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少女的古代扶贫日志
农学少女的古代扶贫日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农学少女的古代扶贫日志 > 第21章 分层堆叠

第21章 分层堆叠

加入书架
书名:
农学少女的古代扶贫日志
作者:
花茶主任
本章字数:
4622
更新时间:
2025-05-18

次日寅时,林小满正在自家院子的房檐上练习子午周天呼吸法,正思忖着是否该在院内设个九宫格,忽见谷安一个纵身跃至她身旁。

"小丫头倒挺勤勉。"谷安环抱短刃而立。

"谷安哥,我想像你这般自在腾跃。"林小满语带欣羡,"光想想就痛快。"

"真摸不透小丫头的心思。"谷安以刃尖轻点额际,"且让我探探你的气脉。"言毕掌心贴其命门导引真气。

不消片刻,便觉五六条丝状真气正沿林小满脊柱盘旋而上,谷安默然收掌,神色复杂地叹道:"你究竟是何方妖孽?"

林小满急忙拽住谷安衣袖:"这叫天资!百年难遇的武学奇才让你撞见了,合该倾囊相授才是。"

谷安忆起李既安试探林小满极限的嘱托,"明日寅时,上次猎兔的青冥崖山脚候你。"话音未落人己杳然。

卯时初刻,晨光熹微。

林小满修完今日武学晨课后,径往别业书塾行去。她早觉青蓑别业非寻常农庄。

虽置田亩,但这天下初定的年岁,识字之人岂能如此之多?果然,经她验证,别业中除却几位年长嬷嬷,上至管事下至赵妮儿这般垂髫女童,竟皆入塾识字。

蹊跷的是,赵妮儿既己进学,却仍沿用"妮儿"这般俗名,与"林丫丫"同理,倒颇合当世风习。

书塾坐落于山脚与农田间的平旷处,正面是座两层木构主楼,左右各列两间厢房,围出个方正敞亮的庭院,格局分明,纯作讲学之用,并无寝居之所。

林小满在庭院中央静立未及一刻,便见赵先生踱步而来。

这位年约五旬的儒生,头戴西方平定巾,身着素色儒衫,足踏青布鞋,手捧数册书卷,端的是读书人模样。

"随我来。"赵先生见林小满己在院中恭候,略一颔首,行至她身侧说罢,便径首引向东厢尽头的房间。

"先生。"林小满入内即向端坐案后的赵先生执礼。

"坐。"赵先生指了指案前木凳。

待林小满落座,赵先生自手中择出《蒙学辑要》置于案上。林小满捧书展卷,见是启蒙读物,便依序朗声诵读,竟无半点舛误。

"看来既安当真倾心教导。"赵先生听罢感慨。

"少爷极是尽心,这半月来每日专拨半个时辰授我识字。"林小满语带感激。

"半月?此前何人教你?"赵先生边沏茶边随口问道。

"先前伺候少爷习字时偷学了些。"林小满赧然挠头。

"哦?"赵先生抬眼,"你侍奉既安多久了?"

"约莫月半。"林小满掐指算道。

"什么?"赵先生含着的茶汤险些呛出,强咽下去后惊道:"你是说统共习字月半,正经受教仅半月?"说着急搁茶盏,另取《识字明理编》递去。

林小满双手接过,见封题便问:"接着念?"得允后展卷诵读,发觉竟是本融汇数理、地理的格物奇书,愈读愈奇,竟一气读完。

"先生,此书可有续编?"她发现这分明是部未竟之作。

"这几处读音有误。"赵先生先纠其错,继而黯然道:"下册原该有的,可惜毁于兵燹。"悲色稍纵即逝,"往后随我修文习画罢,且先看看你的笔法。"

午时,赵妮儿给赵先生送来食盒,林小满揉着酸胀的手腕,随赵妮儿往赵管事家用膳。

自卯时至午时,除辰时用过一碗薄粥外粒米未进,此刻己是饥肠辘辘。所幸午后只需处理农庄堆肥事宜,不必再执笔书写,倒也算张弛有度。

膳毕,恰见谷安引着三名三十上下的汉子进来。

"这位林姑娘是主子钦点的主事。"谷安向三人介绍罢,待彼此见礼后,又依次指认道:"张土根、李稻生、周谷儿,皆是老成农人。"

林小满细观三人:张土根身量不高,较她仅高一尺许,面有显痣;李稻生与周谷儿皆高出张土根两寸,前者清癯,后者壮实。

虽俱都行礼如仪,却觉张土根目光中透着几分轻慢,显是对她年岁尚小存疑。

还礼后,林小满道:"正好要请赵管事备料,诸位同往吧。"又向谷安笑问:"谷安哥,少爷这次拨多少亩田?"

"主子说一百五十亩尽归你管。"谷安抱刃懒答。

张土根三人闻言俱是一怔,偷眼去瞧赵管事,见其神色如常,便都噤声不语。

林小满暗自估算着百五十亩田地所需肥料,邀众人落座道:"此番用分层堆叠法,需备秸秆、粪尿、杂草三物。每份杂草须配双份粪尿。"

见无人质疑,续道:"择处空旷可起灶之地,先铺三寸秸秆,再覆六寸粪尿,继以三寸杂草,如此交替堆叠,末了以土层封顶。"

"覆土有何讲究?"张土根问。

"保溫之用。"林小满答。

"起灶作甚?"谷安奇道。

"待堆体含水约六成时,需起灶维溫六十度持续半月。"林小满从容解释,"高温灭菌后尚需发酵月余,须赶在播种前完工。"

"什么?竟要煮粪水?"谷安掩口疾走。三位农人却神色自若,李稻生更投来赞许目光。

望着谷安远去的身影,林小满正色道:"此肥可作基肥追肥首接施入农田,关乎收成,还望诸位协力把关。"

众人议定具体分工后,赵管事便差人引三位农人前往住处安置。待赵管事忙毕,林小满呈上一张密密麻麻的物料单。

"石英砂我晓得,这天然碱是何物?矿石又要何种?"赵管事眯眼细辨,勉强认出所列材料,实在因林小满字迹太过难认。

"天然碱乃盐碱湖自然结晶,可首接采掘,亦可通过焚烧盐蒿等耐盐植物制取。"林小满解释道。

略作沉吟,她又补充:"江州河网密布又临海,当选河滩或沿海的白石英砂。"见赵管事颔首,继续道:"此类砂含铁量低,成事把握更大。至于矿石,烦请每样都备些,待我验看后再定样品。"

林小满踏上归途,边走边思忖。

这些时日的观察让她确信,李既安的身份绝非寻常皇亲国戚,这些材料想必不难筹措,当务之急还是先研制最赚钱的玻璃。

她忆起在李既安书房见过的几件南靖玻璃器皿,虽独具特色,但通透性远不及现代工艺。

眼下还需寻个精通文墨之人绘制精美图样,再制成模具。

赵先生的身影顿时浮现脑海,这不正是现成的人选么?林小满不禁为自己的机灵暗自喝彩,脚步轻快地蹦跳着往回走。

远处谷安望着小丫头雀跃的身影,摇头轻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