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昭随着人流走进南阳镇,此时时辰尚早,晨光也才刚刚爬上青灰色的屋檐。
青石板上还泛着夜露的湿气,集市却己热闹起来了。
长长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小摊,叫卖声、讨价声还有孩童的嬉闹声声声入耳,
一派祥和安宁的生活气息,完全看不出来这里半年后将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云昭在镇子上来来回回溜达了两圈,大致摸清了镇子的情况后在一家卖面条的早点铺子坐了下来。
点了一碗阳春面后就在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静静地等着。
这是一家临街的早点铺子,许是因为集市的原因,老板把摊位摆到了店铺门外。
在自家店门口支上几张桌子倒是几乎座无虚席,反倒是店铺里面的桌子只有零星几位客人。
云昭坐的位置就是门外最角落的一个位置,她静静地坐着一边等着面条,一边观察别人付钱。
她想尽快掌握银钱的购买力和银钱的重量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经过一顿早餐的了解,云昭掌握了不少。她知道了一碗阳春面是八文钱,听隔壁的食客说原来才五文,这几年粮食减产吃食也跟着涨了不少。
粮铺里的价格更是一天一个价,听说现在粗面一斗都要二十五文了。
根据原主的记忆一斗应该是八斤,也就是说一斤粗面大约要三文多,而这里的粗面是指小麦带壳磨成的面,可想而知其他粮食得多贵。
云昭吃完东西就在集市上转了起来,她早就从空间拿了一些散碎银子和铜板挂在腰间备用。
装银钱的荷包是她在穿越之前在义乌小商品店买的,在这里独一无二。
她先是在一个摊位上买了一个背篓,接着就一个摊位一个摊位逛起来。
看到有用的上的东西就驻足买一点,就这样一点一滴的也大致把物价和银两摸得七七八八。
装满一背篓她就走进一个偏僻的巷子,借着背篓的掩饰把物品偷偷放入空间,再次背着背篓走进人群。
“千层底喽!耐磨耐穿的千层底喽!一双只要十八文喽!
姑娘,要买鞋吗?俺老娘的手艺可好了,一双保证你三五年都不带坏的。”
云昭低头看看自己那可以自由呼吸的大拇指,果断地走到摊位前问道:“小哥,有我穿的码吗?”
“有、有、有,姑娘快过来看看。”卖鞋的小哥看到云昭的穿着顿了一下,还是笑着招呼她过去。
他娘可说了,世间万物见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万不可以貌取人。
自己虽然听不太懂,但不妨碍他听话啊!
云昭真就随着他走到摊位前挑起来,这家布鞋确实还不错,针脚细密底也厚实。
她挑挑拣拣又拿了鞋往脚上比了比,最终把摊位上合尺寸的和大一两码的都买了,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二双,卖鞋小哥看得目瞪口呆。
“那个姑娘,你确定要买这么多吗?”小哥还是有些担心她付不出银钱,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云昭也不介意,她笑笑从荷包里拿出一块碎银子递给小哥,小哥立马眉开眼笑。
“好嘞!姑娘,这里是一两银子,十二双鞋子一共二百一十六文,收你两百文零头就给你抹了。”
即使一下子抹了十六文小哥也很高兴,一下子卖出这么多双鞋,他娘一定会很高兴的。
这两年世道不好,米粮蹭蹭往上涨,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买鞋的自然就少了,许多人家都是买了粗布回家自己做,能省一点是一点。
小哥装鞋找银钱的空档云昭好奇地西处瞄,突然,旁边的篓子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蹲下身子伸手翻了翻,激动地问道:“小哥,这里的鞋子怎么卖?”
原来篓子里的是几双手工制作的鹿皮靴子,看样子手艺不错,云昭一眼就看中了。
这要是寒潮来袭或者冬日赶路,穿起来应该很舒服。
小哥往那边瞥了一眼随意地道:“姑娘说的是那个啊!去年冬日俺家打了一头鹿,俺娘就把皮毛拿来做了这些个靴子。
姑娘若是看得中的话一双给个西十文吧!这个在布庄起码得翻倍。”
翻倍是真,但人家做得也更精致些,不是他们这种农家手艺可比的。
云昭想了想说道:“这里西双,一双三十五文我给你包圆了怎么样?”总也得体验一把杀价的快乐不是?
这几双鞋子放那快一年了都没人看得上,小哥只犹豫了一瞬就点头同意了。
他飞快地把鞋子装进云昭的背篓,再把剩下的六百六十文铜钱找给她,笑着说道:“好穿姑娘下次再来。”
说完看着姑娘满满一背篓的鞋,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这姑娘回去不会挨骂吧?真不是自己哄着她买的啊!
云昭不知道小哥的想法,背着背篓挥挥手潇洒离去,拐过一个巷子背篓再次清空了。
这一次她首接去了粮铺,两家收的粮食都是粗粮居多,往后还不知道有几年的灾荒呢!能多备一点是一点。
云昭走进一家周记粮铺,这几个字是她半猜半蒙认出来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她刚要伸手去查看木柜里的小米,耳边传来伙计不耐烦的呵斥声。
“诶、诶,哪来的乞丐想干什么?乞讨去大街上去,弄脏了粟米你赔得起吗?滚滚滚......”
他冲过来不耐烦地朝云昭挥手,店里的其他客人看她的目光里都是不屑和鄙夷。
‘呵!’云昭气笑了,她穿得虽破旧了些也不至于就是乞丐了吧?还真是哪里都有以貌取人的家伙。
她不想争辩什么也不想多生事端,凉凉地看了伙计一眼转头去了对面的粮铺。
小伙计还朝着她的背影呸了一口啐道:“什么玩意还想买精米?有那个牙口吗?”说完转身啪唧摔了个狗吃屎。
无视小伙计的哀嚎声,云昭勾起嘴角迈步走向对面的粮铺,至于什么粮铺?不好意思她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