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谱
中华人物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华人物谱 > 第四章 五帝之中华始祖黄帝

第四章 五帝之中华始祖黄帝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华人物谱
作者:
毕芙洛的云
本章字数:
3000
更新时间:
2025-05-01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名轩辕,又有姬姓、有熊氏、帝鸿氏等称呼。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其母附宝是有熊国君主少典之妻,传说她在祁野见到闪电绕北斗星而怀孕,24个月后在寿丘生下黄帝。黄帝生来就颇具灵性,几个月就能说话,七八岁时有大人风度,十二三岁便有大智慧。

当时,神农氏统治逐渐衰败,诸侯相互攻伐,百姓受苦。黄帝顺应时势,训练士兵,征讨不臣服者,各诸侯纷纷归附。但炎帝部落仍与黄帝存在冲突,双方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经三次激烈战斗,黄帝最终获胜,实现了与炎帝部落的融合,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后,东方的蚩尤部落兴起,极为强悍,不听从黄帝命令。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交战,当时连续三天大雾,黄帝便制作指南车,引导军队方向。后黄帝获得玄女所授予的兵书,征召诸侯,并派遣大臣力牧、皇首讨伐蚩尤。蚩尤率领魑魅魍魉应战,黄帝令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带来大风雨。黄帝于是降下天女魃,止住风雨,最终杀死蚩尤。

黄帝统一中原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安抚民众,教导民众种植五谷,使百姓生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他还丈量土地,设立官职,以云来命名官职,军队被称为云师。黄帝设置左右大监,负责监察各地诸侯。他先后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人治理国家,顺应上天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测定历法,驯养各种动物,有节制地使用水火木材。

黄帝一生西处征战,天下有不归顺的,就率军讨伐,平定后就离去,没有安宁地在一个地方居住过。他向东到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向西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向南抵达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向北驱逐荤粥部落,在釜山和诸侯合验兵符,并在涿鹿山下建造了都城。

在文化方面,黄帝命仓颉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记录信息、传承知识。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开启了中国的丝绸文化,人们从此能够制作精美的衣物,告别了以树叶、兽皮遮体的时代。

在科技领域,黄帝根据星象制定历法,让人们知道时间,指导农业生产。他还教人制作宫室,帮助民众躲避寒暑。此外,黄帝还发明了舟车,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他的大臣们也有诸多发明,如伶伦创造古典乐律、雍父制作臼、舂、杵,相土发明骑马等。黄帝还同岐伯讨论脉法,编纂成《黄帝内经》,不过一般认为该书是后人假托黄帝之名所著。

黄帝晚年,命人采集首阳山的铜,在荆山下面筑鼎。鼎筑成时,有一只龙飞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其他臣子与妻妾也想跟上去,前后一共七十多人。然而,龙须断裂,一些人连同黄帝的弓一起落下。众人见黄帝远去,便抱着黄帝的弓和龙须痛哭,后人将此地称之为鼎湖,将黄帝遗落的弓叫做“乌号”。

黄帝所处的时代是远古时期,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条件,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在历法制定上,黄帝历法以月球环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替代地球月,与年、日的划分标识不相搭配,使得每年的节气不在同一天内,不便记忆,降低了节气对天候和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春节大都不在立春日上,对一年开始之日的界定失去科学性;闰年时间过长,会出现一年有25个节气,平年只有23个节气等异常现象;还会出现一年有两个立春日或无立春日的情况,产生了“寡年、盲年”等迷信因素。但这些所谓的“过失”,是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难以完全避免的,不能以现代的标准去苛求古人。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功绩远远大于可能存在的不足。他统一部落,促进了民族融合;他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诸多发明创造,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后世子孙永远敬仰和铭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