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抗战之无畏前行
穿越抗战之无畏前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穿越抗战之无畏前行 > 第五章 建立根据地

第五章 建立根据地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抗战之无畏前行
作者:
你的天策
本章字数:
3350
更新时间:
2025-04-03

成功击退日军的围剿后,李振华的心中异常明晰:唯有建立一个稳固且可靠的根据地,才能为游击队的长期抗战筑牢根基,开辟出一片持久作战的战略要地。此后一段日子,李振华亲率游击队骨干,穿梭于崇山峻岭、深谷幽壑之间,对周边地区展开了全方位、地毯式的考察。他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鞋底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汗水湿透了衣衫无数回。终于,在一处云雾缭绕的山坳间,一座宛如世外桃源却又极具战略价值的山谷映入众人眼帘,所有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惊喜——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根据地选址。

这座山谷仿若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军事堡垒,西周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紧紧环抱。山峰高耸入云,崖壁陡峭险峻,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将山谷紧紧守护。山谷中央,是一片开阔的平地,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曲折地贯穿其中。溪水潺潺流动,波光粼粼,不仅为根据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水源,更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而山谷与外界连通的通道,狭窄且曲折,两侧峭壁林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防御外敌入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李振华当机立断,即刻组织队员们投身到根据地的建设中。山谷入口处,队员们干劲十足,齐心协力搬运巨石、砍伐木材,搭建起坚固无比的防御工事。粗大的圆木被削尖了头,制成尖锐的拒马,交错排列;厚实的鹿砦层层叠叠,如同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岗哨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个关键位置,队员们日夜坚守,警惕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时刻扫视着山谷外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迹象。与此同时,山谷内,简易的营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搭建起来。一根根原木、一片片茅草,在队员们的巧手下,变成了遮风挡雨的温馨家园,为队员们提供了栖息之所。

粮食,是根据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李振华深知这一点,于是广泛发动队员与当地百姓,一同掀起了开垦荒地的热潮。在那片荒芜的土地上,人们挥舞着锄头,挖掘着希望的种子。李振华凭借前世积累的农业知识,亲自指导农民采用合理密植、科学轮作等先进种植技术。他穿梭在田间地头,耐心地向农民们讲解种植要点,手把手示范操作方法。在他的带动下,原本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嫩绿的幼苗茁壮成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在武器装备建设方面,李振华明白,单纯依靠从日军手中缴获,远远无法满足游击队的需求。因此,他在根据地内精心选址,建立了一座简易兵工厂。通过西处打听、多方寻觅,召集了当地手艺精湛的铁匠和机械师。在简陋的工坊里,炉火熊熊燃烧,铁锤与铁砧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一颗颗地雷、一枚枚手榴弹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为游击队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李振华深刻认识到,一支强大的队伍,不仅需要过硬的军事技能,更需要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于是,他高度重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组织队员们围坐在一起,深入浅出地讲解抗日救国的道理。他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剖析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让队员们深刻理解自己肩负的使命。在他的引导下,队员们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战斗意志愈发坚定,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里仿佛是黑暗中的一座灯塔,吸引着周边百姓纷纷前来投靠。李振华带领游击队积极主动地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他们组建了医疗队,翻山越岭为百姓看病送药;帮助百姓修缮房屋、耕种土地;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物资,给予他们关怀和温暖。在一次次的帮扶行动中,游击队与百姓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百姓们自发地为游击队提供情报、运送物资,成为了游击队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随着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影响力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逐渐引起了日军的警觉和恐慌。日军指挥官山本一郎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脸上的横肉因愤怒而扭曲,他恶狠狠地咆哮道:“这个根据地必须铲除,绝不能让它成为大日本皇军的心腹大患!”于是,日军再次调集重兵,准备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以雷霆之势,一举消灭这支日益壮大的抗日力量。一场更加残酷、更加严峻的考验,正如同暴风雨一般,悄然逼近根据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