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间,李言也跟着叶澜心到了她的诊室。
李言走进门看了看,这间诊室有着十多个平方,只是做一间诊室,十分宽敞。
内里层高不低,窗户开的极大,整个诊室给人一种开阔明亮的大气感。
这种建筑风格,李言一看就知道是毛熊援建的。
前几年毛熊援建的力度很大,但李言知道,这都是抗美援朝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硬生生打出来的。
这时候,叶澜心提了一把椅子,放在她旁边的问诊桌边上,接着朝李言说道:
“现在暂时没有患者,你刚才救人估计也挺耗费心神的,先坐这歇会儿,我也写写医案。”
按理说,如叶澜心所言,抢救病人是一件十分耗费心神与体力的事情。
但李言却没感觉到累,这可能是他激活系统所带来的隐形福利。
刚刚一阵忙活,李言还没有使用过系统,就连刚才的道医十二把半锁,都是他前世学习的。
现在他也正想试试系统的功能,所以在见到叶澜心伏案开始写起病案之后,他也没有打扰,在脑海中呼出了系统。
李言的眼前映出一道只有他能看到的面板,此刻面板上还有一条消息。
【叮,宿主妙手回春,获得学习空间使用时长一个月,储物空间容积加一立方。】
李言在刚才并没有听到提示音,估摸着刚才系统是见着他在治病救人,害怕影响到他,所以就屏蔽了声音,这一点倒是挺通人性的。
李言在心里默默地给系统点了个赞。
说起来这次的奖励倒是让李言有些意外,先不提他还没使用过的学习空间,单单是那一立方米空间就值得欣喜。
储物空间虽然不能放下活物,但任何东西放进去之后,无论过去多久,取出来的时候,都能保持原样,并且在空间里互不干扰,用人话来说就是不会串味儿。
按照这种进度,李言的储物空间很快就能大到足以可以屯下那三年所需要的物资。
不,还不止是李言一人份的,就连还在村里的老娘和小妹,她们俩所需的口粮也能一并屯下。
现在李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屯下各种物资,到了大饥荒的时候,别人吃糠咽土,他偷摸摸的大鱼大肉,岂不快哉。
还有之前施云山所说的惊喜。
李言在心里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一个月内再次通过考核转正,以及用各种物资把储物空间给塞满。
实习转正的事情对李言的难度倒是不大,物资虽然定量,但在鸽子市花钱就能买到,现在大饥荒还未到来,市面上各种物资供应也还比较充足。
只是收集物资需要不少钱,李言虽然刚收下叶澜心给借给他的一百块钱,但李言估计这还远远不够。
李言想了想,叶澜心担心占李言便宜,估计是不会同意用钱来买道医十二把半锁这门绝学了。
对此,李言只能找个机会问问老师施云山有没有门路了,不过这一点也不急,他手里这些钱花的差不多了再说。
现在要做的是先体验体验系统的学习空间。
具体学习什么,李言现在心里也有想法,他在穿越前曾经看过针灸手法中的“烧山火”与“透天凉”这两种手法。
烧山火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针解》中就有记载:“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运用针刺治疗虚证时,要通过针刺补法使正气充实,要让患者感觉到针刺的部位有温热的感觉。
至于烧山火的手法,在古籍中也有许多记载。
如《金针赋》原文:“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气有准。”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人一寸之内,三出三人,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
而透天凉在,同样在《黄帝内经素问·针解》中有所记载:“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其含义则与烧山火相对应,适用于各种热证。
同样,透天凉也有诸多典籍记载其手法,如《金针赋》原文记录:“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人,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针灸问对》也曾提到:“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按至天,故曰疾按慢提。”
当初李言在第一次了解到这两种手法的时候,还有过疑问。
烧山火是通过针刺,刺激某个穴位的气血运行,从而使患者感到身体发热,这一点李言还能理解。
但透天凉,他就有些不太明白了,这气血循环之下,温度反而降低,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李言就此还曾经问过学校里的老师,但老师给出的答复让李言对这种传说中的东西不必太过于较真,看看就行了,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李言对老师的说法,却有些不太认同。
毕竟诸多典籍都曾经记载过的东西,想要作假,那如何能做到诸多典籍描述都是一致的?这样的难度太大。
并且网络上也一首有人在说亲身体验过两种手法,甚至于在央视的节目中也有针灸大家当众演示过。
所以李言能够确定这两种手法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他虽然按着教学实验了许久,都没有成功过。
这一点也不是李言资质愚钝,主要是学校里的老师都不会,甚至于还让李言不用太过较真。
没有老师指导,这种高深的手法仅凭李言看点视频和理论,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就学会了其中的奥妙。
而现在李言重活一世,又激活了金手指,增强悟性的同时,还不耗费外界的时间。
他自然想用来试一试眼馋己久的两种绝技。
现在学习空间使用时长还有二十年,李言决定先用一年的时长,从他认为相较简单一些的烧山火开始试水。
看看到底能学到什么程度,又或者首接学会了?
李言是一个行动派,做好了决定,投入了一年的时间,便首接点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