼仪和为人之道。

弘晏深知自己身处复杂的环境中,丝毫不敢懈怠。他对这位老臣十分敬重,虚心接受教导。然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并未就此罢休。

他们买通了弘晏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让他故意在弘晏面前说一些奉承的话,试图让弘晏产生骄傲情绪。小太监按照指示,常常在弘晏面前夸赞他的才华和能力,说他将来必定是一代圣君。

起初,弘晏并未在意,但时间一长,在这不断的阿谀奉承下,他的心态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一次与其他皇子的交流中,弘晏言语间流露出了一丝自负。

此事很快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十分生气,他把弘晏叫到养心殿,严厉地斥责道:“朕对你寄予厚望,你却如此轻易地被几句好话冲昏头脑。若连这等诱惑都抵御不了,将来如何能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弘晏听后,羞愧地低下头,诚恳地向雍正认错:“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不该被虚荣蒙蔽双眼,今后一定谨言慎行,加强自身品德修养。”雍正看着诚恳认错的弘晏,心中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些,但语气依旧严肃:“朕今日如此严厉斥责你,便是要你牢记这教训。这天下人,最易在赞誉声中迷失自我,你既身处这权力中心,往后类似的奉承只会更多,切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弘晏低着头,声音坚定:“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以此次为鉴,时刻警醒自己。”雍正点了点头,缓声道:“起来吧。朕安排老臣教导你礼仪德行,你也需用心学习。一个合格的君主,不仅要有经天纬地之才,更要有海纳百川之量,懂得谦逊克己。”弘晏站起身,目光坚定地说:“儿臣定会谨遵教诲,不辜负父皇期望。”从养心殿出来后,弘晏深知自己必须做出改变,才能重新赢得雍正的信任和大臣们的认可。他不再像之前那样轻易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而是更加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每次与大臣们讨论政务时,他都会耐心听完每个人的发言,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总是虚心请教他人的建议。那位教导他的老臣看到弘晏的转变,心中十分欣慰,更加用心地教导他。在老臣的指导下,弘晏对儒家经典和为人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后宫之中却是颇为平静,齐嫔被雍正斥责过一次后就变成了鹌鹑。现在弘晏日日被雍正带着,安陵容都很难见到他,只每日吩咐白芷给弘晏送吃的喝的,其他时间都陪着自己的女儿锦瑶,敬妃的女儿被取名清婉,欣常在也被安陵容跟雍正提议升级为欣嫔,如今也可以抚养自己的女儿淑和,莞嫔的女儿还是取名胧月。因着欢宜香的缘故,华贵妃也不再让曹贵人带温宜到自己的宫殿,跟雍正请示后升曹贵人为曹嫔。

安陵容想着皇帝不能生了倒是省了许多麻烦,年羹尧此次倒是做了件好事。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弘晏在老臣的悉心教导下,德行修养日益提升,在朝堂之上愈发沉稳内敛,他所提出的见解和方案也愈发得到大臣们的认可与尊重。

而在后宫,曹嫔升位分后,行事更加小心翼翼,她深知自己能有如今的地位全凭女儿,便更加用心地教导温宜。

一日,后宫举办赏花宴。各宫妃嫔带着自己的女儿齐聚御花园,花园中繁花似锦,香气扑鼻。公主们穿着鲜艳的衣裳,宛如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叽叽喳喳地嬉戏着。

安陵容带着锦瑶来到花园,锦瑶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她天真烂漫的笑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安陵容看着女儿,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这时,华贵妃带着温宜缓缓走来,温宜举止端庄,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她礼貌地向安陵容行礼,说道:“安娘娘安好。”

安陵容笑着回应:“温宜公主真是越来越懂事了。”华贵妃冷哼一声,说道:“安妹妹倒是把锦瑶公主教得活泼可爱。”言语间似有几分酸意。

就在这时,淑和公主不小心撞到了温宜,淑和吓得脸色苍白,连忙道歉:“温宜妹妹,对不起。”温宜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大度地说:“淑和姐姐,妹妹无碍。”然而,华贵妃却不依不饶,尖声说道:“欣嫔,你就是这样教导女儿的吗?一点规矩都没有!”

欣嫔赶忙拉着淑和跪下,惶恐地说:“贵妃娘娘息怒,是臣妾教导无方。”安陵容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贵妃娘娘,孩子们玩耍间难免有些磕碰,淑和公主也不是故意的,您就大人有大量,饶了她这一回吧。”

华贵妃正要发作,雍正带着弘晏来了。雍正看到这一幕,眉头微皱,说道:“不过是孩子们的小摩擦,不必如此大动干戈。”华贵妃见雍正来了,只好收起怒气,行礼道:“陛下万安。”

弘晏看到锦瑶,走上前去,温柔地说:“锦瑶妹妹,今日可开心?”锦瑶眼睛亮晶晶的,点头说道:“哥哥,这里的花好漂亮。”弘晏笑着牵起她的手,和其他公主一起去赏花了。

雍正看着孩子们的背影,对妃嫔们说:“孩子们天真无邪,大家以后也不要为了这些小事伤了和气。”众人纷纷称是。

赏花宴结束后,弘晏回到自己的宫殿,心中却一首想着温宜公主。他觉得温宜虽然出身于华贵妃这样跋扈的母亲身边,但却懂事有礼,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好感。

而另一边,华贵妃因为在赏花宴上被雍正斥责,心中十分不满。她把气都撒在了曹嫔身上,对曹嫔说道:“都是你教的好女儿,平白给本宫惹麻烦!”曹嫔不敢反驳,只能默默忍受。

安陵容回到宫中,看着锦瑶熟睡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

这日突然传来太后病情加重,太后自从被雍正关在寿康宫开始,身体就一首不太好,众人也都习惯了太后那边经常请太医。

太后久病后没了,紫禁城瞬间被愁云惨雾所笼罩。钟声沉重地回荡在宫墙之间,每一下都仿佛敲在众人的心头。雍正身着素服,面容憔悴。在太后灵前,他长跪不起,泪水无声地滑落。他这一生得到的母爱不过了了,因着自己知道了太后次次在帮宜修堕胎的事情上收尾,母子俩反目成仇。如今阴阳两隔,他有一丝解脱,也有一些意难平。

后宫妃嫔们哭声震天,皆披麻戴孝守在灵堂。在太后的葬礼上,满朝文武、皇亲国戚齐聚一堂。表面上,众人皆悲痛万分,可暗地里,各怀心思。华贵妃哭得声嘶力竭,可心里却在打着小算盘,她的仇人又少了一个,真好。如今就剩下皇上一个了,若不是为着家族考虑,真想也送他下去。

等太后的丧礼结束后,后宫更加平静了。安陵容每日只与敬嫔一起带待公主,或者是看书调香,或者练字,有时也会随着白芷一起学习中医知识。后宫如今除了默默无闻的,就是华贵妃一派,莞嫔一派,安陵容跟敬嫔也算一派,在雍正眼里如今的局面最好不过,他也不想再让后宫进人了,能保持三足鼎立就己很好。

安陵容想着清朝的公主大多都是和亲蒙古,自己的锦瑶和敬嫔的静婉渐渐长大,也该学些本领了,想着先皇的海蚌公主,若是自己的女儿也能如此就好了。只是得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劝说雍正。

这一日,安陵容精心打扮一番,带着精心准备的点心,前往养心殿求见雍正。在殿外等候时,她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裙摆,心中默默组织着言辞。终于,太监通传她可以进去。安陵容轻移莲步,走进殿内,盈盈下拜:“臣妾参见皇上,皇上万安。”雍正正批阅着奏章,抬头看到她,放下手中的笔,笑道:“容儿,今日怎么有空来朕这儿了?”安陵容起身,将点心呈上,说道:“这是臣妾亲手做的点心,想着陛下每日操劳,便送来给陛下尝尝。”雍正拿起一块尝了尝,赞道:“还是容儿的手艺好。说吧,今日来见朕,怕是不只是送点心这么简单吧,平时朕可吃不到你的点心。”安陵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皇上,臣妾今日前来,是为了公主事情。臣妾想着,如今公主们渐渐长大,若能多学些本领,日后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有所依靠。先皇的海蚌公主聪慧过人,为大清做出了不少贡献,臣妾希望皇上的公主们也能如此。”雍正沉思片刻,说道:“容儿所言有理。只是,这学本领也得有个方向,你可有什么想法?”安陵容眼睛一亮,说道:“皇上,臣妾觉得可以让公主们学习骑射、诗书、礼仪等。骑射能让她们强身健体,在草原上也能应对自如;诗书可提升她们的才情和见识;礼仪则能彰显公主的风范。而且,若是公主们能像阿哥们一般得名师教导,有了足够的能力,说不定日后也能像海蚌公主一样,为大清的安稳贡献力量,而不仅仅是作为和亲的工具。”雍正听后,点了点头:“你想得倒是长远。只是,这骑射之术,宫中恐怕没有合适的女师傅来教导。”安陵容早有准备,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有些武将家的女儿也会学些家传的本领,若是有武艺高强,品行端正的,能请她们进宫教导公主们骑射,想必公主们定能学有所成。”雍正略作思索,说道:“既然如此,朕便准了。你去安排此事吧,一定要挑选可靠之人。”安陵容心中一喜,连忙谢恩:“多谢陛下,臣妾定不负陛下所托。”回到宫中,安陵容立刻着手安排。她派人去调查了一番,最终选了两位女师傅,同时也为公主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锦瑶和静婉得知要学习骑射等本领,兴奋不己,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两位女师傅进宫后,很是珍惜这份差事,认真教导公主们。锦瑶和静婉天赋颇高,学得十分用心,骑射之术进步飞快。与此同时,她们也没有落下诗书和礼仪的学习,每日都会花时间诵读经典、练习礼仪。淑和和温宜倒是因着平日里被嬷嬷教导的文静些,对骑射这些都不太感兴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