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1947年开始
年代:从1947年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年代:从1947年开始 > 第40章 春寒料峭:红星饮食店的新篇章

第40章 春寒料峭:红星饮食店的新篇章

加入书架
书名:
年代:从1947年开始
作者:
木惊岚
本章字数:
4354
更新时间:
2025-05-25

1953年正月十五刚过,北京城的年味还未散尽。

正阳门大街上,各家店铺门楣上的春联依然鲜红,只是边角被寒风掀起,发出轻微的哗啦声。

李平安站在红星饮食店门口,望着工人们踩着梯子摘下大红灯笼,换上崭新的"增产节约、劳动光荣"标语。

一阵料峭的春风卷着鞭炮碎屑和枯叶掠过青石板路面,他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藏蓝色棉大衣,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迅速消散。

"李科长!"韩大明小跑过来,崭新的"副经理"胸牌在朝阳下闪闪发亮,衬得他年轻的脸庞格外精神。这个曾经的跑堂小伙,如今己经能独当一面了。"您猜怎么着?暖棚里的菠菜发芽了!比预计的还早了三天!"

后院里,用竹竿和废旧油毡搭建的简易暖棚正冒着丝丝白气。

掀开厚厚的草帘,一股混合着泥土芬芳的暖意扑面而来。一畦畦嫩绿的菠菜苗刚刚破土,像无数双小手向着透过油毡的阳光伸展。

徐慧真正带着两个女工用喷壶细心地浇水,见他们进来,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嘴角扬起欣慰的笑容:"瞧瞧咱们的小发明家,把冬天的菠菜都种出来了。"

韩大明不好意思地挠头,发梢还沾着几片草屑:"还不是您二位点拨的好。"说着从兜里掏出个用线装订的小本子,纸张己经卷边,"我又想了几个改进方案,您给把把关?"

李平安接过本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草图——

自动浇水装置用的是废旧铁皮和橡皮管;

可调节的遮阳帘设计精巧,用绳子就能控制开合;

最令人叫绝的是用废旧自行车改装的多功能松土器,既能松土又能施肥。

这个年轻人在原著里就是商业奇才,如今有了施展空间,才华更加耀眼。

"大明,这些想法太好了。"李平安指着自动浇水装置的草图,手指因为兴奋而微微发颤,"完全可以申请'五小发明奖',我帮你联系科协的同志。

要是能在全市推广,冬天老百姓的餐桌上就能多几样青菜了。"

正说着,前厅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三人匆忙赶过去,只见新来的公方经理赵大姐正跟个穿蓝布褂的老太太对峙。老太太头发花白,粗糙的手掌拍着柜台,震得算盘珠子哗啦作响。

"我这'驴打滚'祖传三代了!街坊邻居谁不说好?"老太太声音发颤,"怎么就不卫生了?"

赵大姐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上级有明文规定,私营作坊的食品一律不准进货。我们要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负责!"她手里举着一份红头文件,公章鲜红刺目。

徐慧真快步上前打圆场,扶着老太太的肩膀轻声安抚:"张大妈,您别急..."又转向赵大姐,语气柔和却坚定,"这位张婶的'驴打滚'咱们卖了五年,从没吃坏过人。去年腊八节,商业局的同志还特意表扬过呢。"

"规定就是规定!"赵大姐寸步不让,把文件拍在柜台上,"现在要讲科学,讲卫生!小作坊连个消毒柜都没有,谁知道用的什么料?"

眼看要闹僵,李平安灵机一动,上前一步:"赵大姐,我有个两全其美的提议。不如让张婶来店里现做现卖,算咱们的临时工,材料用店里的,不就不算外进货了?还能把传统手艺传下去。"

见赵大姐犹豫,他又补充道,"正好响应中央'保护民间工艺'的号召。"

赵大姐推了推眼镜,思索片刻,居然点头了:"这...倒是个办法。不过得先做体检,办健康证。"她转向张大妈,语气缓和了些,"您老要是愿意,明天就来办手续吧。"

风波平息后,徐慧真把李平安拉到后院葡萄架下。

早春的枯藤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还是你有办法。"她递给李平安一杯热茶,声音压得极低,"不过...赵大姐最近很反常,突然严格起来。上周还把韩大明叫去谈话,问咱们的账目明细。"

李平安抿了口茶,茉莉花的香气在舌尖绽放,眉头却皱了起来。

自从上次老马特务事件后,他对公方经理的一举一动都格外警惕:"多留意她的动向,特别是跟什么人来往。"他顿了顿,"对了,那个黑痣翻译有消息吗?"

徐慧真摇摇头,刚要说话,韩大明急匆匆跑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李科长,门口有人找!说是公安局的,看着挺着急。"

来者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警察,浓眉大眼,一身洗得发白的制服笔挺如刀。

见到李平安,他立正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皮靴后跟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李平安同志?我是大栅栏派出所的片警韩大明,有个案子需要您协助调查。"

李平安一愣——又一个韩大明?转头看自家副经理,也是一脸错愕。年轻警察见状笑了,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重名是吧?我入职时就听所里的老同志说起过。"他环顾西周,压低声音,"是关于上次那个苏联翻译的...能借一步说话吗?"

三人来到后院僻静处,年轻警察从公文包里取出个牛皮纸档案袋:"这是通缉令的副本,您看看是不是那个人。"他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素描,上面正是那个左下巴有黑痣的翻译,只是画像上他戴着眼镜,看起来更斯文些。

"没错!"李平安和徐慧真异口同声。

"他真名叫谢尔盖·伊万诺夫,表面上是苏联专家团的翻译,实际上..."年轻警察的声音更低了,"据哈尔滨那边的同志调查,他 wartime 是关东军的日俄双语翻译,战后混进了苏联代表团。"

李平安心头一震,这与他的猜测完全吻合。那个刻着"武运长久"的怀表,生硬的中文口音,还有对老马提到的"留苏名额"——一切都说得通了。

"现在有个紧急情况。"年轻警察警惕地看了看西周,"我们收到线报,他可能潜回北京了,目标很可能是..."话未说完,前厅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像是有人踢翻了桌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