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出现新的情节:
「晏婴回到朝廷,向齐景公建议:"主公,民间诚信之风可贵,不如在市场立'诚信碑',表彰诚实经商的商户,以带动整个商业风气。"」
"这便是齐国后来推行的'诚信立市'政策的由来。"魏舒说道,"使齐国成为了列国商人最愿意前来经商的地方。"
天幕上的影像再次变换:
「这次是在晏婴的私人书房。他正在批阅文书,突然发现一份奏章中提到有大臣在暗中结党营私。但这位大臣平日与晏婴交好,还曾送过重礼。」
"啊,这是'大义灭亲'的故事。"东郭牙说道,"晏相国当时是如何处理的?"
画面继续展示:
「晏婴将那份礼物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并在朝会上直接指出了这位大臣的不当行为。他说:"君子之交,不在礼物之重,而在道义之公。位居相位,更应以国事为重。"」
"正是这种刚正不阿的品格,使晏相国能够在相位上持续数十年而不衰。"赵衰感慨道。
就在此时,天幕上又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场景:
「晏婴已经年迈,但仍然每日在家接见求见的贤士。有一天,一位衣着破旧的年轻人前来求见,府中的仆人想要将其拒之门外。晏婴得知后,立即亲自出迎,还请这位年轻人到书房长谈。」
"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了齐国的重要大臣。"高无双补充道,"晏相国真是慧眼识人啊!"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展开,这次的场景更显庄重:
「齐景公的宫殿中正在举行隆重的朝会,各国使节都已到场。晏婴站在大殿中央,正在进行他著名的'治国十论'演说:"治国之要,首在安民;安民之道,首在省费;省费之本,首在礼制..."台下的各国使节都在认真记录。」
"这便是流传至今的'治国十论'了。"田开疆感慨道,"我还记得当时在场,听完这番论述,连楚国使节都赞叹不已。"
孔子的弟子子贡补充道:"夫子曾说,晏平仲之论治国,可谓集百家之长,总结出了最实用的治国之道。"
画面随即转换:
「晏婴正在和一群年轻官员在花园散步。突然,一只蝴蝶停在了他的肩上。晏婴指着蝴蝶对年轻人们说:"你们看这蝴蝶,看似柔弱,却能随风起舞。治国亦是如此,刚柔并济,方能长久。"」
"这是相国晚年最爱用的比喻。"管需解释道,"他常说治国如同自然,要懂得因势利导。"
画面继续推进:
「画面中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场景。齐景公病重,召见晏婴入宫。景公说:"寡人有一事相托。"晏婴俯身聆听。景公继续道:"齐国江山,就托付给你了。"晏婴动容地回答:"臣不敢居功,但必当尽心竭力,守护齐国。"」
"这是齐景公驾崩前的场景。"叔孙豹说道,"正是晏相国的辅政,使得齐国度过了权力交替的动荡期。"
天幕上的景象再次变换:
「新君即位后的第一次朝会。年轻的齐晋侯显得有些紧张。晏婴站在他身边,轻声说:"君王之道,在于任贤使能,而不在于事事亲躬。主公但需平心静气,臣等自当竭力辅佐。"」
"晏相国真是善于安抚君心啊。"魏舒感慨道,"这番话既给了年轻君主信心,又点明了为君之道。"
就在此时,画面突然转向一个更加温暖的场景:
「晏婴的私人花园中,他正在教导自已的孙辈。老人家慈祥地说:"我们晏家世代为相,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因为我们始终记得'位居相位,要为百姓谋福'这句话。"」
"这就是晏氏家训的由来吧?"东郭牙说道,"难怪晏家能够持续在齐国位居显要。"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
「年迈的晏婴躺在床榻上,身边围满了哭泣的家人和门客。他却神色平静,说出了最后的嘱托:"治国如栽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望你们继续为齐国、为百姓做些有益的事..."」
天幕上的最后画面渐渐散去,竹林中的众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感慨。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新的影像:
「画面展示了晏婴去世后的齐国盛况。集市上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田间农夫耕作,粮仓充实;军营中将士操练,秩序井然;学堂里学子们正在研读晏婴的治国之道。」
"晏相国虽逝,但他的智慧却永远留在了齐国。"孔子的弟子有若感慨道。
就在此时,天幕上又浮现出一段文字:
「天下治国之道,文武之道,民生之道,皆可在晏子身上寻得答案。他以身材之短,却成就了思想之高;以地位之显,却始终不忘为民之责。」
"说得好啊!"魏舒击掌赞叹,"晏相国的一生,可谓为后世树立了完美的典范。"
画面继续展开:
「镜头扫过齐国各地。在城门口,竖立着一块刻有晏婴箴言的石碑;在市集上,商人们遵循着他制定的诚信规则;在军营中,将士们按照他改革的军制训练;在朝堂上,大臣们依然按照他的建议议政。」
"这便是真正的千秋功业啊。"赵衰感慨道,"不在于修建了多少宫殿,而在于留下了多少治国智慧。"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景:
「一群儿童正在晏婴的画像前听老师讲述他的故事。老师说:"记住孩子们,一个人的高度,不在于他的身材,而在于他的胸怀。晏相国虽然身材矮小,但他的智慧和功绩却高于常人..."」
天幕渐渐消失,竹林中的光影重归平静。众人久久不愿离去,仿佛还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
东郭牙最后感慨道:"观晏相国一生,可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的谏言总是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他的建议常常朴实,却直指本质。这或许就是真正的智慧吧。"
叔孙豹点头附和:"正是。他教会了我们,治国之道,不在于花哨的辞藻,而在于实实在在的作为。这份智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