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木木
综影视:木木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综影视:木木 > 第10章 甄嬛传之安陵容10

第10章 甄嬛传之安陵容10

加入书架
书名:
综影视:木木
作者:
爱吃家常土豆泥的隆昱
本章字数:
8520
更新时间:
2025-03-30

远远望见安陵容,华贵妃故意提高音量说道:“哟,这不是柔贵妃嘛,如今儿女双全,真是好福气啊。”安陵容神色不动,微笑着福身行礼:“见过华贵妃娘娘,娘娘今日气色倒是不错。”

华贵妃冷笑一声:“本宫倒是好奇,柔贵妃这生子的本事究竟从何而来,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方?”

安陵容笑道:“娘娘说笑了,臣妾不过是承蒙皇上厚爱,上天眷顾罢了。哪有什么秘方。”

华贵妃步步紧逼:“哼,谁知道呢。说不定柔贵妃为了固宠,用了什么歪门邪道。”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时,一道威严的声音传来:“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众人抬头,只见雍正皇帝带着几名侍卫走来。

柔贵妃和华贵妃连忙跪地请安。雍正眉头微皱,说道:“在这御花园里吵闹成何体统。华贵妃,你身为贵妃,怎可如此无礼?”

华贵妃心中一慌,但还是强撑着说道:“皇上,臣妾只是看不惯柔贵妃这般得意,她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雍正脸色一沉:“放肆!没有证据休要胡乱猜测。柔贵妃诞下一子一女,为皇室立下功劳,你不但不祝贺,还在此寻衅滋事。”

华贵妃心中不服,但也不敢再顶撞雍正,只得低头说道:“皇上息怒,臣妾知错了。”

雍正摆了摆手:“罢了,今日之事朕不再追究。你们都各自回去,莫要再生事端。”

这日宫人拿来年羹尧的密信,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荷包,华贵妃看完密信,便吩咐宫人秘密将药物下在太后,废后和端妃的饭食里,只等着一个引子送走她们。

而此时,莞贵人也因经常伴驾,讨了雍正欢心,被升为莞嫔。

一日,御花园中百花争艳,因着弘晏在宫里待不住,安陵容嘱咐好奶嬷嬷照看好公主,便带着弘晏在园中散步。华贵妃得知消息后,也带着宫女前来。

华贵妃远远瞧见柔贵妃,她故意提高音量,娇嗔道:“哟,这不是柔贵妃嘛,如今倒真是母凭子贵,风光无限呐。”

安陵容抬眸,平静地看着华贵妃,福了福身道:“华贵妃娘娘安好,今儿个天气不错,便带弘晏出来走走。”说罢,弘晏也乖巧的向年世兰问安“华娘娘安好,弘晏给华娘娘请安。”

华贵妃冷哼一声,走到安陵容面前,伸出手想摸弘晏的脸,却被安陵容不着痕迹地躲开。华贵妃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怎么,我还能害了这孩子不成?”

安陵容笑道:“姐姐误会了。”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突然有小太监来报:“启禀两位娘娘,废后娘娘身子突然不适,太医正在诊治。”

华贵妃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安陵容却隐隐觉得此事与华贵妃脱不了干系。当下也没心思再与华贵妃周旋,安顿好弘晏后,便与华贵妃一同前往景仁宫。

待她们赶到时,废后己是气若游丝。她浑浊的双眼看着前来的众人,嘴唇微微蠕动,似有话要说。华贵妃凑近,故作关切道:“皇后娘娘,你可有什么遗言尽管说。”

废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指着华贵妃,艰难地说:“是你……”话未说完,便头一歪,没了气息。华贵妃脸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姐姐怕是病糊涂了。”

雍正听闻废后的死讯,心中虽无太多感情,但毕竟自己也曾愧对过她,还是下令厚葬。此事在后宫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众人都在私下议论纷纷。太后虽被雍正暗中下令在寿康宫中不得外出,还是吩咐底下人查了废后死因,华贵妃做的隐秘,太后如今手中人手缩减,自是查不出什么,也就不管了。

然而,华贵妃并未收敛,她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端妃。端妃多年来深居简出,身体本就孱弱。华贵妃买通了端妃宫中负责膳食的小太监,将毒药掺入了端妃日常饮用的滋补汤中。她以为这慢性毒药神不知鬼不觉,定能悄无声息地除去端妃。

端妃喝了毒汤后,起初只是觉得身体有些乏力,并未在意。然而,没过几日,便发起了高烧,整个人昏迷不醒。她的贴身宫女赶忙去请太医。雍正听闻也来看望端妃,太医们前来诊治,却被眼前的症状惊住了——端妃浑身滚烫,身上还出现了许多红疹,像是染上了时疫。

雍正心中一惊,顾不上许多,嘱咐好太医照看好端妃就匆匆离开了延庆殿。并嘱咐延庆殿宫闭宫,一切用度皆有人送来。回到养心殿后立马宣了太医。章弥把完脉回道“启禀皇上,微臣暂时并未把出什么,还望您允许臣每日都请平安脉”。“允了”

然而,就在雍正探视后不久,他也开始出现发热、乏力的症状。太医院里顿时乱作一团,赶忙召集所有太医为皇帝诊治。经过仔细诊断,确定雍正也染上了时疫。

后宫中顿时人心惶惶,众人都害怕这可怕的时疫会蔓延开来。安陵容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一面吩咐自己宫中的宫女太监去太医院领取药物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两个孩子,一面暗中打听皇帝和端妃的病情。

端妃的病情愈发严重,尽管太医们全力救治,她还是没能熬过这一劫。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端妃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雍正听闻端妃去世的消息,心惊不己,但此时他自己也在病中,想着自己得时疫是端妃传染,不由有些迁怒端妃。是以并未追封端妃,由于时疫不能停灵,只吩咐内务府尽快处理好。

经过太医院上下齐心协力的医治,雍正的病情终于逐渐好转。然而,太医们在仔细诊断后,却带来了一个让雍正如遭雷击的消息——由于时疫的侵袭,皇帝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日后子嗣艰难。

雍正听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愤怒地将桌上的茶杯摔得粉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如此?”

太医们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不敢言语。雍正只淡淡说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朕想你们都明白,若是有什么,你们的九族……”安陵容从养心殿安插的人手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也十分震惊。她意识到,这背后定有阴谋,而最大的嫌疑人便是华贵妃。

安陵容开始暗中调查此事。她买通了端妃宫中的一些宫女太监,得知了华贵妃买通小太监下毒的事情。同时,她还发现年羹尧为了帮助华贵妃稳固地位,竟从民间寻来了带有时疫病菌的药物。一日两人擦肩而过时,安陵容只轻轻说了声“收好尾巴。”

安陵容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了一句,但华贵妃心中却如遭雷击。她看着安陵容远去的背影,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镇定下来。“哼,她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我行事如此隐秘,她能有什么证据。”华贵妃暗自给自己打气。

然而,华贵妃表面上虽强装镇定,内心却开始忐忑不安。她深知安陵容心思缜密,若是真的被她抓住把柄,自己和年家都将万劫不复。从那之后,华贵妃行事越发谨慎,亦告诫年羹尧收敛脾性,甚至减少了与年羹尧的书信往来。

雍正自从被太医诊断出子嗣艰难后,心中好似被重锤狠狠敲击了一番。最初的愤怒与绝望过后,他反倒像是一下子清醒过来,明白了自己身为帝王的责任与使命。自此,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朝政之中,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处理奏折,常常忙到深夜才肯歇息,俨然有了历史上那个勤勉帝王的影子。

随着对朝政的高度关注,雍正也渐渐将目光落在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个儿子身上。他深知,王朝的延续与兴衰皆系于子嗣。在一番观察之后,他惊喜地发现,最小的儿子弘晏虽只有西岁多,却聪慧过人,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悟性。

这一日,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养心殿内。弘晏如往常一样,被带到了雍正的身边。他穿着一身剪裁合身的小朝服,模样乖巧可爱,却又带着一股机灵劲儿。

雍正拿起一本古籍,随意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说道:“弘晏,念给朕听听。”弘晏眨了眨明亮的眼睛,奶声奶气却又清晰流畅地将那一段文字念了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能简单地阐述其中的含义,虽然言语稚嫩,却也有几分自己的见解。

雍正听着,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忍不住笑道:“弘晏果然聪慧,竟能过目不忘,还能举一反三,当真是朕的好儿子。”说罢,他轻轻摸了摸弘晏的头。

从那以后,雍正更是日日让弘晏待在养心殿,亲自教导他读书识字、学习治国之道。弘晏也十分争气,学得认真刻苦,每一次都能给雍正带来新的惊喜。

然而,这一切却引起了其他皇子的不满。尤其是三皇子,他本以为自己是长子,未来继承大统的希望最大。如今看到弘晏如此受雍正的宠爱,心中的嫉妒如同野草一般疯长。

三皇子的生母齐妃也察觉到了儿子的不满,她心疼儿子,便开始在暗中谋划,想要打压弘晏,为自己儿子争取更多的机会。

这一日,齐妃趁着弘晏独自在御花园玩耍的时候,派人悄悄接近他。那宫女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糖果,笑嘻嘻地说道:“六阿哥,这是齐妃娘娘特意为你准备的糖果,可好吃啦。”

弘晏警惕地看了看那宫女,摇了摇头说道:“额娘说过,不能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宫女见弘晏不上当,便有些着急,继续劝说道:“六阿哥,这真的是齐妃娘娘的一片心意,您就吃一颗吧。”

就在这时,安陵容恰好路过。她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连忙走上前去,护在弘晏身前,冷冷地看着那宫女说道:“是谁给你的胆子,敢在这儿逼六阿哥吃东西?”宫女见是柔贵妃,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跪地求饶。

安陵容将此事告知了雍正,雍正听后大怒,立刻下令彻查此事。经过一番调查,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原来是齐妃指使宫女所为。

雍正对齐妃的行为感到十分失望,他严厉地斥责了齐妃,并削减了她的位分降为齐嫔。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培养弘晏的决心。

在雍正的悉心教导下,弘晏一天天长大,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聪慧睿智。他不仅熟读经史子集,对治国理政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雍正看着弘晏的成长,心中满是欣慰,他仿佛看到了王朝未来的希望。

后宫之中,经过这次事件,众人也都明白了雍正对弘晏的重视,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打弘晏的主意。安陵容也时刻警惕着,守护着自己的儿子,她知道,在这充满阴谋与争斗的后宫中,只有让弘晏变得足够强大,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安稳。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的局势也越发复杂。一些大臣开始察觉到了雍正对弘晏的偏爱,他们纷纷开始站队,有的支持弘晏,有的则担心弘晏年纪尚小,想要扶持其他皇子。

朝堂之上,支持不同皇子的势力逐渐形成对立。那些倾向于扶持其他皇子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在雍正面前旁敲侧击,试图说服雍正不要过早地将重心都放在弘晏身上。“皇上,弘晏皇子固然聪慧,但毕竟年幼,许多事还需时间沉淀。而其他皇子也各有长处,不妨均衡培养,以免日后朝堂生乱。”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雍正微微皱眉,扫视了一圈众臣,沉声道:“朕心中自有考量。弘晏的聪慧与勤奋,诸位也都看在眼里。朕培养他,是为了我大清的未来。但朕也不会忽视其他皇子,你们只需做好本职工作,莫要在这些事上过多置喙。”大臣们见雍正态度坚决,虽心中仍有不满,却也不敢再轻易开口。然而,暗流仍在朝堂之下涌动,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开始暗中勾结,企图制造事端来阻碍弘晏的成长。与此同时,弘晏在雍正的教导下,进步飞速。他开始跟随雍正参与一些重要的朝政讨论,尽管年纪小,但总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让众大臣们刮目相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