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心中一阵恶寒,却不得不问道:“卫仲道,我再问你一次,你当真要娶那蔡公之女蔡琰?”
卫仲道只以为刘备没有劝说动蔡邕,怕丢了面子,才这样问。来的路上他想到当日被臧霸吓尿,随后自己又变成了这个样子,他虽然怀疑是被那人用酒下毒谋害,但是在场卫家人都喝了那酒,心中对蔡邕的恨意达到了顶峰,更想把蔡文姬娶回家,好好用手段折磨一番,起身道:“吾非那蔡文姬不取,大人若是劝不动我那老岳丈,便以婚书为证,宣判吧。”
卫仲道说罢,得意的环视一周,突然裤裆一紧,尿液不自觉顺腿流下,原来是他看到了石坚,那婚书是石坚伪造,原件早被卫觊毁掉,如今石坚在此,想必刘备早己掌握其中细节。石坚出现的这一刺激,加上这几日与大茶壶连番征战,后门立刻失守,一瞬间大堂之上弥漫起骚臭之味。只不过卫仲道己经闻不到了,他在第一时间己经晕死过去,口中白沫不断。
张飞有洁癖,立马派人将卫仲道扔到大街上,卫家狗腿子见自家主人被人像死狗一样丢出来,立刻讨要说法。刘备本己不想管此事,但是随着卫家狗腿在府门前大叫,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无奈的他只能走到门前,他命人就醒卫仲道,醒来的卫仲道双目无神,任人摆布。
刘备看时机差不多,开口道:“乡亲们,让臧将军来告诉大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吧。”
臧霸从刘备身后走出,开始从卫家如何逼迫蔡邕立婚约讲起,讲到卫觊先毁婚约烧了婚约又与王允谋害蔡邕,卫仲道听说蔡家在徐州有让人伪造婚书前来求亲,最后讲到这几日卫仲道的断袖之癖,与茶壶整日厮混。拉出伪造婚书的石坚为证,卫仲道这几日在徐州城大名无人不知,臧霸讲述完毕,卫家家丁头都要埋到裤裆里,抬着卫仲道就跑。
当天,卫仲道在众人护送之下,夹着尾巴从徐州逃跑,蔡家噩梦就此解除。
蔡邕趁机邀请臧霸过府感谢,又请来卢植郑玄以及徐州之主刘玄德。
众人分宾主落座,蔡邕举起酒杯:“感谢玄德,解我之围,这卫家实在是难缠至极,多谢了。”蔡邕这几年深受其害,每次刚刚要好起来了,卫家总会出来搞事,搞得他心力交瘁。
蔡邕是卢植好友,纵使自己是徐州牧也不敢托大,笑道:“蔡公如此,小子惶恐,然而要说此次出力最多的,还是宣高,蔡公之女,美名在外,宣高未娶,刘备斗胆,替宣高向蔡公提亲,如此天造地设的一对,蔡公何不成全?”
蔡邕本来找来卢植和郑玄就是想其中一人来提出此事,另一人趁机保媒,郑玄是恩师,臧霸一定不会推辞,不想这刘备竟然主动提出,卢植和郑玄两个老头反而是只能作陪了。
刘备说完,便看向臧霸,还给臧霸做了一个笑脸,那意思是,你的心,大哥懂得。
臧霸从未经历过此事,只能低头做"娇羞"状,蔡邕看臧霸没有反对,又向郑玄使眼色,郑玄心领神会,立刻道:“宣高,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为师知你志向,徐州安定,此时不成家更待何时?”
臧霸不再推辞,点头道:“蔡公偏爱,不敢不从,然婚姻大事,需父母高堂做主,还需问过家中,才能给蔡公答复。”
郑玄立刻道:“只要你不拒绝就好,既然玄德为媒,其他的就交给我这把老骨头。”郑玄没有儿子,视臧霸如己出,若是臧霸和蔡琰能成,自己和老友亲上加亲。蔡琰这个女娃他看着长大,有才学有样貌,品行端正,正配自己这得意弟子。若是臧霸和蔡琰再生个儿子,也能抹平晚年的痛苦了。
第二日一早,郑玄就兴冲冲的找到了臧戒,臧戒一听自己儿子要娶亲,还是蔡大家的女儿,美的鼻涕泡都快冒出来了,当场就做起了抱孙子的美梦。赶紧和郑玄商量着三书六礼,蔡家是儒生领袖,礼数不能少了,以免后人笑话。
蔡邕更是首接,定下婚事之后,隔三差五邀请臧霸前去做客,一来二去,臧霸和蔡琰也是熟络起来。
这一日,臧霸下了值,溜溜达达来到蔡府,蔡文姬正在弹奏,琴曲正是《凤求凰》。蔡琰不愧是琴道大家,九岁就能盲听分辨出哪根琴弦折断的狠人,只听得“双弦撮音”模拟凤鸣,旋律缠绵跌宕,时而空灵似月下独白,时而缠绵悱恻如欲言又止,道尽情意婉转,最后自由跌宕,仿佛心跳,让听者随琴声起伏而共情。
一曲罢,臧霸拍手称赞“好一曲凤求凰,真是妙啊。文姬的琴技之高,怕是与古之伯牙相比,也不遑多让。”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臧霸虽然听不出来到底好在哪,反正猛拍马屁就是了,可惜他只知道一个伯牙,还是喝伯牙绝弦这个奶茶才知道了。心说回了家要赶紧恶补一下,省的再说多了露馅。
蔡文姬听了臧霸夸奖,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又觉得有些失礼,立刻用玉手掩住嘴角,就这一个动作,臧霸就看的呆了。
“臧将军,你可能说说这到底好在哪,又妙在哪吗?”
臧霸懵逼“这怎么回事,和他预想的不一样啊,难道不是该说点别的吗?”别说这高大上的七弦瑶琴,就是那更低一点的瑟,他也只是在诗中听过,见都没见过。
“等等,锦瑟,有了。”臧霸突然灵光一现,也不管那么多了,立刻一手环在胸前,另一手着下巴,低声道:“在下不通音律,刚听文姬弹奏,灵光一闪,偶得一诗。请指点。”臧霸说罢放下双手,念道:
瑶琴无端七弦寒,一徽一徵思华年。
湘灵夜鼓悲斑竹,素女秋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