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晚宴的气氛很浓烈,大家都开心地喝着酒,不知道朱元璋是因为看见这么多亲人一起共度佳节而欣慰,还是因为人上了年纪而多愁善感,当看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时,老朱的欢笑中似乎带着一些寂寞。
等到宴会结束,众藩王在宫中侍卫的护送下返回各自住处,虽然他们是远方回来的亲儿子,但是能住在皇宫之中的有且只有太子。
众人跟朱元璋道别后,陆续散去,太子倒是很懂礼仪,虽然贵为储君,却没有帝王做派,在门口跟每个弟弟一一道别。
朱元璋对着一旁的朱允炆说道:“大孙儿,来爷爷这里,爷爷需要你。”
朱允炆听完赶紧从自己的座位上跑到朱元璋那里。
“让爷爷搂着我的大孙。”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张开了双手。
就这样,朱允炆躺在朱元璋的怀抱里,陪着朱元璋一同看着远方陆续散去的人群。
“大孙儿,爷爷刚刚过节之时心情有多愉快,现在散场之时就有多失落。”
“你是怎么了呀,爷爷?”朱允炆摸了摸朱元璋的额头,“爷爷,你也没有发烧啊?”
“爷爷是心里的病,不过你有办法医治,你给爷爷唱一唱《送别》,爷爷心里就舒服了。”
“可是我怕被别人听见。”
“没事,你在我怀里,轻声地唱,别人听不见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朱允炆小声地吟唱着,朱元璋静静地聆听着,当朱允炆唱到“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时,朱元璋用他那阴郁低沉的声音唱道:“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朱允炆看向朱元璋,他的眼睛似乎己经,“爷爷,你是怎么了?”
朱元璋抹了一把脸,岔开话题,笑着说道:“你之前唱给爷爷听,爷爷现在也快会唱了。”
“那爷爷你可不能唱给其他人听,孙儿可是发下过毒誓的。”
“好好好,爷爷不唱给其他人听,爷爷就好好地搂着咱的大孙儿。”
清明劫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对爷孙,觉得这可能是帝王家难得的温情。
等到太子将众兄弟都送走,他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秉父皇,弟弟们带着您的孙子们都己经返回住所了。”
“今天的晚宴真是让人意犹未尽啊,不知道十年之后的中秋节朕能否还能跟你们一起共度。”
“父皇,十年后的中秋,咱们肯定还是要一起共度的,别人都称父皇为万岁,您身体这么好,那就活它个一万岁。”
清明劫听完朱标的话摇了摇头,心想:你的父皇在1398年的中秋节前就驾崩了,他确实等不到下一个中秋节了,而作为太子的你,将会在西年后,先他而去,这么说来,十年后的中秋,你们父子确实也是一同度过,只不过是在另一个世界了。
朱元璋笑了笑,“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君臣追求长生不老,最后又有哪个得以实现了呢?所以啊,人各有命,顺其自然就好。”
“孩儿牢记父皇的教诲。”
“你的兄弟当中还有不少人喜欢研究这些神神道道、长生不老的玩意。”
听见朱元璋这么说,清明劫立刻竖起了耳朵。
“朕其实一首知道有几个藩王喜欢研究丹药,比如周王、潭王和鲁王,其他几个王爷只是偶尔试吃一下,并没有沉迷于此。秦王朱樉也杀过人,作为他炼丹的药引,不过那只是个例,并没有像你十弟那样旷日持久,影响恶劣,所以朕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他放了过去。”
清明劫恍然大悟:原来老朱对他这些儿子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是门清,之所以没有追究,不是因为老朱不知道,而是因为没有触犯到老朱的底线,老朱没有刻意追究罢了。鲁王之所以能“中大奖”,不是因为点子背,而是因为他激起了强烈的民愤,所以老朱才出手平息的。
“十弟以前沉迷炼丹,去年被父皇训斥过后,现在应该己经不再弄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了吧?”
“去年朕派了那个刘孝礼跟随朱檀一同回到兖州,你十弟以为刘孝礼是朕派去盯着他的眼线,所以那段时间里,朱檀痛改前非,一改往日那种胡作非为。但是去年他大婚的时候,朕不是让刘孝礼留在了应天吗?”
“难道那之后,十弟又重操旧业了吗?”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点倒没有,毕竟朱檀被朕那么严厉的惩戒,差点还丢了王爷的身份,所以他是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用那些疯狂的手段进行丹药的炼制。”
“哦,那就好。”
“好个屁!”朱元璋用力地拍了一下龙椅的椅把,朱允炆吓得从朱元璋怀里站了起来,“朱檀现在确实不炼丹了,但是他还在继续服他的丹药。”
“父皇虽然不提倡吃丹药,但是毕竟这无伤大雅,只要十弟不为非作歹,那又怎么样呢?”
“朕现在还不完全清楚,但是你十弟现在很可能又在研究什么长生之术,秦王、晋王他们服用丹药,朕没有过问,周王、潭王他们炼制丹药朕也没有过问,但是这个长生之术,在朕看来是个邪术,一定不能传播开来。”
“孩儿知道,父皇对这个邪术非常憎恶,胡惟庸案子之所以能持续这么久,其实也是因为有很多人卷进了这个邪术之中。”
“是的,但目前朕对你十弟只是限于怀疑,并没有逮住实锤,所以朕在之前的召见中只是进行了敲打。”朱元璋这时看向朱标,“朕己经老了,快要进入风烛残年的凋谢时刻,说不定哪一天朕眼一闭腿一蹬,就去找孝慈高皇后了,到时候咱们大明就落在标儿你的肩上,你对这个事情一定要重视起来。”
“孩儿会一首牢记父皇的叮嘱。”
朱元璋这时看向朱允炆,“你以后一定不要相信这些长生之术,那都是别有用心之人为了制造混乱而炮制的一种说辞,如果爷爷找到机会,在爷爷还活着的时候,就帮你父王和你将问题一起给解决了。”
朱允炆对着朱元璋点了点头,又懵懂地看向自己的父王。
清明劫听完了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的对话,也陷入了思索:自己的判断不一定是错的,老朱依然对和尚这个群体很是排斥,甚至觉得他们对皇权产生了威胁,之所以没有动手,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机会。
“还有周王的那两个侍卫,朕看也不用让他们回开封了,即使回去了,周王也很难再信任他们了,就把他们留在东宫,以后给他们派点活做做,毕竟他们脑袋里还是有学问的。”
“遵命,父皇。”
“好了,朕也累了,要回寝宫休息了,明天一早还要早朝。”朱元璋说完便向殿外走去。
清明劫紧紧地跟在老朱身后,本来清明劫想立刻就跟自己的两位兄弟分享今天自己在老朱的家庭宴中听到的这些内容,不过转念一想,今天是难得的中秋节,说不定此刻两位弟弟正在外面游玩赏月呢,于是清明劫跟着老朱回到住所,在幽暗的烛光中和老朱的鼾声中,清明劫也睡了过去……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老朱又像往常一样起来批阅奏折。
清明劫心想:老朱这个家伙对自己都这么苛刻,昨天刚过完中秋,儿子、孙子们都还在应天,可老朱竟没抽出时间去陪他们,却在这里又开足马力,带着大明继续一路向前狂奔。
又过了一会,天己经大亮,朱元璋换好了衣服,准备去上中秋节后的第一个早朝。
清明劫跟着朱元璋,因为他是隐身,所以今天他要跟朱元璋一起去上朝,就在刚刚迈开脚步的时候,清明劫的对讲机响了。
“今天他俩怎么这么早就跟我联系了?”清明劫自言自语地接通了对讲机,反正他说话,除了阿太和小十二,没有任何人能听见。
“大哥,你在吗?”对讲机那端传来了阿太紧张的声音。
“我在的,怎么了,慢慢说!”清明劫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
“我和二哥一觉醒来,发现咱们又穿越了!”
“什么?昨天可是洪武二十一年的中秋节啊!”清明劫一边说,一边向西周望去,却没有看到如日历一般的东西,他接着问道:“那今天咱们是在什么时候?”
“现在是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阿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