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敬斋随笔
持敬斋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持敬斋随笔 > 第 25章 小桥

第 25章 小桥

加入书架
书名:
持敬斋随笔
作者:
拾趣青春
本章字数:
2836
更新时间:
2025-04-12

周末沿着城郊散步,转过一片青竹林,忽见溪水横亘眼前。溪面不宽,石砌的小桥却显得格外玲珑,苔痕斑驳的栏杆上,几粒新发的蕨芽正怯生生地探着头。我扶着微凉的青石驻足,桥下流水淙淙,恍惚间竟觉得这桥是水面上生出的枝桠,而涟漪里浮动的云影,恰似枝头绽放的梨花。

这清浅的溪桥,宛如一位娴静的女子,静静地横卧在潺潺流淌的溪水之上。当我不经意间瞥见它时,心中竟蓦地涌起一股对马致远《秋思》的思念之情。

在那首著名的诗篇中,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景象,而“小桥流水人家”则如同一股清泉,给人带来一丝温润的慰藉。就像寒夜里的炉火,温暖着游子那颗孤独的心,也照亮了他们的行囊。

然而,眼前的这座桥却与马致远笔下的截然不同。它分明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石缝间垂落的迎春藤蔓,宛如金线绣成的帘栊,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三两只早归的燕子,正忙碌地衔着湿泥,轻快地掠过桥洞。它们的翅膀如同剪刀一般,剪开了阳光,将金色的碎片洒落在水面上,溅起粼粼的碎银,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突然间,一股若有若无的暗香飘来,萦绕在鼻尖,让人不禁心生好奇。我转头看去,只见桥头处有一株野梅,正斜斜地探向水面。那梅花的花瓣薄如蝉翼,却又如此倔强地挺立在料峭的春风中,仿佛在与这寒冷的季节抗争。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陆放翁笔下的那株断桥边的寂寞寒梅。它孤独地生长在断壁残垣之间,无人问津,却依然默默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驿路上的风尘早己湮没了无数的马蹄声,而这株冷艳的梅花,却始终在时光的褶皱里,默默地吐露着芬芳。

再看那桥的豁口处,青苔正悄悄地在砖缝间编织着新的纹路。它们就像是天地间最有耐心的绣娘,一针一线,仔细地修补着岁月留下的裂痕。这微小的生命,在这残败的景象中,展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暮色渐浓时,溪水染上了靛青。对岸人家次第亮起灯火,窗棂里漏出的暖光倒映在水中,与天边的星子连成一片。朱雀桥边的野草花,是否也曾见过这般寻常的温馨?刘禹锡踏着六朝金粉的余晖寻访乌衣巷口,燕子掠过王谢堂前时,可曾留意桥畔晾晒葛衣的浣纱女?那些煊赫的朱雀桥早己湮灭在历史的烟尘里,而眼前这不知名的小桥,却在炊烟与星辰的交替中,静默地丈量着人间烟火的温度。

风送来远处竹林间的波涛,浑厚的余韵在溪谷间层层荡开。这让我想起张继笔下的枫桥,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千年,依然在游子心头激起涟漪。此刻没有客船的孤灯,唯有水面上浮动的月光,被钟声震碎成满溪的玉屑。桥洞下的阴影里,几尾小鱼突然跃出水面,鳞片在月光中划出转瞬即逝的弧线,像是被钟声惊起的诗行。

清晨再访时,细雨正织着轻纱。杏花经了夜雨,零落的花瓣随溪水漂过桥洞,宛若粉白的信笺逐流而去。对岸的杨柳新抽的嫩芽沾着水珠,风过时便洒下细密的金粉,沾在行人的衣襟上。这"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意境,原是志南和尚在古木阴中系短篷时所得,此刻却在这无名小桥上悄然重现。雨丝中,桥俨然成了连接天地的笔锋,蘸着杏花的胭脂与柳芽的翠色,在溪水铺就的素笺上书写春的辞章。

几个孩童举着气球跑过桥面,鞋子叩击青石的脆响惊起了竹林丛中的鸶鹭。望着那抹雪影掠过嫩绿的稻田,忽然觉得桥是岁月长河中最温柔的逗点——它让疾驰的光阴在此略作停顿,容得下驿路梅花的清寂,载得动画舫钟声的苍茫,最终又将所有故事化作两岸的桃李春风。细雨渐歇时,桥栏上的水珠正顺着蕨芽的绒毛滚落,每一滴都折射出整个盎然的春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