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仿佛还在阿华眼前晃动,他站在门口,手还握着手机,耳边是街道恢复平静后的风声。
“阿华……”老王轻声喊了他一声,“你还好吧?”
阿华没说话,只是缓缓把门帘放下,转身回到店里。油锅的热气扑面而来,铁板上残留的焦香让他稍微安心了些。
“明天开始,我们要做点不一样的。”他说。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阿华就己经在厨房里调配腌料。他拿着小秤,一点一点地调整比例,眉头紧锁,像是要把每一种调料的味道都刻进骨子里。
“你这是要干嘛?”老王端着水壶进来,看见桌上摆着七八个小碗,里面全是不同颜色的粉末和液体。
“昨天那几个试吃的人说味道好,但他们也提到了一个问题——口感不够稳定。”阿华一边搅拌一边说,“我要让每一口鸡腿都一样。”
老王看着他那副认真劲儿,心里有点发酸。他知道阿华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想在这条街上站稳脚跟。
“我来帮你分装吧。”老王拿过一个空瓶,“你想怎么包装?”
“用小袋密封,写上日期,这样可以控制每一批的口味。”阿华递给他一张表格,“这是我做的配方记录表,每天都要更新。”
老王接过表格,看得有些出神。他没想到阿华会这么细致,连温度变化对腌料的影响都考虑进去。
“你变了。”老王低声说。
“我只是不想再被人赶走。”阿华笑了笑,眼神却冷得像刀。
当天下午,店里挂上了新的招牌:“买三送一,现场试吃”。阿华亲自站在门口招呼客人,手里拿着一叠传单,上面印着他亲手写的推荐语:“真正的味道,不怕比较”。
老王则骑着电动车,在周边写字楼、小区门口挨个发放。他边发边吆喝:“刚出炉的鸡腿,祖传配方,不好吃不要钱!”
效果立竿见影,傍晚时分,队伍己经排到街角。
“老板,再来两个!”一个穿着格子衫的年轻人擦了擦嘴角的油渍,意犹未尽。
“谢谢。”阿华笑着递过去两只刚烤好的鸡腿,顺手塞了一张“试吃卡”,“拍个照发朋友圈,还能再送一杯饮料。”
人群里响起几声欢呼,有人己经开始拍照上传。
然而,热度虽高,阿华却笑不出来。
“广告费太高了。”他在账本上划掉一笔预算,皱着眉摇头,“现在这点收入,根本撑不起大规模推广。”
“要不要找江婷姐商量一下?”老王小心翼翼地问。
“她那边也不容易。”阿华叹了口气,“食药监局那边一首在拖她的审批流程,她己经够烦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外面的队伍还在慢慢向前移动。
“老板,来一个。”
熟悉的嗓音响起,阿华抬头一看,那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又来了。
“今天还是祖传配方吗?”年轻人笑着坐下。
“比昨天更精细了。”阿华熟练地操作着铁板,动作流畅得像一场表演。
年轻人咬了一口,点点头:“确实更好吃了。”
“你每天都来,不会腻吗?”阿华一边翻动鸡腿一边问。
“我喜欢有追求的人。”年轻人笑了笑,“而且我觉得你这店还有潜力。”
“怎么说?”
“你现在靠的是口碑和价格优势,但想要真正打开市场,需要品牌意识。”年轻人喝了口饮料,语气轻松却不失专业感,“比如定位清晰的目标客户群、设计统一的视觉形象、甚至建立会员系统。”
阿华听着,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你怎么懂这些?”他忍不住问。
“我以前在外资企业做过市场。”年轻人耸耸肩,“后来觉得太枯燥,就辞职出来到处看看。”
“你是投资人?”阿华试探性地问。
“不是。”年轻人笑了,“我是观察者。”
吃完后,他起身准备离开,临走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轻轻放在桌上。
“如果你哪天想谈合作,可以打这个电话。”
阿华拿起名片看了一眼,上面是一个外资企业的标志,名字陌生,地址却是市中心。
“你不解释一下?”阿华问。
“解释太多就没意思了。”年轻人冲他眨眨眼,“记住,机会永远留给愿意拼一把的人。”
说完,他转身走进夜色中。
阿华盯着名片看了许久,手指着边缘。
“你觉得这人靠谱吗?”老王凑过来问。
“不知道。”阿华低声说,“但他知道我在找突破口。”
他抬起头,望向门外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们不能一首被动防守。”
话音刚落,一阵风吹来,卷起桌上的名片,飘向半空。
阿华伸手去抓,却只抓住一角。
那一角,印着一行英文:Future Capital Partners.
下一秒,远处传来一声急促的刹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