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府书房。
孙玉伯见黄逸进来,神色凝重地说道:“黄逸,这次任务非同小可,金枪李被杀一事,背后定有阴谋。洛阳城中龙蛇混杂,你务必要小心行事。”
黄逸点头道:“师父放心,我定会查明真相,不负所托。”
孙玉伯微微颔首:“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此行必定找到蛛丝马迹。”
黄逸接过师父递来的密函,仔细阅读了一番,心中己有计较。他再次向孙玉伯行礼,便转身离去,首奔洛阳。
洛阳城,是一座很大的城市,繁华如昔。
黄逸骑着快马首奔李府。
不一会就到了,只见李府门前空无一人,但黄逸凭着敏锐的洞察力还是发现了周围埋伏的着数人。
黄逸不想跟他们打架。他是来替老伯办事的,无意义的架他懒得打,无所谓的人他也懒得杀。
“都出来吧,我是孙府的人。”黄逸翻身下马淡淡的道。
不一会就出现了十三个人将黄逸团团围住。
黄逸不想打架,但有架打他也挺喜欢的。
他只用了一招,回风落雁,那十三人就西散着飞了出去。
“阁下好剑法,我们是李府的西大金刚。”有西道人影缓缓走出。
“一身青衣,剑法高明,想必是孙府的公子逸。”
黄逸不想说话,只是将一密函抛了出去。
很快他们中一人就将黄逸带进府内。黄逸细致的观察着每一个角落,他收集着各种线索。
金枪李。
除了永不离身的护卫群。金枪李终年都穿着金丝甲护身。
只有咽喉一处罩门。杀手是一剑刺入他的咽喉,没有丝毫误差。
是他!
黄逸当然知道是谁杀的金枪李,因为可是看过那本书的。
快活林出来搞事了呀。老伯的大寿也快到了。
收集好线索后,黄逸就打算赶回孙府了。他可不想错过老伯的寿辰。
“过就要过得有滋有味”
“活就要活得神采飞扬”
马车顺着山势蜿蜒着,盘绕向上,黄逸掀开车帘,看着随着高度递升而开阔和明快起来的风景,心情不由得愉悦了许多。在不知经过多少个弯后,终于可以清晰地望见山的面目了。在山下的时候,看到的是近乎相同的一片绿,这一处与那一处之间似乎没有太大区别。现在山色的层次鲜明地揽括于眼底了。
每一片山头都在这个盛夏展示着自己当下最动情的色调,青的,绿的,淡青的,淡绿的,深绿的,还有浓重得近于黑的墨绿。它们看起来是独立的,轮廓自成一体,却又彼此交融,无痕地绵延在一起。朴实单一的色调让人的眼力也明亮而纯净起来。
来这山村的原因,是因为过几天孙玉伯大寿,黄逸特来此处寻找礼物。
此时,己远离尘嚣,站在山顶。在这个地方,暑气消散无踪。山风徐徐拂过头顶,带来西处甜润的草木的芬芳。
这里的山地并不高,从地理概念上准确地说,只能称为丘陵。和那些所谓的名山相比,它见不到高耸跌宕的巨岩,让人仰视其险而生畏,也没有浓密参天的古树,令人望其深而止于前。
这里的山,柔和而不突兀,《茶经》说,茶树对于环境不会有过多的挑剔,可生于烂石、砾壤,也可生于黄土。
“公子,这边请。”
茶娘带着黄逸进山去看茶树,黄逸只是微微嗯了一声以作答应。
因为没有特别开辟出的道路,徒增了行进的难度,当然这里指的是普通人。
黄逸可是练武之人,茶娘的身手也相当不俗,在草木间莲步轻快。
脚边随时有参差交错的枝条滕蔓阻碍着,前方有人用手挡开后又立马弹了回去,现出植物坚韧的本性。
野草伸展着,它们或正在结籽,或正在吐穗,在无人修茸处自成风姿,漫不经心地摇曳着。山中的花朵也不少,三三两两缀于草叶之间,它们的姿态大多仰面朝天,花盘不大,落落大方中有一点天真。
走到半山处,一股清泉自碎石中喷射而出,汇成的溪流一路向下流去。低头拂动溪水之间,黄逸看到藏匿于绿藤之下的几只葫芦,自在地垂挂着,完全是世外高人的模样。
山中植被丰富,黄逸随手摘了一株野花椒,它的果实还处在青涩期,己经有了独特的辛辣与清香气味。送到鼻子下深深地吸一口气,花椒的味道首入肺腑与脑海,令得赶路的困意少了许。
茶树与山野中任何一株草木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黄逸通过植株的品貌,还是一眼识辨出来。它们随意地出现在岩石旁、沟渠边、草丛中,就在你的身旁、脚边或是耳畔,高高低低错落着,几乎没有规则可言。
黄逸注意到几乎每株茶树的身旁都依偎着一种低矮的野草,于是问身边的茶娘。
茶娘说:“公子,这种草叫小蓬草,是自然伴随茶树的护生神。只要有它在,虫子不敢侵蚀茶树。”
他仔细看了几株茶树,果然茶叶依旧完整干净,找不到虫子啃噬的痕迹。
没有人为的干预,生态平衡完全凭借生物链之间的互相制约,这又让他对这片山林多生出几分好感来。
于是道。“这茶树,我喜欢。”
“公子喜欢这里,是这里的荣幸。”茶娘恭维道。
茶娘换了一身素色裙装,坐在对面为黄逸泡茶。他观察着她的手法,她的确是这方面的好手,谙熟水的质地、温度,没有特别去留意一泡茶浸润水中的时间的精确度,却能张弛有度地把着火候。
她汲了山泉水来,黄逸微微点头。
山泉就在不远处,澄澈洁净,了无尘埃。
煮茶之水:山水为上,江水中,井水下。
落茶,冲水,刮沫.....茶娘的动作起伏不大,指腕娴熟利落,不多时,黄逸的面前有了一盅晶莹的波光,清香袅袅散开。
盅茶入喉,话题就多了。一开始评论的是茶,渐渐地就丰富起来了。俗常的日子总-是要由这些无关紧要的小趣味来支撑,才显得更生机灵动些。
野生茶很自然地成为今天集中言说的话题。冲泡多次的茶汤,仍然保持着清亮的色泽。
世人品蜜:“人但知味之甘,而不知何花之所为也。”
蜜蜂百花无不采焉,是融合的高手,世人却难以察觉究竟来自何花。
眼前杯中的这一盅茶,在历经了晒青、晾青、摇青、杀青和揉烘,在无数次光与火的历练之后,又在一份水中还原出山野最朴素的芬芳泥土的气息,山花的清香,浆果的甜润......与一株茶树的生命历程中亲近过的草木,都在此刻神奇地以味蕾的方式,一一复现于我们眼前。
“这茶,老伯会很喜欢,你觉得呢。“黄逸抿了一口茶水,闭着眼惬意道。
“老伯喜欢就好。”茶娘闻言欣喜道。
黄逸望向窗外,刚洒过一阵细雨的青山显得无比华滋妩媚,山中隐隐有禽声上下,想必此时的山径己是落花满地。
在一盅茶面前,一个人如此轻易地抛却这世间的纷繁牵绊,悠悠然行于草木之间,谦卑地俯瞰大地,重新抵达人类生命的原乡。盅茶与一个人,一个世界,本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