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月十六晌午,阳光穿透晨雾。
阳光洒在江面,波光粼粼。
龙江府城到了,这座三面环水的平原之城。
城北龙江主河道宽阔,东边支流蜿蜒,西边镜湖平静如镜,唯有南边一条土道连接龙脊山林,山脚下小镇星罗棋布。
船停靠在府城万通码头,也就是北码头。
沈默跟着苏战、孙震下船。
码头宽阔,一眼望去,桅杆林立,密密麻麻的货船整齐排列在泊位上。
青石板泛着潮湿光泽,带着江水凉意。
万通货栈矗立在码头中央,九座飞檐斗拱主楼气势恢宏,檐角铜铃刻着双蛇盘月纹,叮当作响。
漕帮船工脚踝系着龙江府城特有的青鱼骨铃铛,走动间,与那檐角铜铃相互呼应,奏响一曲独特的江湖乐章。
“这就是万通货栈,黄家产业。” 苏战指了指,眼神警惕,“黄家是府城三大家族之一,势力盘根错节,咱们行事小心。”
孙震补充:“这万通货栈占了北码头七成泊位,龙脊山木材、镜湖水产、陈州香料,大多经他们手。
上个月咱们在这儿截了五车假香料,底下全是黑蛇帮的硫磺,背后说不定有黄家影子,可惜没证据。”
沈默看着货栈进出的伙计。
这时,货栈里传来争吵声。
几个黄马甲伙计围着一个布衣中年人推搡,中年人护着包裹大喊:“这是我一家老小的生计,你们凭什么抢!”
一个伙计恶狠狠道:“没交过路费,这东西就是黄家的!北码头就得守黄家规矩!”
沈默皱起眉头,见那中年人身形单薄,在几个伙计的推搡下摇摇欲坠。
家中老小还等着这份生计,自己身为捕快,见此不平事怎能袖手旁观?
他正要上前,苏战拉住他低声说:“别冲动,这是黄家地盘,先看看。”
沈默被拉住的瞬间,心中一阵懊恼,紧握的拳头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可理智又告诉他苏战说得在理,只得强压不满,握紧拳头,眼睛紧紧盯着那几个嚣张的伙计。
这时,货栈二楼窗扇打开,一个衣着华丽、戴玉扳指的年轻人探出头,腰间双蛇盘月纹玉佩闪闪发光。
“吵什么,把人扔出去,别脏了货栈!在这儿撒野,也不看看是谁的地盘!” 年轻人不耐烦喊道,语气傲慢。
二楼窗扇 “砰” 地合上时,栈内突然传来琉璃碎裂声。
三个灰布衫伙计跌跌撞撞冲出门,领口沾着白色膏体,其中一人扯着嗓子喊:“三少!库房的‘沉水香膏’遭了贼!”
黄明轩的咒骂声从楼内炸开,木雕栏杆被踹得吱呀作响,檐角铜铃也跟着叮当乱颤。
苏战眼神一凛,低声说:“那是黄家供奉给府衙的贡品,上周才从陈州运来。”
孙震凑过来,袖口蹭到地上的白色残渍,突然皱眉:“这气味…… 和临江县红袖招的沉水香一模一样。”
沈默心头一跳,想起王六指甲缝里的纤丝,正是这种若有若无的冷香。
码头巡丁跑过来时,鞋底碾到什么硬物。
沈默瞥见巡丁脚边滚着颗黑色小石子,表面刻着扭曲的符文 —— 与他在临江县义庄棺木上见过的暗刻纹路有几分相似。
更诡异的是,青石板上残留着梅花状的湿脚印,每个足印中央都嵌着同样的石子,仿佛有人故意留下路标。
周大叔贴着货栈外墙,手中攥着个带火漆印的粗陶酒碗 —— 那是酒摊老板见他捕快身份送的 “公差茶”。
他没喝,只用碗沿蹭着下巴,酒气混着香膏味飘来。
他压低声音,盯着货栈二楼破碎窗扇道:“上月镜湖银鱼被偷,库房锁头被笛音震断,听说飞龙山庄有个‘听涛客’,能音律控毒……”
话未落,黄明轩的马鞭己抽在巡丁背上,带着颤音怒喝:“查不出人,你们都给香膏陪葬!”
沈默的目光被货栈门口逐渐围拢的人群吸引,三五个戴斗笠的商人混在其中,斗笠压得极低,只露出下巴。
他注意到其中两人擦肩而过时,袖摆轻颤,指尖在斗笠沿下快速比划,袖口翻折处露出的暗纹布料 —— 那斜纹交织的灰白纹路在阳光下一闪而过,布料表面泛着细密的银线,在青石板的反光中诡异地扭曲,像是某种活物的鳞片在蠕动。
忽然,沈默感到鞋底硌脚,低头看去,半粒黑色石子卡在鞋底纹路里,棱角处粘着的泥沙泛着的光泽。
凑近细嗅,竟带着陌生的咸涩潮气 —— 这气味不同于龙江水的清冽,倒像是掺了某种矿物的土腥。
他在临江县见过盐枭走私的私盐,曾不小心沾到卤水,正是这种让人鼻腔发紧的涩味。
可龙江府地处内陆,何来这种带着盐碱气息的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