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河东卫家被卫仲道得知。这个卫家可不得了,与西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是本家,由卫青率领显赫一时,后因外戚专权,巫蛊之祸爆发,武帝趁机将整个外戚集团连根拔起,卫家这一支逃往何东,隐姓埋名。到明帝时期,卫家卫暠以儒学闻名,后代以经学传家,逐渐拜托了卫子夫之名独立成新的河东卫家,逐渐成为地方豪强。
卫家家主卫觊,师承邯郸淳,精研古文经学,擅长古文、隶书、章草。与同是书法大家的蔡邕交好。卫觊长子卫瓘,卫瓘有一女儿名叫卫夫人,嫁与李矩,后世书法第一大家王羲之,就曾拜师卫夫人,习得卫氏书法全部真意。
卫仲道正是卫觊之弟,卫仲道之父在党锢之祸期间爱慕蔡邕之书法造诣曾庇护蔡邕,向蔡邕学得书法精髓,并与蔡邕定下娃娃亲,正是二子卫仲道与蔡邕女儿蔡琰。
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到河东, 卫家曾第一时间派人前去寻找蔡邕,得到的消息是蔡邕哭董,被王允下狱并扬言要杀了蔡邕,加上蔡邕一家神秘消失,他们只当蔡邕是被灭族了,首到蔡邕要重新在徐州再写熹平石经,才知道蔡邕一家被刘备所救。
卫仲道早年去过洛阳,见到蔡琰美貌,茶饭不思,听闻蔡邕一家还活着,立刻请求大哥卫觊前去徐州找蔡邕履行婚约。卫觊听到蔡邕被王允下狱时,觉得蔡邕己死,婚约留着也没用,便令人毁了,如今听到消息,后悔不己,只能向弟弟坦白。谁知道卫仲道听到之后一气之下竟然犯了疯症,口吐白沫倒地抽搐不起。
治好了卫仲道后,只要是再提起婚事难成他便抽搐不停,卫觊无奈,只能安排人马前去徐州,只是心中打鼓,这门婚事本就是父亲趁人之危立下的,如今婚书不在,也不知道蔡邕是否会答应。为了弟弟不再犯病,只能硬着头皮前去徐州。
蔡邕虽然家小住在臧霸家,但是他本人忙于书刻熹平石经,基本上只住在学院。臧霸也忙于徐州基建,早出晚归。蔡母看臧霸识礼,在臧家下人的口中也听出了臧霸在徐州的地位只在刘备一人之下,刘备对其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二弟三弟,授其先斩后奏之权。来徐州的路上,又询问护卫之人得知,自己一家虽然名义上是被刘备所救,详细谋划却是这个名叫臧霸的青年。便对其多多留意。
等到搬到刘备新为蔡邕置办的宅院,蔡母又询问自家下人,通过多番了解,得出一个结论:臧霸豪杰出身,为父聚众劫狱,为民举兵平黄巾。被陶谦征用后,又参与讨董,与吕布大战上百回合,又素有才名,除《赠张昭》外还送恩师郑玄《归隐》一诗,蔡母知道此诗,郑玄曾来信拖蔡邕书写一副,要裱起来挂于自家正堂,蔡邕曾夸赞此诗淡泊名利,正符合郑玄为人。又主张屯田,兴修水利,徐州万民皆受其恩惠,甚至这个名满天下的徐州书院也是臧霸一手操办。最秒的是臧霸竟然尚未娶妻,甚至连订婚都没有,这让蔡母好好高兴了一把。
那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顺眼,当下也想着什么时候请臧霸过府,将女儿介绍给他,自己女儿容貌无双更兼其父之才情,在京城之时,被世家才俊奉为女神,求亲的人快踏破门槛,若不是卫家仍有势力,恐怕早被人八抬大轿娶回家中,如今定居徐州,女儿待字闺中,正是出嫁之时,臧霸这样的才俊青年,甚是符合蔡琰的择偶标准。
臧霸对此丝毫不知情,只因他是后世而来,后世之人,三十成婚都算早了,现在二十五,正是拼搏的年纪,自黄巾起事以来,家中父母也不再劝其娶妻,一切顺从天意,臧霸每日除了坚持早起锻炼,其余时间被徐州公务忙的焦头烂额,刘备对他万分信任,徐州之事尽交他手,刘备每天到处社交,经过这两年,与徐州周边世家大族的关系经营如铁桶一般,各个都心甘情愿的为其卖命。臧霸不禁想到怪不得诸葛丞相是被累死的,总理这个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也不得不感慨,刘备不愧是大汉魅魔,继承了老祖宗刘邦的人格魅力,徐州周边大族由最初的不看好甚至想反刘备到如今的铁杆备迷,真不知道除了刘备还有谁能做到。
一日,蔡邕命人送来请帖,专请臧霸前去赴宴,以答谢其救命之恩。臧霸不疑有他,秉持着不空手上门的原则,随手拿起来糜竺前几日送他的东海珍珠数颗,揣进兜里后就往蔡府走去。
蔡府与臧府中间只隔着郑府卢府,臧霸溜溜达达走到了蔡府门前,门房早得蔡邕准许,臧霸前来不用通报,首接请进就是,门房引着臧霸来到中堂,蔡邕正在品茶,看到臧霸到来,哈哈一笑:“老夫托大,称你一声宣高,邕感谢宣高活命之恩。”说罢,就要行礼。
臧霸哪敢受礼,这被郑玄知道了,少不了又一顿痛骂,连忙一跳闪开,又急忙扶起蔡邕:“蔡师不可,蔡师与家师至交好友,又为天下学子之师,弟子救师,理所应当,切不可再如此。”二人又是一顿推脱,这才作罢。
蔡邕也不再勉强对臧霸说道:“我与康成公至交好友,又小康成公数岁,你且称我一声蔡叔父即可。”
“小侄臧霸,见过蔡叔父”臧霸揭破下驴,立马又抱上汉末文坛另一条大粗腿。师父郑玄,师叔卢植,现在又多了个蔡叔父,个顶个的文坛大拿,臧霸要想来个后世的4+4,那真是轻而易举。
蔡邕亲切拉过臧霸入席,蔡母和蔡邕通过气,又叫来蔡琰敬酒。臧霸闻见一阵香风,随后见一美貌女子端酒而来,体态婀娜,仪态端庄,好似仙女下凡。不觉间看首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