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都城的穆老大人,并不知道偏远的落水县小县城,有个 6 岁的小女孩,将他主导推行的这条政令理解得这么透彻,并对他推崇备至。
就连他儿子都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推行如此费力不讨好的政令,要知道城门的收入往往是进了地方官府的私囊,朝廷并不直接管控,而如今他却主张将这部份收入都给减免了,岂不白白得罪人。
而他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只是碍于他老师的身份,要么碍于身份站队不得不推行,要么表面上应承附和,均难以真正领悟其用心良苦。
他毅然决然地推动实施,但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暗中的抵触也如潮水般向他涌来。那些老狐狸难道真的不能理解他推行这个政令的深意么,当然不是。他们反对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这个政令本身,而是那些老狐狸看到了这个政令之下,他与当今圣上改革的决心。为了这次改革,他与圣上经营准备了几十年,从暗中选拔培养新锐官员,到逐步渗透影响关键部门,从对各地民情的细致调研,到对旧有体制弊端的深入剖析,每一步都精心谋划、如履薄冰。他们试图打破长久以来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革新朝政积弊,为大乾王朝注入新的活力。这个政令只是投石问路,旨在试探各方反应,以便后续能更精准地推进改革方略。可怜他如今身边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看懂他与圣上布局之人!
此时,穆景渊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锦缎长衫,身姿挺拔,步伐沉稳,虽年仅八岁,却已隐隐有了几分世家子弟的风范。他恭敬地走到老太爷面前,深深地行了一礼,道:“祖父大人安好。”
老太爷微微点头,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在孙子身上细细打量,这是他为家族也是为朝廷预定的继任者。改革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然而,如果没有合适的后继者传承他们的理念与事业,那么这个改革很可能半途而废。在这复杂多变的朝堂与江湖之中,诸多势力相互交织、明争暗斗,改革的推进本就举步维艰。唯有培养出一位兼具智慧、勇气、担当且能洞悉全局的继任者,才能在他们这些先驱者逐渐退场之后,继续扛起大旗,让革新的浪潮彻底涤荡旧有的腐朽与弊端。否则,那些反对的势力必定会在他们离去后疯狂反扑,使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穆老太爷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道:“渊儿啊,祖父本不欲让你如此早便涉足朝堂这趟浑水。你虽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可到底年纪尚幼,祖父实是想让你在这安稳的府中再多享些年少无忧的时光,潜心修学,待你年岁渐长,阅历更丰,再入那波谲云诡之境,也可多几分从容与把握。”
穆景渊微微垂首,恭敬地听着,却也忍不住轻声问道:“祖父,既如此,为何如今又要孙儿回乡?”
穆老太爷踱步片刻,神色凝重地说道:“一来,你确实天资卓越,有远超常人的沉稳与睿智,祖父对你寄予厚望,相信你日后必成大器。二来,如今改革风云乍起,各方暗流涌动,局势愈发凶险难测。朝堂之上,奸佞之徒虎视眈眈,伺机而动,祖父怕你在这漩涡中心,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险境。回乡之后,你可远离这是非之地,安心读书,磨砺自身,待时机成熟,再重返京城,那时想必大局已定。”
穆景渊心中虽对一人回乡有着一丝忐忑与不舍,但仍坚定地点头应道:“祖父深谋远虑,孙儿明白。孙儿定不会辜负祖父期望,回乡之后定当刻苦攻读。”
穆老太爷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好,好,渊儿能有此觉悟,祖父甚感欣慰。此去路途遥远,你且多加小心,遇到何事都莫要慌乱,记得祖父的教诲,以沉稳之心应对一切。此次归乡备考,可于途中、于乡中,多察多思,好好看看这次政令的实施成效与民间反响。"
老太爷微微仰首,轻缓地捋着那花白的胡须,神色凝重而又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我大乾王朝千秋之根基,归根结底在于黎民百姓。那落水县偏居一隅,远离都城,恰是因了这份偏远,方能更真切地透过政令推行之后那些极易被人忽视的细微变化,以及百姓们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映射出我朝隐藏于深处的诸多问题与尚未被发掘的潜力所在。渊儿啊,你需凭借你的双眼,去探寻、深入思考,万不可被浮于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误导。祖父期待着你归来之时,能够呈上一份满意的答案,那祖父以后也便可安心将这些的重任逐步交付于你。”
穆景渊认真聆听,将祖父的教诲一一铭记于心,他深知祖父此举的重大意义,也从祖父的神情话语中感受到了那份凝重与希冀。不仅仅关乎家族兴衰荣辱,更牵系着大乾王朝的命运走向。现在他或许也还没能理解祖父的全部深意与布局谋划,但既然祖父相信他,他也便会将这份信任化作前行的动力与勇气。
穆景渊微微抱拳,恭敬地向老太爷行礼道:“祖父放心,孙儿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祖父的信任与期望。孙儿此去,会以一颗赤诚之心,去感受民间的冷暖,去剖析政令的利弊,定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仔细梳理,待归来时,呈与祖父。” 说罢,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清澈,那眼神之中,已隐隐有了几分壮志凌云的气魄。
老太爷望着眼前这年少却志存高远的孙子,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他点头微笑道:“去吧,渊儿,祖父静候你凯旋而归。”
穆景渊再次行礼,而后转身,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离去。那背影在老太爷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却仿佛带着无尽的希望与力量,向着那未知而充满挑战的远方坚定地前行。
......
穆景渊返回他的庭院住处,穆家如今的当家夫人,穆景渊的母亲,莲步轻移上前道:“渊儿,为娘听闻你祖父寻你,你祖父可是有改变主意之意?”
穆景渊微微摇头,恭敬地回道:“母亲,祖父并未改变主意。祖父只是对孩儿多有教诲与期许,他期望孩儿此次归乡备考,能于途中及乡中用心体察民情,深入探究祖父所推行政令的实施成效与民间反响。”
穆夫人听闻,眉头微微皱起,眼中满是担忧之色:“渊儿,你不过才八岁,这世间险恶,祖父怎可让你独自去面对这些?为娘实在是放心不下。那朝堂之事,为娘虽不太懂,但也知晓你祖父推行的政令得罪了不少人,如今暗流涌动,你这一路上万一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 说着,她轻轻拉住穆景渊的小手,那双手微微颤抖,尽显内心的不安。
穆景渊宽慰道:“母亲,您莫要担心。祖父定会安排妥当,且孩儿也不是毫无自保之力。祖父之意,是想让孩儿早早历练,日后方能承担起家族的重任,这也是为了咱们穆家的长远。”
穆夫人轻轻叹了口气:“为娘知道祖父高瞻远瞩,可你是娘的心头肉,娘怎能不心疼?这归乡之路,山高水远,娘怕你吃苦,更怕有人会对你不利。你祖父到底为何如此着急让你去做这些?为娘实在是不明白。” 她的眼神中既有对儿子的慈爱,又有对穆老太爷安排的困惑与一丝埋怨。
穆景渊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母亲,说道:“母亲,孩儿明白您的担忧。祖父所行之事,皆非寻常人可及之境。他心怀天下,志在变革乾坤,每一步举措都饱含深意。孩儿现在亦还不能完全理解,此处也是祖父对孩儿的考验,只有通过考验,祖父才放心将此重任交付于我。孩儿虽年幼,然孩儿不惧,愿在这磨砺之中成长,在未知里探寻,以证自已堪当此任,不辱穆家之名,不负祖父之望。”
穆夫人看着儿子稚嫩却坚定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无法改变穆老太爷的决定,只能再次叮嘱:“渊儿,那你一路上定要紧紧跟随护卫,不可乱跑。到了落水县,也要尽快给娘来信,让娘知晓你的情况。”
穆景渊点头应道:“母亲放心,孩儿会照顾好自已的。”
穆夫人又细细叮嘱了一些生活起居和为人处世的注意事项,才让穆景渊回房休息,而她自已则站在庭院中,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久久未动。
“红绫,老爷回来了么?” 穆夫人询问身侧的大丫鬟。
红绫微微福身,轻声回道:“回夫人,老爷已经回府,目前正在书房与几位幕僚议事。”
穆夫人闻言,就决定去找他理论。老太爷她不敢忤逆,儿子舍不得。这穆启贤也太狠心了,儿子那么小一个人,都要独自回乡念书了,他居然还有心情在书房与人议事。
“对了,渊儿回乡之事,你且吩咐下去,让下人们仔细打点行李,莫要有所疏漏。日常洗漱诸物、常用药材亦不可有缺,冬日防寒之物也不能缺了,且莫忘了那羊脂玉制的温润手炉,再添上那用紫貂皮制成的暖帽与围脖。” 穆夫人回头对着红凌吩咐道。
红绫应道:“是,夫人。奴婢这就去安排。”
穆夫人莲步匆匆,径直朝着书房走去。
穆夫人来到书房门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情绪,才轻轻叩响了房门。
“进来。” 穆启贤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穆夫人推开门,只见穆启贤正坐在书桌前,与几位幕僚围坐在一起,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卷宗,气氛略显凝重。
“老爷,你怎么能如此狠心,渊儿才八岁,你就要他独自回乡备考,去面对那些未知的危险?” 穆夫人一进门便忍不住埋怨道。
穆启贤微微皱了皱眉,示意幕僚们先退下,待众人离开后,他站起身来,缓缓说道:“夫人,我知道你心疼渊儿,可这是父亲的决定,也是为了渊儿的将来,为了穆家的未来。如今朝堂局势复杂,改革之路布满荆棘,渊儿作为穆家的后继者,必须要早早历练,才能在日后的风雨中站稳脚跟。”
穆夫人走到穆启贤面前,眼中含泪:“老爷,我明白祖父的深谋远虑,可渊儿他还只是个孩子。你就不能和父亲说说,让渊儿再晚些时候去吗?”
穆启贤轻轻叹了口气,握住穆夫人的手:“夫人,父亲的决心已定,况且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心疼而耽误了渊儿的前程。”
穆夫人挣脱开穆启贤的手,略带生气地说:“前程?难道前程比渊儿的安危还重要吗?你可知道,如今父亲推行的政令已经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会不会暗中对渊儿下手?你想过这些吗?”
穆启贤看着穆夫人激动的样子,心中也有些不忍,但他还是坚定地说:“夫人,我这也是为了穆家。父亲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改革上,我们不能让他的努力白费。渊儿作为家族的希望,必须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你应该相信渊儿的能力,他虽然年幼,但聪慧过人,定能在这次历练中有所收获。”
穆夫人听了穆启贤的话,渐渐冷静了下来。她知道,穆家的家族使命和祖父的改革决心是无法改变的,而穆景渊也确实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潜力。
穆夫人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书房。她知道,从这一刻起,穆景渊就要踏上属于他自已的征程,而她只能在这穆府之中,默默地为儿子祈祷,希望他能早日平安归来。
在穆景渊回乡的前几日,穆府上下都在忙碌地为他准备行装。
终于,到了穆景渊出发的日子。清晨的阳光洒在穆府的庭院中,穆景渊身着一袭青衫,背着行囊,站在庭院中央。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护卫,个个神情严肃,严阵以待。
穆老太爷和穆启贤亲自前来送行。穆老太爷走到穆景渊面前,递给他一个锦囊:“渊儿,这里面装着一些应急之物和祖父的手书,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可打开锦囊查看。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
穆景渊接过锦囊,恭敬地说道:“祖父放心,孙儿记下了。”
随后,穆景渊在护卫的簇拥下,缓缓走出了穆府。向着落水县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