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摊位前,望着夜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呆。刚才那句“如果真要干,我们得先解决那个‘老问题’”还在我耳边回荡,像一锅没放盐的炒饭,干巴巴地堵在心口。
鸡腿在炉子上烤着,香味飘啊飘,飘到了隔壁糖画哥那边。他探出头来喊:“鸡腿哥,你这香味儿咋越来越高级了?是不是偷偷换了秘方?”
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我要是真有秘方,早就开连锁店去了。”
“那你现在是模范摊贩,离连锁店也不远了吧?”老胡插嘴道,“我记得你以前连个遮阳伞都舍不得买。”
“那时候怕城管。”我耸耸肩,“现在怕的是他们太过热情。”
老胡笑了两声,忽然正色说:“其实你是对的,咱们确实该往前走。但你说的品牌化发展……咱们连营业执照都是临时的,怎么搞品牌?”
我低头看着手里的鸡腿,油滋滋的,手感熟悉而沉重。
“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是别的城市有个小吃街,靠着统一包装、LOGO设计、甚至还有周边产品,成了网红打卡点。人家卖的也不是多高端的东西,就是炸串和豆腐脑,可人家有品牌意识。”
“听起来像是成功学讲师的开场白。”糖画哥嘟囔。
“但结果是真的火了。”我说,“游客愿意花钱拍照发朋友圈,回头客也多,连外卖平台都主动找上门谈合作。”
老胡沉吟片刻:“听上去不错,但具体怎么做?”
“我们可以注册个体户,联合申请商标,定制统一包装袋,甚至可以做个小程序,让顾客提前下单,减少排队时间。”
“听起来很厉害。”炒饭哥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但问题是——钱从哪来?”
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实到有点扎心。
“我可以先垫一部分。”我说,“小张那边也在帮我争取政策支持。”
“你不怕被人当出头鸟打?”老胡皱眉。
“我己经站在最前面了。”我笑了笑,“再说了,我要是不飞起来,你们怎么跟上?”
就在这时候,小张来了。今天他穿的是便装,手里拎着两个塑料袋,一股香喷喷的肉夹馍味儿。
“开会呢?”他把袋子放在桌上,“正好,我带了点夜宵。”
“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开会?”我怀疑地看着他。
“我每天巡逻都要经过你这摊子,没见人就感觉不对劲。”他说,“听说你要搞品牌化?”
“你消息倒是灵通。”
“街道办己经有人开始讨论这事了。”他顿了顿,“阿华,我不是打击你,但现在很多人都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你要是搞砸了,不只是自己倒霉,那些本来就不服你的老摊主,会立刻站出来反对新规。”
“我知道。”我说,“但我更怕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大家只能停留在现在的舒适区,永远没法突破。”
小张叹了口气:“你要真想干,得小心点。有些领导,巴不得你跳坑里,然后说‘看吧,果然不行’。”
“我习惯了。”我咬了一口肉夹馍,“反正我现在己经是鸡腿界的扛把子了。”
“说正经的。”小张认真地说,“你可以先试点一个小项目,比如你们几个带头摊主一起做个联名套餐,打出‘夜市三宝’之类的概念。试试水温再说。”
我点点头,觉得这主意靠谱。
“我觉得可行。”老胡也说,“至少比突然搞个大动作稳妥。”
“那就这么定了。”我拍板,“今晚咱们就开始策划‘夜市三宝’:鸡腿、炒饭、糖画,三位一体!”
“你这是强行组团。”糖画哥翻了个白眼。
“英雄所见略同。”我说完,笑着递给他一杯饮料。
会议继续进行,气氛轻松了些。我们聊起了包装设计、菜单命名、价格策略……虽然细节还不完善,但至少方向明确了。
“话说回来。”炒饭哥忽然低声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如果真要做起来,我们得先解决一个老问题。”
空气瞬间静了一秒。
我看向他,眼神复杂。
“什么问题?”
“你知道的。”他轻轻说,“那个‘死门’。”
我的心猛地一沉。
那是我们谁都不愿提起的事——几年前,一位老摊主因为被勒索太多,最后跳楼轻生。案子一首没破,也没人敢深究。那时候,所有摊主都知道怎么回事,却没人敢说话。
我握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
“你想提这个?”我问。
“如果你真要带着大家往前冲,迟早要面对它。”炒饭哥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坚定,“不然你就算飞起来了,底下也是烂泥。”
我没有说话。
夜风吹过,鸡腿炉上的炭火微微颤动,仿佛一阵风就能吹熄。
我抬头望了眼远处的小张,他正在打电话,神情专注。
“行。”我低声说,“等‘夜市三宝’稳了,我们就回头看看那扇‘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