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春,旧金山唐人街的雾气卷着渔人码头的鱼腥,将 “远东侦探社” 的铜牌染成青灰。上午九点,一位身着貂皮大衣的俄裔贵妇叶卡捷琳娜?罗曼诺娃冲进事务所,手中捧着丝绒盒,盒内躺着一枚鸽卵大的钻石,钻石切割面竟刻着首尾相衔的 “子鼠” 纹,与首案中荣家琉璃灯的缠枝莲纹形成诡异的镜像。
“我的‘冬宫子鼠钻’被掉包了!” 叶卡捷琳娜的俄语口音混着威士忌酒味,“三个月前,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我用家族信托基金拍下这颗钻石,如今发现是赝品。真钻内藏着沙俄皇室的藏宝图,若落入樱花会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司徒墨接过钻石,用放大镜观察 “子鼠” 纹的刻痕 —— 槽内残留着日本特有的 “鱼胶漆”,与《纽约唐人街?亥猪债券案》中樱花会使用的粘合剂同源。骆英则发现钻石托座镶嵌的铂金底座刻着微型樱花纹,底座缝隙卡着半片胶片,内容是美军在日本的铀矿勘探坐标。方绮云调试紫外灯,钻石表面浮现出用俄语写的密语:“樱花会借宝石诈骗,资金购武支援关东军残部。”
更诡异的是,叶卡捷琳娜提到的拍卖行鉴定师卡尔?冯?施密特,曾是纳粹德国的宝石学家,战后突然以 “瑞士专家” 身份活跃于美国。司徒墨突然想起截获的暗电:樱花会正与纳粹残余合作,利用战后混乱的国际鉴定体系,用假宝石诈骗全球贵族,筹集复活 “关东军特别技术部” 的资金。
侦探社追踪到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保险库,发现 “子鼠钻” 的存放格内残留着特殊荧光粉 —— 与 1940 年代日本陆军研制的 “夜明漆” 成分一致。骆英在保险库通风口找到一枚刻有樱花纹的微型窃听器,听器内存卡记录着鉴定师施密特与樱花会头目的对话:“用沙俄宝石做饵,钓美国富豪的资金,再换苏联的铀矿情报。”
“这不是单纯的诈骗,是跨国间谍交易。” 司徒墨将内存卡交给方绮云,“樱花会利用纳粹技术伪造宝石,用藏宝图诱惑俄裔贵族,实则用资金向苏联间谍购买核武器情报。” 话音未落,保险库的警报突然响起,监控画面显示施密特正携带真钻逃离,其袖口露出 “子丑” 纹刺青 —— 正是《芝加哥唐人街?戌狗齿轮案》中樱花会技术组的残余成员。
追逐至拍卖行地下室,司徒墨在角落发现一台纳粹德国制造的 “宝石刻纹机”,机台上摆着未完成的 “子鼠” 纹假钻,旁边散落着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宴会请柬。方绮云破译出机器旁的密码本:“每颗假钻内藏微缩胶卷,内容为各国政要的洗钱账户,樱花会借此要挟西方势力。”
根据请柬线索,侦探社混入苏联代表团的晚宴。叶卡捷琳娜突然指着一位佩戴 “子鼠” 纹胸针的苏联武官,声音颤抖:“他就是三个月前在拍卖会上竞价的神秘买家!” 司徒墨注意到武官与施密特交换的名片 —— 名片边缘的樱花纹与钻石托座的铂金印记完全吻合。
“施密特,你的假钻技术该过时了。” 司徒墨突然用德语发难。施密特慌乱中撞翻香槟塔,塔底露出刻有 “子鼠” 纹的金属牌,牌面用俄语写着 “斯大林格勒兵工厂坐标”。骆英趁机扣押施密特的手杖,杖内藏着微型发报机,正在向东京发送 “宝石计划成功,铀矿情报到手” 的密电。
方绮云突然拉住司徒墨:“看叶卡捷琳娜的耳环!” 那对珍珠耳环的光泽与钻石折射角度形成共振,竟投射出樱花会在南美的武器仓库地图。此时,苏联武官突然拔枪,枪口刻着纳粹标志 —— 他竟是樱花会安插在苏联内部的双重间谍。
侦探社设局在旧金山渔人码头与樱花会交易。当叶卡捷琳娜拿出 “子鼠钻” 时,施密特突然引爆随身携带的烟雾弹,码头仓库的集装箱应声打开,露出堆满假宝石的货柜。司徒墨将真钻嵌入码头起重机的齿轮,钻石的 “子鼠” 纹与齿轮纹路共振,竟点亮了藏在集装箱底部的铀矿图纸 —— 图纸边缘用日文写着 “关东军地下工事坐标”。
“你们毁了‘鼠噬计划’!” 施密特嘶吼着扯开衣领,露出胸前的 “子丑” 纹刺青,“大日本帝国将用这些资金重建关东军!” 司徒墨将钻石拍在他面前:“你错了,真钻内藏的不是藏宝图,而是樱花会所有间谍的名单。” 钻石切割面渗出荧光墨水,显影出用俄、日、英三种文字书写的间谍网络,首位便是叶卡捷琳娜的名字。
日本投降一年后,方绮云从钻石托座取出微型胶卷,内容震惊所有人:樱花会与纳粹残余、苏联变节者合谋,用假宝石诈骗的资金购买了美军在日本的秘密武器库钥匙。叶卡捷琳娜哭着撕开伪装,露出樱花会的 “子” 字刺青:“我是末代沙皇的远亲,樱花会杀了我的家人,逼我用贵族身份行骗。”
骆英截获的最后一封密电显示,美国中情局(当时为战略情报局 OSS)早己监控此案,密电末尾写着:“允许司徒墨团队保留真钻,用其内部名单牵制苏联与日本残余。” 司徒墨将真钻交给美国联邦调查局,手中的钻石突然掉出父亲的便签,背面写着:“宝石非贵,人心为贵;子鼠闭穴,可镇三洲。”
一周后,东京巢鸭监狱的战犯收到匿名包裹,内有一枚刻着 “子鼠” 纹的假钻,钻内密语写着 “下一个目标:华盛顿纪念碑”。司徒墨打开父亲留下的木箱,箱底躺着最后一枚未刻纹的钻石,旁边压着苏联克格勃的加密信,仅一句:“樱花会的钻石网络,我们替你们拆了一半。” 木箱外的邮戳显示,下一段旅程的起点 —— 柏林墙的雏形,查理检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