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丫的记忆中,一直觉得自已没去过落水县城。可实际上,早在她还在柳氏肚子里的时候,周母就带着柳氏、大伯母王氏一起去过那儿了,这么说来,也算是她变相的去过了。
还记得那年,苏静淑她们家透露出了想要结亲的意思,这可是关乎家里小三终身大事的重要事儿,毕竟周母那是相当重视,便带着柳氏、王氏一起到落水县城,想着当面瞧瞧苏静淑这姑娘的人品到底咋样。
周母对林文德的偏爱,家里谁看不出来呀。人有亲疏,手有长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好在林昭海跟周母,在大事儿上是很拎得清的,尽量一碗水端平,不会让其他子女觉得太过委屈。
所以林家在集全家之力供林文德读书十几年,大家还这么和谐相处,也是挺难得的了。除了林文德本身情商高、会来事,读书也格外刻苦用心,林家人众人又都比较质朴外,与平时林昭海和周母的处世之道也是分不开的。
周母她们来的那天,巧的是,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 “洛仙祭典”。于是她们在看完苏静淑后,她们仨就一同进了洛水祠。
好家伙,那场面简直太壮观了,人山人海的,人们摩肩接踵,到处都是前来参加祭典或是纯粹凑个热闹的人。大家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就跟那锅里煮的饺子似的,没一会儿的工夫,周母与两个儿媳妇就走散了。
不过她们倒也没太慌张,毕竟出门前早就商量好了,要是走散了,就在洛水祠门口的那棵大槐树下集合。那棵大槐树可真是长得枝繁叶茂的,站在老远的地方一眼就能瞧见,只要朝着那个方向去,肯定能找到彼此,所以就算一时走散了,心里也还算踏实,各自便不紧不慢地在人群里慢慢挪动着,往约定的地方赶去。
就在周母往洛水祠门口大槐树下走的途中,碰到了一个算卦的老者。那老者一头白发如雪,身上穿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道袍,正端端正正地坐在卦摊后面呢。周母刚看完未来的小儿媳妇,心里头正琢磨着家里的事儿呢,这会儿也是鬼使神差的,突然就想算一卦,于是就抽了一根签。
签上写着:“祥光瑞彩映家门,福泽灵童降此辰。六载劫波途遇险,安然度厄运昌臻。功成业就青云路,财旺名高富贵身。自此林家兴骏业,荣华昌盛耀乡邻。”
这签文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有福娃今年会落入林家,不过这福娃在六年后会遇到一劫,要是能顺利度过的话,往后那可就是一帆风顺了,而且还能带着林家一路高升呢。
听到这话,可不把周母高兴坏了。连连说这算卦的算的准,脸上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那皱纹里似乎都透着喜悦呢。
她大儿媳妇、二儿媳妇都怀着孕呢,这会儿听了那签文里说有福娃要落入林家,可不就觉得这卦象正应了当下嘛,可不是算的准。无论这个福娃说的是谁,那都是她亲亲孙子啊!一向节约的周母,高高兴兴的掏了10文钱。
虽说卦象后面也说有一劫啥的,周母并不太放在心上,毕竟那都是六年后的事儿了呀。你让她怎么去防备六年后的未知呢。
可谁能想到啊,就是那一年,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孩子先后出生,生的都是个女儿,分别就是林兮瑶、林悦瑶。
周母到不是对孙女有啥偏见,毕竟那老头也没说福娃就一定是男孩。只是,在周母的观念里,女儿家以后总归是要嫁出去的,怎么能带着林家高升呢?难道她有个孙女以后会嫁的特别好?连带着她们林家也水涨船高?她是怎么都想象不出来的。
周母还暗中关注了两个孙女很久,平日里就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她们的一举一动。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发现家里并没有因为两个孙女有啥特别的变化,两个孙女也是普普通通的小丫头,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特别是林兮瑶,在落水以前,那就是个整天都低着头,沉默寡言的小姑娘。
走路总是沿着墙角,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见了人也只是怯生生地问个好,便又赶紧低下头去,仿佛周遭的一切都能让她感到害怕和不安似的。
平时做什么事儿都唯唯诺诺的,怎么看,也不像有福的样子。
久而久之,周母也就越发觉得那算卦的话不靠谱。
所以,周母就觉得自已当时肯定是遇到骗子了,还为当时算卦解签花费的那 10 文钱心疼了好久呢,打那之后,就把这签文的事儿给抛到脑后了,再也没当回事儿过。
今天下午,她发现大丫、三丫开始自发收拾家里的地窖,家里的地窖是用来存放粮食以及一些过冬的储备物资的,按往常的习惯,现在还没到打扫的时候呢。
大丫、三丫平时确实是勤快,不过那是在长辈安排她们做事儿的时候,她们不推脱,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交代的任务。
可要说她们主动去想一些还没安排的事儿,并且提前做一下准备工作,那可就少见了。毕竟她们年纪还小,平日里大多就是听从吩咐去干活,很少会自已主动去操心这些,所以今天瞧见她俩自发去收拾地窖,周母心里还挺意外的。
寻思着,这俩丫头好像变得不一样了,变得更懂事、更有心思了呢。
所以周母就好奇地跟到地窖,想看看她俩到底在干啥,没想到,无意间听到了大丫、三丫的谈话。
周母听着大丫、三丫说着林兮瑶落水时的遭遇,那描述得是绘声绘色,讲的头头是道,根本不是她们这个年纪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结合着林兮瑶落水醒来后的一些变化,周母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六年前的那个签文。
周母大字不识一个,当时为了记住这个签文,可是默默在心里念叨了好久,本以为随着时间流逝,早就把这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人的记忆就是这么奇怪,有些事情,你可能觉得你已经忘记了,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却会突然冒出来,如同被唤醒了一般,并且越来越清晰。
周母没打扰大丫、三丫,又悄悄的退了出去。所以林雅瑶、林悦瑶都不知道她们将林兮瑶的底漏完了。
周母念叨着 “六载劫波途遇险,安然度厄运昌臻” 这两句话,心里头不住地犯嘀咕,这个劫是不是就应在了二丫落水这事儿上啊?当时二丫掉进水里,那可真是凶险万分,差点就没了小命,一家人都吓得不轻。
可若真把这当作是签文里说的劫数,那二丫现在不也算是安然度过了嘛,难不成往后就能如签文所言,二丫就是林家的福娃,厄运消散,从此顺风顺水,还能带着林家一路高升?
周母思绪万千的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在林兮瑶的强烈提议下,柳氏在征询过周母的意见后,取出两根挖掘时,碰出伤疤的山药,按照林兮瑶的口述,煮了一份山药粥,全家人都好奇地围坐过来。
林兮瑶提出这个建议,一方面,在她的观念里,好东西应该自家人先享用,毕竟这山药是自家人辛苦挖出来的,得先让一家人尝尝鲜,多余的才会拿去售卖换钱,可显然林家人之前不这么想,以往都是优先考虑能卖出去换钱的部分,自家即便留也是留很少的量。
另一方面,她心里头也存了个小心思,想看看周母对自已的态度到底如何。
按最终结果来看,周母对自已的包容度还挺高的,不仅没有反对煮山药粥这事,还挺支持的样子,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周母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也许是这段时间自已的一些表现让周母另眼相看了,又或许是别的什么缘由,但总归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
林兮瑶走之前,倒是又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山药也是有种子的,就是山药豆,山药豆也是可以用来种植的,只是可能效果没有直接用山药块茎种植好。毕竟山药豆种出来的山药,在产量或者品质方面,相较于用山药本身作为种源来说,或许会稍逊一筹。
但是林家昨天选出来的品相好的山药,也就 200 来斤,一亩地种植所需要的量大概在200-300斤,也就是这留下的山药勉强够一亩地的。按照昨天晚上众人商量的开荒面积,这些根本不够。那其实山药豆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要是收集起来好好利用,来年没准能多种出不少山药。
所以,她走的时候,对着周母说道:“祖母,我们昨天挖山药的时候,发现地面的藤蔓上有长着一些小小的、圆圆的东西,这个可能是山药的种子。今天要不让大丫姐姐她们去把那些东西都收集起来,万一是种子,那可不能浪费了。”
周母先是微微一愣,不过很快,她脸上就浮现出了笑容,满是赞许地看着林兮瑶:她就说这二丫是个有福气的,看,看,这不又发现一个都没留意到的事儿。
笑着说道:“二丫呀,你这小脑袋瓜可真灵。你说得对,万一是种子,那可真是不能浪费了呀,这要是留好了,来年多种些山药,咱家的日子可不就能宽裕不少嘛。等会儿呀,祖母就去叫大丫她们,让她们仔细地把那些东西都收集起来,可不能落下一个。咱二丫如今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净给家里出好主意。”
林兮瑶听了周母这话,一阵肉麻。心想:祖母,还是那个不苟言笑的模样适合你。你这夸人的话说得她汗毛都竖起来了,怪不自在的。没看周围人看她的眼神都不对了。林兮瑶不是个怕被夸的人,但是一个平时严肃又内敛、不怎么把夸赞挂在嘴边的人,突然这么大肆地夸,她也着实有些招架不住呀。
早饭过后,一行人收拾妥当,由林正德、林文德、林盛辉各自背着背篓,背篓上面还盖着稻草,外人无法一眼看到背篓里是什么东西。
林兮瑶从记忆里巴拉出来,从村里到青山镇是有牛车的。这个牛车不是每天都有,每逢一、五、九号才会有两趟,来去各一趟。不巧,今天这三个日子都不是。她们就只能腿着去了。
不过,林兮瑶觉得,就算是今天有牛车,林家人估计也不会坐。倒不是说他们舍不得这几文钱,而是,他们怕他们背篓里的东西被旁人瞧见了。林家人穷,桃花村的人也穷,穷人是不敢把什么好东西露在外面的。
这边,林兮瑶随着林正德、林文德、林盛辉往青山镇的方向走去了,身后是小胖子林盛轩扯着嗓子哇哇大哭的声音。
是的,小胖子又挨揍了,他也是个不服气的性子,哪怕挨揍,他也拼命的想跟着一块儿去青山镇。
上一次去落水县城,他起床时,人都走了,虽然当时心里委屈,哭闹了一番,但闹闹也就算了。
但是,今天,人就在他眼前,眼睁睁地看着爹爹和姐姐要出门了,他可就按捺不住了,那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说什么都要跟着一起去,所以他的牛脾气也上来了,任周围人怎么劝,柳母怎么呵斥,他就是要跟去。
连周围的邻居听到这动静,都纷纷探出头来看热闹,有的在那儿小声嘀咕着这小胖子的倔劲儿又上来了,有的则是笑着摇摇头,觉得这孩子真是拿他没办法。他们都习惯这小胖子一天哭三回的节奏了。
可林盛轩哪管这些呀,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哭闹,边哭还边喊着:“我就要去,我就要去嘛,为啥不让我去呀……”
那喊声在村子里回荡着,显得格外响亮。
所以,林兮瑶就听到身后那声声不间断的哭喊,心里既觉得这小胖子好笑,又有点无奈。
林兮瑶左右看看,每人都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又看看自已的小身板,默默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