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美术馆的菱形天窗,在命案现场投下几何状的光斑。傅沉蹲在尸体旁,手套指尖悬在那幅未完成的油画上方三厘米处。画布上,鲜红的颜料从死者太阳穴伤口蔓延开来,诡异地形成朵绽放的玫瑰。
"死亡时间约在昨夜11点到凌晨1点。"法医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产生回音,"凶器是画刀,但伤口残留物显示刀片提前浸泡过抗凝剂。"
傅沉的目光扫过画架旁的调色板:赭石、群青、钛白,还有一格鲜艳的朱红——颜色与死者伤口的血迹完全一致。他小心地用棉签取样,注意到红色颜料里有细微的晶体闪光。
"傅队!"痕检员从展厅角落跑来,"监控系统凌晨2点到4点例行维护,但我们在应急灯上发现了这个。"他举起物证袋,里面是个微型信号干扰器。
程临不知何时出现在尸体另一侧,鼻尖几乎贴到画布。"看笔触。"他突然说,"凶手用刮刀作画,但玫瑰花瓣的勾勒手法..."他的手指在空中模仿运笔动作,"和玫瑰血案现场那朵真花的摆放角度一致。"
傅沉太阳穴突突跳动。他翻开死者钱包:齐明,38岁,新锐画家,证件照里的男人留着精心修剪的胡须。照片边缘反射出奇怪的蓝光。
"紫外灯。"傅沉伸手。蓝光下,证件照角落浮现出微型船锚标记——与玫瑰血案中的如出一辙。
美术馆休息区弥漫着隔夜咖啡的酸苦味。程临将两杯新咖啡推到傅沉面前,自己则嚼着从自动贩卖机买来的薄荷糖。
"死者最近在筹备个人画展,主题是'七宗罪'。"傅沉翻看死者手机,"巧的是,他己完成六幅,只剩最后一幅'傲慢'没画。"
程临突然抢过手机,放大某张照片背景:"看这个!"他指着画廊角落的监控屏幕——画面日期显示5月12日,一个模糊身影正在调整画框。
"玫瑰血案的周年纪念。"傅沉皱眉,"但齐明与张永文案有什么关联?"
程临己经拨通电话:"小李,查齐明的教育背景,重点看2000到2005年期间..."
光谱仪的嗡鸣声在法医实验室格外刺耳。傅沉将颜料样本放入检测舱,屏幕突然跳出红色警告:检出联苯胺衍生物及异常血红蛋白结构。
"这不是普通油画颜料。"他对着电话说,"凶手用血红蛋白改性剂混合绘画介质,成分与RT-512载体蛋白相似度87%。"
电话那头,程临的声音混着美术馆嘈杂的背景音:"死者额头那朵'玫瑰',花瓣边缘检测到牙刷摩擦痕迹——和我们玫瑰血案第三受害者一样的强迫症清洁习惯。"
傅沉突然想起什么,调出玫瑰血案的物证照片。紫外灯下,苏雯指甲缝里的蓝色纤维与此刻光谱仪上的波形几乎重叠。
"凶手在重现犯罪元素。"他对着话筒说,"但加入了新变量..."
程临打断他:"来地下室!有发现!"
美术馆地下储藏室堆满落灰的画框。程临站在梯子上,手电光照亮通风管道内侧:"看这些刮痕——有人最近从这里进出。"他的光束停在某处,"还有这个。"
傅沉爬上梯子。通风管壁上有几道新鲜的划痕,组成一个歪斜的船锚形状,旁边刻着数字:4/7。
"第西个。"程临的呼吸喷在傅沉耳畔,"前面三个在哪里?"
回到展厅,傅沉重新检查死者画作。在《暴食》一角的颜料层下,紫外灯照出隐藏的船锚标记;《嫉妒》的画框背面有用指甲刻出的"2/7";《懒惰》的颜料管中被塞入张小纸条,写着"第三个在阳光下"。
正午阳光首射进天窗时,程临突然冲向《》画作。调整展示角度后,画中镜子反射的光斑正好落在展厅消防图上——红点标注着员工休息室。
休息室的储物柜锁被暴力撬开。柜子里整齐摆放着三个玻璃瓶,分别装着红色、蓝色和黄色液体。程临用检测笔触碰红色液体,仪器立即发出刺耳警报:"RT-512变体,气雾传播型。"
傅沉的手机震动。技侦科发来齐明的履历:2003年毕业于长青中学附属美术班,班主任正是张永文的妻子。
"不是模仿犯罪。"傅沉将玻璃瓶装入证物箱,"是延续仪式。"
程临突然指向窗外。马路对面的咖啡厅露天座,一个戴渔夫帽的身影正举起咖啡杯——他手腕上的船锚纹身在阳光下闪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