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
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 > 第25章 清风书斋

第25章 清风书斋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
作者:
是发财树吖
本章字数:
8318
更新时间:
2025-01-04

林兮瑶与林正德来到书斋时,没看到林文德与林盛辉。两人也不想贸然去寻人,怕错过了,于是准备在书斋的旁边安静等待他们。

林兮瑶本是想进书斋看看的,可被林正德一把拉住了:“丫头,你干啥去?这书斋可不是玩耍的地方。”

林正德一脸严肃,目光里透着不容置疑的神色,在他看来,书斋是个庄重所在,是读书人们钻研学问的圣地,可不能让丫头进去嬉闹打扰了。

林兮瑶看林正德说的一脸郑重,又不能告诉他,她只是好奇书斋里面会卖些什么书籍,是不是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可又无法给林正德解释她怎么会认识字,只得陪着林正德在书斋门口等待。

她心里别提多郁闷了,暗暗想着,想她林兮瑶以前几时会想去逛书店了,现在难得有了这份兴致,还不让了,可真是够憋屈的。哎!

林兮瑶他们俩自认为没挡着书斋门,不耽误别人进出,却不知道他们俩有多显眼。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跟读书相关的是有着深深敬意的,所以哪怕是歇脚的路人,也不会选择在书斋门口长时间逗留。周围路过的行人看到他们站在那儿,有的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微微皱眉。

林正德对着迎来的那些异样目光,试图用和善的神情来化解旁人的疑惑与不满。

而林兮瑶却不一样,她可不管那些,直直地就看回去,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直到对方被她看得尴尬不已,只能悻悻地转头看向别处。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至理名言。

林正德无奈地看着她这般模样,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虽然读过几年书,但是只是让他多识得几个字,并未有多少学识。后又凭借着几分机灵,在镇上布庄找了份活计。

这份工作在桃花村看起来还算体面,但说到底都是服务他人的营生,他平日里做得最多的就是笑脸相迎,长久下来,腰板都没直起来过。

可这丫头,就这么无所畏惧地与人对峙,这个胆大的性子,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林正德不知道的是,在书斋对面的茶楼二楼,有一桌人也正关注着他们。

“李掌柜,你看那是不是正德那家伙?” 那个 20 来岁的年轻人疑惑地问道。他看起来面容清俊,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衫,此时正皱眉看着书斋门口的父女二人。

被叫做李掌柜的,面容和善,脸上总是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看着就是个好打交道的人。他顺着青年所指的方向一看,目光落在那书斋门口的熟悉身影上,顿时笑意更浓了,嘴角微微上扬,笑道:“嘿!还真是他。”

李掌柜旁边的张掌柜也看到了,诧异道:“他怎么会在这里?我记得他因为农忙,抢收,请了好几天假期,现在不在家帮忙,还是在书斋?这可有点奇怪了。”

“我记得他家有个读书人,他或许是来此为其弟购置些书籍。” 那个李掌柜猜测道。

“对对对,我也记得,是他三弟吧!好像还是个秀才。农家出个读书人不容易,那难怪昨天又带话说今天还得续假一天。这又是在书斋,那肯定因为他三弟读书的事儿脱不开身。” 张掌柜这话说的绵里藏针,看似为林正德开脱,实则挖坑。这自古以来,做老板的,都是希望员工将工作放在第一位。

旁边几个大掌柜都人老成精,都心里明白他话里有话,却也都只是默默交换了一下眼神,并未多言。

果然那年轻人一听,就微微变了脸色,眉头皱得更紧了些,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满,说道:“这林正德说家中农事繁忙,我爹爹心善,想着抢收是农家的大事,也允了他的假。现在农忙结束了,他还这般散漫,如此不顾布庄事务,我看报给爹爹的小掌柜名单,我们还要再斟酌斟酌,咱们要把机会留给那些一心为了布庄鞠躬尽瘁的人。”

李掌柜听到年轻人这话,赶忙劝道:“少东家,这林正德平时做事也算勤勉,东家对他也颇为赏识,这个决定,是否要慎重一点。要不我把林小子叫上来问问,或许是有什么隐情也说不定。”

而张掌柜却打断道:“少东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林正德这般行径明显是懈怠工作,若人人都如他这般,咱们布庄还如何经营?此时叫他上来,难道是要让他巧言令色为自已开脱吗?”

李掌柜看到张掌柜如此激动,知道是这次上报的小掌柜名单里面没有他侄子的名字,想借此事将林正德拉下马,他侄子就有机会上位了。

但他又不想想,凭他当了这么多年大掌柜,他侄子都没提拔上来,还能不明白其中缘由。一个捧高踩低,以貌取人,品行不端的人,就他自已就撞见好几回,对着一些穷苦人就趾高气昂地呵斥,他们开门做生意的,本应和气生财,如此作为只会赶走客源。说了好几回也不见改正,要不是他是张掌柜的侄子,他早就想让东家将其辞退了。

而林正德心思缜密,人也精明能干,天生适合在这布庄之中周旋应对各类事务。难得的还能识得几个字,说话办事都透着一股圆滑,东家、李掌柜是很看好他的。

可他看着少东家的脸色,终究没再开口求情,到底林正德只是一个伙计,不是自已的至亲之人。

这边林正德并不知道茶楼里那几个人正议论着自已,并几句话就否定了他平时的努力。

他只是和林兮瑶在书斋门口耐心地等待着,时不时往来书斋路里面张望着。

终于,林文德与林盛辉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林兮瑶看着林盛辉那时不时露出的傻笑,就知道他们的收获肯定颇为不错。

双方人会合后,林兮瑶将赵大夫关于怀山药的叮嘱给林文德复述了一遍,好让他有个全面了解,找相关书籍也有个参照。

然后林兮瑶也不顾林正德都快使抽筋的眼色,拉着林文德的衣角就进了书斋。

一踏入书斋,便有一股古朴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室内光线略显柔和,皆因那糊窗的绵纸,将外界的刺目阳光筛滤成了一片温润的光晕。

正中央摆放着数张厚重的梨木书桌,桌面泛着幽沉的光泽,显然是被无数双手过,其上整齐地放置着文房四宝。

四周环绕着高大的书架,皆是由檀木打造而成,散发着幽微的香气。书架从地面直抵天花板,层层隔板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经史子集琳琅满目。古籍的封面多为蓝布或黄绫装帧,有的因岁月侵蚀而略显斑驳,却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线装书的书脊上,书名以小楷题写,规整而娟秀。

其间,还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些精致的书函与书盒,盒面上绘有山水花鸟或名人诗词,精美绝伦。

在书斋的一隅,,设有一个小小的博古架,有温润的玉琮,有古朴的青铜爵,还有色彩斑斓的瓷瓶。一旁的香几上,放置着一尊小巧的宣德炉,炉身造型典雅,炉盖上镂空雕刻着祥龙戏珠的图案。炉内焚着一撮龙涎香,轻烟袅袅升起,弥漫在整个书斋,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一抹幽远的韵味。

靠近窗户处,摆放着一张矮几和两个蒲团。

说实话,林兮瑶有被这书斋内的景象所震撼,她没想到一个偏远小镇的书斋,都有如此丰富的藏书与雅致的布置,是她小瞧了这一方天地。

林文德看到她惊叹的神情,低声对她说道:“这清风书斋与落水县城的清风书斋实则是同宗同源,取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之意,旨在为读书人营造一种宁静致远、心无杂念的氛围。

落水县城的清风书斋以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书斋,远没有现在这么规整大气且藏书丰富。当年清风书斋主要业务不是卖书,而是为一些贫困学子提供租赁书籍,或者雇佣贫困学子抄录一些启蒙书籍或者孤本善本以作留存副本。

当然这租赁书籍一事,在当时是备受争议的,毕竟在传统观念里,书籍乃圣物,只应被珍藏研读,随意租赁恐有亵渎之嫌,且担心书籍在流转过程中受损或遗失,亦有人质疑此举会让学子们因可租赁而懈怠于买书收藏知识,不能真正将学问内化于心。

但是据说,现今的穆首辅年轻时,家中也是一贫如洗,常常为了购置笔墨纸砚而发愁,更别说拥有大量的书籍了。这清风书斋的租赁及抄录事务让他得以度过求学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

那时的他,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异禀,几乎每隔两天都会来租赁不同的书籍,从而实现了知识量的大量积累。遇到珍贵的孤本,他便会参与抄录工作,在一笔一划间,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赚取些许酬劳以补贴家用。

也是靠着清风书斋的助力,他的学识日益精进,为日后在科举之途上一鸣惊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因如此,随着穆首辅在科举路上的一路顺遂、平步青云,清风书斋也不再是被人诟病质疑、门可罗雀,而是备受推崇敬仰、门庭若市。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书斋,逐步成长为一方文化盛地,其影响力也辐射到了更广泛的区域,成为众多学子心目中的圣地,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随着穆大人科举一路高歌猛进,这个书斋也沾了祥瑞之光,一路开到了京城去了。现在清风书斋就成了全国最大的书斋之一了,其格局都有了大家风范。”

林兮瑶听完,对林文德口中的穆大人钦佩不已,这是什么神仙级别的学霸啊,还过目不忘。这名人效应,一个人竟能凭借自身的成就与影响力带动一方文化事业的崛起与兴盛。

她更对清风书斋的创办者肃然起敬,在这个时代,传统观念犹如坚固的壁垒,横亘在文化传承与普及的道路上。多数人固执地认为,书籍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思想精髓,理应为少数有财力和地位者所珍藏,仅供他们在静谧的书斋中虔诚研读。将书籍出租,无疑是对这种神圣性的冒犯,仿佛是将圣洁的知识殿堂敞开大门,任人随意进出,有失庄重与尊严。

清风书斋的创办者却独具慧眼,以独特的视角洞察到了时代的需求。这不仅需要敏锐的商业头脑,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寒门子弟这一庞大而又被忽视的潜在市场,还需要非凡的勇气与魄力,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重重枷锁,不惧世俗的压力与质疑,坚定地推行自已的理念。

林兮瑶相信,哪怕没有穆首辅,清风书斋也一定会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个时代,寒门读书太艰难了,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往往缺乏足够的书籍资源,只能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知识的执着苦苦支撑。哪怕有一点机会,他们都会如饿狼扑食般紧紧抓住,拼命汲取知识的养分,期望能改变自已和家族的命运。

所以清风书斋能够成功,应该不仅仅是穆首辅光环的加持,应该还有众多寒门子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作为坚实根基。只是这其中穆首辅的传奇经历太过耀眼,大家才容易将清风书斋的崛起主要归功于他一人。实则,是无数寒门学子用他们对知识的热忱,用他们在书斋中日夜苦读的身影,共同铸就了清风书斋的辉煌。

林正德在伙计的引导下,径直走向摆放农书的区域,仔细翻看着农书,查找关于种植怀山药的事情。

这边,林兮瑶则被正中间书架上摆放的启蒙书《千字文》吸引了目光,她看着价格不一的千字文,由几十文到几百文不等,有些疑惑的看向身旁的书斋伙计。

那伙计并没有因为她是小孩就敷衍了事,耐心地解释道:“《千字文》有不同的版本呀,有的含有精美细致的插图;或者是由书法名家抄写,那字本身就堪称艺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样的版本自然就会贵一些。一般的普通版本,就是单纯用来给孩童启蒙识字用的,没那些额外的讲究,就 25 文一本。”

林兮瑶心动了!林兮瑶放弃了!她还是等卖了酒方后再来买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