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主听后虽有怀疑,却没有声张,先是送走了信使,又亲笔书信一封交于心腹之人送与公孙太守,信中严明立帝之事乃是袁绍所提,而且此事极为机密,被吾主坚决拒绝之后,除他二人,便无人知晓。只是后来回信之人声称自己是公孙太守所派,并带回了此前信使的人头,此人还带来手书一封,信中称太守欲要与我主决一死战,可有此事?”阎柔继续发问。
听到这里,公孙瓒己经明了,这是其中有人挑拨,他既没有看到信使,也没有回信,更不会杀了刘虞的信使,毕竟刘虞还是他名义上的上司,上了幽州牧所派信使,与造反无疑,他不会做这种蠢事。
虽然心中有了答案,他还是耐着性子说道:“这些都没有,定是有小人从中挑拨。”
阎柔看公孙瓒不说是谁挑拨,他只能接话道:“这小人就是袁绍,他先是撺掇我主为帝不成,现在正在谋划自封大将军。早将幽州视为囊中之物,此番挑起你我双方战火,无论谁赢,最终胜者必是那袁绍。吾主今日被流言所扰,索幸公孙太守怒叱才点醒梦中之人,识破了袁绍诡计。公孙太守与刘皇叔本就只是政见不合,今吾主令吾送来十车财宝金银,是为赔罪,愿与公孙太守重修旧好,不知意下如何?”
公孙瓒为人杀伐果决、恩怨分明,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也不再怨恨刘虞,况且刘虞身为顶头上司还放下了身段,主动求和。公孙瓒收了刘虞的财物之后,率兵东去,返回北平。
身在平原的臧霸还不知道因为他想打击袁绍的名声而编造的谣言竟然让生死大敌的刘虞和公孙瓒竟然和好了,还有了同一个敌人袁绍,他并不太关心幽州,只是稍微派人看一下刘虞和公孙瓒的大军动向,熟悉历史的他知道,即便是以现在地位的刘备,都不一定能劝动公孙瓒,让他饶了刘虞这位仁德的长者一命,毕竟后者曾发了十万大军想要他的命。
袁绍却不同,他想坐收幽州之利,排除了无数的奸细混进两军当中。当他得知刘虞公孙瓒二人竟然和好,公孙瓒率大军返回北平后,他再也忍不住,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仰头向后倒去。
按照袁绍的构想,此时刘虞和公孙瓒应该生死决战,他听到有探子返回,信心满满的他没有第一时间询问具体发生了什么,而是立即点齐了手下文武,准备一起听这个好消息,结果他一打开密报,看了不到两行就口吐鲜血仰面栽倒,手下文武吓了一跳,立刻找来医官抢救袁绍。田丰眼疾手快,拿起了密报匆匆瞥了一眼,他也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最后还是沮授一把抢过密报读了起来。
“刘虞令阎柔为使,送去十车财物议和,公孙瓒收了财物率大军返回北平,此时己经出了渔阳......。”沮授读完了也和田丰一样,张大了嘴巴,石化原地。
“怎会如此啊?”逢纪因为盟友许攸不在,被排在最后,众人看完之后他挤了半晌才将密报抓到手中,只看了一行就惊叫出来。他看郭图竟然没有发声,心中暗想众人皆大吃一惊,唯独郭图如此淡定,莫不是郭图提前将此事泄露出去了?
医官七手八脚的救醒了袁绍,袁绍头上绑着白布条子,脸色惨白,口中不停地嘟囔着:“这可如何是好。”不袁绍如此,短短时间内,他用了三次计谋,先是令吕布偷袭曹操,结果损兵折将,又派张郃麴义去取青州,又被刘备杀了个大败,最后他最胸有成竹的刘虞和公孙瓒着对死敌竟然和解了,这三件事接踵而来,袁绍的美梦还没做酒醒了,如今己经有些魔怔了。
袁绍醒来之后也不见任何人,只把自己关在房中。逄纪此人最爱权斗,他本想等许攸回来二人商议一番再做打算,只是等了几天都没见到许攸,他等不下去了,数次来求见袁绍。
他也不说什么事,只是说有要事亲口禀告主公,反复几次,袁绍也没了办法,只能召见他。
“主公,臣那一日看见郭图鬼鬼祟祟,对公孙瓒撤军之事仿佛早就知道一般,众人吃惊异常,他却面色如常神情自若,我就怀疑此人,一番调查之后,果然发现了一些端倪。军中曾数次有人倒卖均需,最终都流向了幽州刘虞,郭图掌管钱粮,此事必然与他有关。”逄纪暗中调查了一下,发现竟然有大笔的钱粮流出冀州,流向了刘虞处,还有一部分军械流向了公孙瓒,不过他不敢说,他怕首接把虚弱的袁绍当场气死。
逄纪只是调查了个皮毛,他没有权限继续深入,不过矛头都指向了郭图,意识到这个是个绝妙的机会,也不管许攸曾和他说过先与郭图联手扳倒田丰沮授二人为重之事。
逄纪一首是许攸的跟班,他不知道虽然许攸郭图表面不合,暗地里两人狼狈为奸,共同倒卖袁绍军资给各个诸侯。二人同为颍川学院弟子,早年结下深厚情谊,只是袁绍多疑,二人不得不拉帮结派,在袁绍面前表演派系斗争,以消解袁绍的多疑之心。逄纪出身南阳,自然被许攸拉拢成为南阳派,他却不知道郭许二人其中猫腻。
袁绍听了逄纪此言,一把扯掉头上白布条子坐了起来,也不哼哼了,瞪大眼睛问道:“元图,此事当真?”
“主公,千真万确,只是属下权力有限,不能深入调查,若是许攸在此,想必己经水落石出了。”逄纪是个好小弟,都这时候了也不忘提一嘴自己的大哥。然而若是许攸,这事一辈子也查不到,谁会让主公去查自己呢。
袁绍在床头一阵翻找,拿出一枚纯金打造的精致令牌,递给逄纪:“元图,此乃我贴身信物,见此令牌如见我本人,即使颜良文丑也要听你号令。我允你全权查办此事,只有一个要求,当事之人全部要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