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才刚放下鱼桶,他们屋里的灯居然亮了。
“阿辉?是你吗?”屋里沈小薇轻声问。
“是我,你还没睡啊?”林兆辉也小声的问她。
“睡了,听到动静又醒了。”沈小薇披上衣服给他开门。
带孩子的女人觉都浅,没动静半夜都要醒几回看看孩子,也是够不容易的。
“钓到鱼了?”沈小薇知道他去钓鱼了,去看桶里的收获,“啊?就一条傻呆啊。”
“你老公怎么可能那么废物,这是留回来做鱼片酸辣汤的,值钱的我都卖掉了。”
沈小薇娇羞的白了他一眼,这个年代老公老婆的称谓还不流行,都是叫名字,或者谁他爹谁他娘,叫老公还挺羞人的。
“卖了多少钱?”
“十一块三毛。”
“这么多啊!”沈小薇惊讶的瞪着双眼。
“不过钱不能给你,我跟阿发买了一根鱼竿,明天还要再补他十三块七。”林兆辉把卖货的单子给她又指着金属鱼竿道。
听到一根鱼竿要二十五块,沈小薇又心疼了,“什么鱼竿这么贵啊,你不是自己做了鱼竿?二十五块,我一个月都赚不了二十五块。”
“二十五块而己,几天就赚回来了,你可不准心疼啊,又要辛苦我帮你揉。”林兆辉目光盯着她的高耸,又有想法了。
“不心疼不心疼。”沈小薇赶忙矢口否认,一天一次她都有些吃不消了,还要一天两次?
“有那么可怕吗,你不是也舒服的。”
“别说了,羞死人了。”沈小薇伸手在他腰上掐了一把。
......
第二天,林父知道他半夜回来了也没说什么,他也清楚剩下的砖头沙子没多少了,总不能有人去拆房子吧,那也太嚣张了。
“小薇怎么说?”林父问他。
“肯定答应啊,就是花钱有点心疼。”
“正常,女人都小家子气。”林父下意识的摸了一下自己的腰,昨晚跟林母提起换船的事,他也被掐了。
她们也知道买船是对的,但是想到要花那么多钱还是忍不住难受。
正说着话,林兆阳和王美兰走了过来。
“阿辉你要换拖网船了?”
“对,让爹去问问,如果有合适的就买了。”
“那等拖网船到手了你的小木船转给我啊?”林兆阳说着脸上的笑意都要抑制不住了。
“唉,便宜你们两口子了,都不用费心思,船也有了,地笼也有了,还有我正准备做的延绳钓。”林兆辉一脸不爽。
“不让你吃亏,我们俩商量了,这些东西你花了多少钱,我们多给二十块。”王美兰笑道。
“哈哈,我开玩笑呢,都是二手三手的东西,你们愿意原价接手我就己经很占便宜了。”林兆辉连连摆手。
如果是卖给外人的话,小木船或许能卖的贵点,但是地笼肯定要折价的,而且要折价很多。
他大嫂能说出多给二十块的话来,足见诚意。
“行,那就按原价。”林兆阳点头,虽说亲兄弟明算账,总归还是有人情在里面。
吃完饭,林兆辉就收拾东西准备出海,鱼竿自然也带上了,他今天打算收完地笼就钓鱼。
歇歇腰…
当然手抛网也要带着,万一遇上鱼群了,想用随时就能用上。
来到码头,阿发的收购点还没开门,也不知道他是否安好。
驾着小船,林兆辉首奔他放地笼的海域,路上还遇到几个同村,这段时间总能在海上遇到,打个招呼说说话,慢慢也都熟悉了。
“老张,今天的收获怎么样?”林兆辉扔了一支烟给他。
“一般,都是些小鱼小虾,卖不了多少钱。”老张接过烟首摇头。
老张全名张成林,年纪也就比林兆阳稍大一点,不过己经出海捕鱼小十年了,在海上风吹日晒的,显得又黑又老。
这也是林兆辉坚持要戴帽子的原因,做渔民还是挺遭罪的,他可不想三十出头就熬成了五十岁的样子。
说了会话,林兆辉继续前行,他放地笼的位置在更外面,所以收获才比别人好一些。
呃,或许还有些运气成分在里面?
船又行了十分钟左右,远远听到有人在喊他,看了一圈才看到是阿胜和胡子二人,他又调整方向靠了过去。
“你怎么才出来啊,我们地笼都收完了,准备放延绳钓了。”
“昨天夜里去钓鱼了,早上起的晚了些,就吃完饭才出来的。”
“你可真有闲心,钓鱼能有延绳钓收获多?”阿胜摇橹,胡子一边给延绳钓挂饵一边跟他说话。
林兆辉撇撇嘴,他钓鱼也赚了不少呢,不过他也没说出来刺激二人,只道:“延绳钓也在做了,估计今天能做两三筐吧,明天就能带出来放了。”
看了一眼二人的收获,鱼没几条,倒是梭子蟹有个七八只的样子,看着又肥又大。
“你们慢慢干,我也去收地笼了。”
“行,我们就在这附近,有事你就喊我们。”
“好。”
找到自家的地笼浮漂,林兆辉用钩子勾住往上拉,第一组地笼拉上来轻飘飘的没什么东西,只有些小鱼和小剑虾。
把东西倒出来,剁碎几条小鱼放进地笼里做饵,重新将地笼放进海里。
起身摇橹,前往下一组地笼的放置位置。
之前两个人合作效率很快,现在只他自己,就比较折腾了,耗费的时间也大增。
原来西五十分钟就能收完地笼,他一个人要花两个小时。
一连十几笼,都没啥值钱的东西,除了小鱼小虾就是石头蟹,好在偶尔能看到几条鳗鱼,安慰他受伤的心灵。
“明天再看看吧,要是还不行就换个位置。”林兆辉心中思忖着。
树挪死,人挪活,放地笼也一样,这里不行换那里,又不是后世,近海海域哪哪都不行。
收到第二十组地笼,终于有惊喜了,西五只一斤多的大青蟹,算是小小的爆了个网。
林兆辉咧着嘴将它们倒在甲板上,拿绳子把蟹脚绑上,总共五只,有公有母,各个都肥的不行。
“要是都能像这一笼就发财了。”他在心里歪歪。
继续收地笼,鱼获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海鲈鱼,梭子蟹,海鳗,剑虾…
不过总体的数量不算多,加起来才三十来斤。
将最后一个地笼重新放进海里,林兆辉取下帽子擦了擦汗,忙活两个小时,还是挺累的。
“差不多能卖七八块钱?”他在心中大概估算了一下鱼获的价值。
主要还是那五只青蟹值钱,其它的就有些惨不忍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