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华冲下楼梯,脚步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他推开一层安全门,走廊尽头的人影己经消失不见。
他站在原地,胸口起伏,眼神冰冷。
“她知道我查她了。”阿华低声说。
江婷追上来,喘着气,“你是说张敏?”
“还能是谁?”阿华转身朝电梯口走去,“她不会再来公司了。”
果然,第二天上午,人事部报告张敏提交辞呈,理由是“身体原因”。阿华没说什么,只是让小赵把她的离职流程压了一天。
“我要知道她去了哪里。”他对小赵说。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因为战略调整而引发的震荡也逐渐显现。市场部负责人王磊在会议上公开质疑暂停扩张的决定,认为这会让“华强”失去先机。
“我们之前不是一首在强调速度吗?”王磊语气激动,“现在突然刹车,加盟商怎么看?投资人怎么看?”
会议室气氛紧张,几个中层干部低头不语,没人敢接话。
阿华端坐在主位,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你们觉得,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没人回答。
“不是门店数量,是我们自己。”阿华缓缓说道,“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够好,再多的店也只是泡沫。‘味源’想拖垮我们,靠的就是这个。”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品质、信任、口碑**。
“我不是来开连锁超市的,我是要做出一家能让人记住的品牌。”他回头看着王磊,“你愿意做这样的品牌吗?”
王磊张了张嘴,最终低下头,“我……我会执行。”
会议结束,但阿华知道,这只是表面的服从。
会后,他私下找来老王,“盯住王磊和张敏的关系,尤其是她辞职后的动向。”
老王点头,“明白。”
当天晚上,老王传来消息:张敏出现在城南的一家高档餐厅,与一名陌生男子密谈。对方穿着考究,气质沉稳,显然是个有背景的人。
“拍下来了吗?”阿华问。
“拍了。”老王递上手机,“你看他的手势,像是在递东西。”
阿华盯着屏幕里的画面,眉头越皱越紧。
“她果然是内鬼。”江婷轻声说。
“但她不是唯一一个。”阿华冷笑,“还有人在等。”
接下来几天,阿华开始着手稳定团队。他亲自约谈几位关键岗位负责人,尤其是研发部主管李工。
李工是阿华创业初期就请来的老师傅,技术过硬,在行业内也有一定影响力。但这次战略调整后,他始终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新品开发。
“你怎么看?”阿华问他。
李工沉默了一会儿,“我觉得方向没问题,但太急了。”
“不急不行。”阿华说,“他们己经在布局了。”
“可如果我们失败,代价太大。”李工终于说出心里话,“我不怕失败,但我怕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阿华看着他,点点头,“你担心什么,我知道。我可以给你时间,也可以给你资源,但你得给我一个态度。”
李工没说话。
“如果你不想干,我也不会勉强。”阿华站起来,“但如果你留下来,我希望你是真心的。”
离开办公室时,阿华对江婷说:“他在犹豫。”
“为什么?”江婷问。
“因为他收到了别的邀约。”阿华淡淡地说,“有人正在挖他。”
当晚,江婷亲自登门拜访李工。她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回忆起当初一起熬夜调试配方的日子。
“你还记得那一次吗?”江婷笑着说,“我们在厨房熬到凌晨三点,结果炸出来的鸡腿又咸又硬,阿华却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
李工笑了笑,“我记得。”
“那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彼此的信任。”江婷看着他,“现在,我们还是需要这份信任。”
李工沉默良久,终于点头,“我留下来。”
但他随即补充了一句:“不过……我希望能涨点工资。”
江婷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答应,“没问题。”
第二天,阿华收到消息,李工正式签署支持新战略的承诺书,并将带领团队全力推进新品研发。
然而,阿华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让小赵重新梳理公司内部权限系统,加强数据访问管控,同时启动一项名为“忠诚度评估”的计划。
“这不是怀疑谁。”他对小赵说,“只是我们要看清,谁才是真正站在我们这边的人。”
与此同时,张敏的去向也有了线索。她并未加入“味源”,而是进入了一家新兴食品科技公司,背后的投资方正是“味源”的母公司关联企业。
“她在那边负责什么?”阿华问。
“战略合作部副总监。”小赵答。
“很好。”阿华嘴角微扬,“她会后悔的。”
就在一切看似平稳之际,一封匿名邮件悄然出现在阿华的邮箱里。
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以为你的队伍牢不可破,可你知道李工签下的那份协议,到底是谁起草的吗?”**
阿华盯着屏幕,手指慢慢收紧。
他猛地站起身,走向研发部。
“李工呢?”
“刚走,说是回家休息。”
阿华回头看一眼电脑,眼神冷得像冰。
“通知所有人,明天早上九点,紧急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