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 第十八章:环境的课堂

第十八章:环境的课堂

加入书架
书名:
虫洞秘境:原始回响
作者:
多维者
本章字数:
5914
更新时间:
2025-06-02

拥有了火种这件意义非凡的“武器”,以及几件初具雏形的石器工具,白黎感觉自己的底气足了不少。他不再像最初那样,如同无头苍蝇般在恐惧和迷茫中乱闯,而是开始更加有意识、更加系统地观察、学习和尝试利用周围的环境。他深刻地明白,在这个力量对比悬殊的原始世界里,人类孱弱的个体能力根本不足以对抗那些庞然大物和高效的掠食者,唯有依靠智慧、知识以及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利用,才是他能够生存下去的最大依仗。

他首先需要一个更可靠的临时营地。之前的岩石凹陷虽然隐蔽,但空间狭小,缺乏回旋余地,而且靠近溪流下游,双脊龙的出没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他沿着溪流向上游又探索了一段距离,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一处新的地点。

那是一片地势略微抬高的、被三块巨大无比的、如同天然屏障般耸立的岩石环绕起来的小洼地。这三块巨岩呈一个不太规则的“品”字形排列,形成了一个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只有面向溪流的一侧,留下了一个宽度约两米左右的、相对狭窄的出入口。这个地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三面有坚固的岩石作为屏障,可以极大地提升防御力;单一的出入口便于观察和警戒,一旦有危险靠近,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洼地的地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气味和声音的扩散,降低被掠食者发现的几率;更重要的是,这里距离溪流足够近,方便取水,但又不像之前那个凹陷那样紧贴着溪边,稍微拉开了一些安全距离。

白黎对这个新发现的“堡垒”非常满意。他花费了小半天的时间,用石片和木棍清理了洼地里的杂草、碎石和动物粪便(幸运的是,看起来没有大型动物在这里活动的痕迹)。他又收集了大量的干燥枯草和一些宽大的、柔韧性较好的植物叶片,在洼地靠内侧的岩壁下铺了一个相对干燥舒适的简易“床铺”。

夜晚降临时,他就在洼地中央靠近入口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升起了一小堆篝火。火焰不大,但足以提供温暖和光明。跳动的火光将洼地内部照亮,驱散了黑暗带来的未知恐惧,也让周围那些在夜色中蠢蠢欲动的生物不敢轻易靠近。火焰燃烧木柴时发出的“噼啪”声,以及摇曳的光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既原始又令人安心的氛围。他甚至尝试将白天采集到的那种心形叶片植物,用削尖的木棍串起来,放在火上烤了一下。烤过的叶片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草木清香,他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小口,味道有些苦涩,但并没有引起任何不适反应。看来,这种植物确实是安全的!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吃到的第一顿可以称之为“熟食”的东西,尽管极其简陋,却意义重大。

白天,白黎不再进行漫无目的的远距离探索,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营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更加细致的观察和资源收集上。他像一个真正的猎人或博物学家一样,学习辨认这个世界留下的各种“语言”。

他仔细研究地面上留下的各种脚印。那些如同小盆般巨大的、深深陷入泥土的脚印,毫无疑问属于腕龙或三角龙那样的庞然大物,必须敬而远之,连它们经常活动的区域都要尽量避开。那些细小的、如同鸡爪般带着三个尖锐趾印的密集脚印,大概率是美颌龙留下的,需要保持警惕,但威胁相对可控。而那些中等大小、后肢着地、第二趾留下独特镰刀状爪痕的脚印,则如同死神的签名,属于迅猛龙!一旦发现这种脚印,尤其是新鲜的脚印,他会立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甚至暂时放弃探索,退回营地,因为这往往意味着附近有极其危险的掠食者在活动。

他还学会了通过观察动物的粪便,来初步判断生物的种类、食性、体型大小,甚至它们最近经过这里的时间。新鲜的粪便意味着危险就在附近,而干燥开裂的粪便则相对安全一些。食草动物的粪便通常是圆球状或块状,里面夹杂着未完全消化的植物纤维;而食肉动物的粪便则通常是条状,颜色较深,气味刺鼻,有时还能看到毛发或骨骼的残渣。这些信息对于判断区域安全性、寻找猎物(或者避开猎食者)都至关重要。

他还尝试着去理解这个世界生物的“作息时间表”和“领地划分”。他发现,那些大型食草恐龙,如腕龙和三角龙,似乎更喜欢在白天活动,而且偏爱那些靠近水源、植被相对开阔的河谷或林间空地。而迅猛龙则像幽灵一样,出没不定,无论是白天还是黄昏都可能出现,活动范围也更广,似乎是机会主义的猎手。双脊龙则明显偏爱水源附近和植被更加茂密的区域,而且根据他那晚的经验和之后听到的零星叫声判断,它们在黄昏和夜晚似乎更为活跃。

他甚至开始尝试利用环境因素为自己服务。有一次,他在收集木柴时,再次被一群(这次有七八只)美颌龙盯上了。这些小东西似乎记住了他,而且数量更多,显得更加具有攻击性。白黎没有选择硬拼或者逃跑(他知道自己跑不过它们),而是迅速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形,发现不远处有一块大约两米多高的、侧壁相对陡峭的大岩石。他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手脚并用地爬上了岩石顶端。美颌龙虽然速度快,但攀爬能力显然不行,只能在岩石下面急得团团转,发出愤怒的嘶叫。白黎则利用高度优势,居高临下地用石块和木矛驱赶它们,最终迫使它们悻悻离去。这次成功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合理利用地形,有时比蛮力更有效。

他还将目光投向了溪流。他看到水底的鹅卵石上附着着一些类似河蚌或田螺的贝壳类生物,还有一些看起来行动迟缓、外壳坚硬、如同放大版潮虫的小型水生甲壳生物在石缝间爬行。这些东西能吃吗?会不会有寄生虫?他不敢确定。但他将这些潜在的蛋白质来源的位置和特征,都详细地记录在了【生存笔记】中,并标注了“待确认安全性”。

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成功规避风险,都像是在上一堂生动无比、却又可能随时付出生命代价的野外生存实践课。这个危机西伏的原始丛林,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严厉的课堂,而他,则是那个必须拼尽全力去学习、去适应、去通过每一次“考试”的学生。

他将这些宝贵的、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经验,都一一用文字和简单的图画,记录在那本越来越厚的【生存笔记】中。

营地 V2.0:迁至巨石环绕洼地。三面岩壁,单一出入口,距水源适中,相对安全。己铺设简易床铺,建立固定篝火点。

食物进展:确认“心形叶植物”(渡渡鸟口粮)烤熟后可安全食用(味道苦涩,聊胜于无)。首次获得稳定素食来源!发现潜在蛋白质来源:溪流中的贝类、甲壳生物(安全性未知!需谨慎处理或彻底煮熟?)。

技能提升:钻木取火熟练度提高。石器打制技术略有进步(能制作更锋利石片)。初步掌握痕迹辨识(脚印、粪便)、动物习性观察、利用地形规避危险等技巧。

环境观察:

初步了解部分恐龙活动规律(昼夜、区域偏好)。

大型食草恐龙(腕龙、三角龙)活动区域相对固定,白天活跃。

迅猛龙活动范围广, uable,极度危险!

双脊龙偏爱水源、密林,夜间活跃度增加。

重要反思: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是生存关键。保持观察,持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智慧是弥补力量不足的最重要武器。必须克服对未知生物的恐惧,尝试获取更多蛋白质来源。

白黎知道,他所学到的,相对于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原始世界来说,还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前方隐藏的秘密和更加恐怖的危险,可能远超他的想象。但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时惶恐无助、束手无策的高中生了。他正在一点一点地积累知识,一点一点地磨练技能,一点一点地,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顽强地扎下根来,向着一个更加谨慎、更加坚韧、也更加适应这个世界的生存者,缓慢而坚定地转变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