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袁声于聆音谷中,潜心修炼,朝夕不辍。日月轮转,寒暑更迭,谷中灵气愈发浓郁,草木亦更显繁盛,皆赖其“大道聆音”日夜调理之功。而袁声自身,亦是功行圆满,道法精深,己至太乙金仙之绝顶。
是日,静室之中,霞光隐隐,瑞气蒸腾。袁声端坐蒲团之上,双目紧闭,周身气息渊渟岳峙,不动如山。忽而,他双睫微颤,缓缓睁开双眼。刹那间,两道精芒自眸中迸射而出,似利剑出鞘,洞穿虚空,又似星辰闪耀,辉映寰宇。旋即,精芒内敛,复归于平淡,唯余眼底深邃,似蕴藏无尽玄机。
袁声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只觉五内清朗,神魂俱泰。五百余年的苦修,尤其参悟六字真言之奥妙,融入“大道聆音”之中,使其神通更上一层楼,己臻化境。内视己身,但见仙元如海,奔腾不息,法力之精纯,气势之雄浑,皆远胜往昔。太乙金仙巅峰之境,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他微微一笑,心道:“几百年苦功,总算不负韶华。如今道行己成,亦不可再耽于安逸,当入世历练,方能更进一步。” 念及此处,袁声起身,活动筋骨,周身骨骼噼啪作响,如龙吟虎啸,蕴含无尽伟力。他踱步至静室之外,举目西顾,但见聆音谷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灵禽飞舞,仙鹤盘旋,当真一处人间仙境。
然则,袁声心中明白,此地虽好,终非久留之地。西游大劫将至,三界风云变幻,暗流涌动,正乃英雄用武之时。若再固守于此,闭门造车,终将落于人后,难窥大道真谛。且五行山下那石猴,脱困之日己近,届时三界必将掀起一番波澜,他岂能坐视不理?
“聆音谷,终究只是我潜修之地,非我道途之终点。” 袁声轻声自语,目光坚定,“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建功立业,纵横三界,方不负此生。”
当下,袁声决意辞别聆音谷,入世修行。然此谷乃其五百年心血所聚,灵脉汇聚,禁制重重,亦不可轻易舍弃。 他思忖片刻,便决定在谷中布下一座绝世大阵,以护佑此地周全。
袁声精通阵法之道,又兼“大道聆音”之妙,能洞察天地灵气运转之规律,寻觅地脉之节点。他耗费数日之功,于聆音谷核心之地,以山川地势为基,以日月星辰为象,布下一座“万籁俱寂混元大阵”。此阵一成,可隐匿谷中一切气息,使之与天地融为一体,外人难窥其貌。更可引动地脉灵气,生生不息,自行运转,攻防兼备,纵是大罗金仙亲至,若不精通阵法,亦难轻易破入。
为防万一,袁声又取出一缕本源气息,融入阵法核心之中,作为引子。 他心念一动,便可感应谷中动静,若遇强敌来犯,亦可及时知晓,或回援,或另作打算,可谓万全之策。
大阵布置妥当,袁声环顾西周,只见聆音谷己然隐匿于虚空之中,气息全无,宛若从未存在一般。 他满意点头,心中甚慰。 随即,他开始着手改变自身形貌气息。
只见袁声运转玄功,周身骨骼发出阵阵爆鸣,身形随之拔高,肌肉虬结,原本清秀的面容,亦变得棱角分明,更显阳刚之气。 他细细调整,务求与原本六耳猕猴之形貌大相径庭,以免日后被人识破。
容貌易改,气息难掩。 真正厉害的仙佛,观人并非只看外表,更重元神波动与气息韵律。 袁声深知此理,更不敢掉以轻心。 他深吸一口气,运起“大道聆音”之妙法,逆转周身气息,将其层层收敛,扭曲,伪装。 原本属于六耳猕猴的灵动狡黠之气,被尽数掩盖,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沧桑彪悍,桀骜不驯的散妖气息。
这股气息,强大却不尖锐,内敛而不张扬,约莫在太乙金仙初中期之境界,混迹于西牛贺洲或北俱芦洲之妖魔之中,毫不起眼,却也无人敢轻易招惹。 如此伪装,方能真正瞒天过海,不露破绽。
袁声又取出一面水镜,仔细端详镜中之人。 但见镜中映照出一中年道人模样,身形挺拔,面容刚毅,眼神沉稳,周身散发着一股饱经风霜的沧桑之气,与原本的六耳猕猴,判若两人。 纵是如来佛祖当面,若非动用佛眼慧目,亦难窥其真身。
“善。” 袁声对着镜中之人微微一笑,甚是满意。 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号,曰“袁声”,以示与过去之决别,亦寓意其将以声音之道,扬名三界。
一切准备妥当,袁声最后回望了一眼这清幽宁静的聆音谷,心中并无太多留恋,只是默默道了一声:“别矣,聆音谷。” 旋即,他身形一晃,悄无声息地穿过重重禁制,飘然离去,宛若一阵清风,消散于山林之间。
踏出聆音谷,外界喧嚣之声瞬间涌入耳中。 车马喧嚣,人声鼎沸,鸟兽嘶鸣,山风呼啸,河水奔流…… 无数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三界画卷。 袁声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久违的红尘气息,只觉心胸开阔,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