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风云
两淮风云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两淮风云 > 第63章 晋见

第63章 晋见

加入书架
书名:
两淮风云
作者:
喜欢臭辣子的徐雨
本章字数:
4672
更新时间:
2025-06-17

所谓人不该死终有救。

因许海州的老婆李氏不会骑马,考虑到男女有别,一男一女同乘一匹马会招致别人闲话,因此,次日吃过早饭,韩卫国特地也套上一辆马车,并带上一些土特产,在分别接上韩卫华和许海州的老婆李氏后,三个人同坐一辆马车快速朝大杨庄飞奔而来。

将近大杨庄,远远便看见陈旺财两口子己经等在了村头,见面后,陈旺财告诉韩氏兄弟:杨都堂的三叔杨廷胜听说韩卫华要来,己经早早等候在了自己的岳父家里。

为了争取时间,招呼陈旺财两口子也坐上马车,大家一起往陈旺财的岳父家赶来。

闻听院外马声嘶鸣,陈旺财的岳父岳母连同杨廷胜一起从院内迎了出来,相互寒暄问候毕,并逐一介绍认识后,一应众人进到了屋里。

还没等坐下便听杨廷胜对韩卫华说道:“秀才侄儿,昨天听侄女婿陈旺财说你今天要来,这不刚吃过早饭,我就到这里专门等你来了。

昨天武军到家后,有不少达官贵人前来求见,都被武军令随行的官兵挡在了门外,你和他们不同,咱爷俩是老交情,走,我这就带你和卫国秀才去见武军。”

韩卫华听后,连忙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诚心诚意地感谢道:“三大爷,客气的话,我就不讲了,上次就是多亏了您带我到北京去恳求杨大人才救出了我二哥,今天又来麻烦您,实在不好意思的很。

从北京回来后,我就一首想着要前来看望您老人家的,可无奈的是,家中和村里的事一桩接着一桩,一件连着一件,即便今天过来,实不相瞒,除了我和我二哥要当面向杨都堂磕头谢恩外,还有一件人命关天的案子想烦请您老人家同我们一起,再次恳请杨大人出面相救。”

韩卫华话音刚落,就听韩卫国在一旁接过话道:“三大爷,其实,更应当感谢您的是我,要不是您当初带着卫华前去京城恳请杨都堂搭救,恐怕今天我根本不可能站在这里。

不怕您见笑,家里也没有什么贵重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今天来,我只带了几只鸡和一篮子鸡蛋,聊表寸心,还望您老人家笑纳。”

“卫国秀才这是说的哪里话?你是我们怀远汉民中的英雄,能为你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是我老头子的荣幸,区区小事,不必挂在心上。”

杨廷胜谦虚道。

一番客气过后,韩卫华即把去年夏天发生在韩家湾村的凶杀案,以及村民许海州有可能是被胡知县屈打成招蒙受了不白之冤,以及有证据证明凶手另有其人等等情况,大致向在坐诸人,尤其是杨廷胜老人讲述了一遍。

杨廷胜听过之后,似有些无奈地表态道:“二位秀才,看来这个忙我是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更何况还是事关人命的大事情。想必临来之前,你俩己经提前做好了相关安排,我老头子唯命是从便是,请放心,我一定在武军面前尽力帮助你们。”

遵照在家事先制定好的晋见方案,杨廷胜领着韩卫国、韩卫华兄弟俩以及许海州的老婆李氏朝自己家走来,老早就远远看见,在杨廷胜家的小院门前站着西名全副武装的威武士兵。

一起来到院门口,杨廷胜嘱咐李氏先站在院外稍等,而后带着韩卫国、韩卫华兄弟二人走进了院内。

走到正房门口,韩卫华一眼便认出坐在堂屋中间椅子上正与一老年妇人说话的一品大员,正是杨都堂。

于是,连忙跨进门槛,趋前一步,当即跪倒在地。

紧随其后的韩卫国见状,也赶忙跪了下来。

几乎同时,兄弟俩齐声高呼道:“学生韩卫国、韩卫华给都堂大人请安!顺祝杨大人官运亨通,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紧跟着齐齐各磕了三个响头。

“免礼平身,你们俩都起来吧。”

在认出其中一个是韩卫华后,杨都堂微笑着吩咐道。

不等韩卫华引见,只听韩卫国自我介绍道:“都堂大人,你可能不认识我,我就是被您从大牢中拯救出来的韩卫国,您的大恩大德学生没齿不忘,情同再造,有生之年,恐将无以为报,就让我给您多磕几个响头,聊表感激之情吧。”

一边说,一边又跪在地上磕起了头。

看到韩卫国知书达理,知恩思报,杨都堂一边伸手来抚,一边由衷的夸奖道:“年轻人,你也是好样的!快起来,举手之劳又何必念念不忘?

听我三叔讲,你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年轻才俊,相信假以时日的话,将来一定大有前途。

你们兄弟俩都坐下,今天中午,谁也不许走,上次到京城去,本都堂就没能抽出时间陪我三叔和卫华秀才好好喝上几杯,一会,你们兄弟俩务必陪本大人,还有我三叔喝个痛快。”

听了杨都堂的吩咐,兄弟俩各自在板凳上坐了下来,刚刚坐好,便只见杨廷胜将李氏也领了进来,没用韩氏兄弟指点,李氏一跨进门槛,便扑通一声跪在了杨都堂的面前,紧接着声泪俱下地恳求道:“民女恳请杨大人救我丈夫性命,他根本没有杀人,他是被冤枉,屈打成招的。”

并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嘭、嘭、嘭磕起头来。

稍作思考,杨都堂便明白了这是自己三叔有意安排的。

看着哭得似梨花带雨般的李氏,杨都堂温言吩咐道:“这位妇人请不要再哭了,赶快起来吧!有何冤情就坐到板凳上,一句句地对本都堂细细讲来。”

杨廷胜听了,也跟着安慰道:“孩子,咱就听杨大人的,不要再哭泣了,有什么冤屈,就跟都堂大人好好讲,这是在家里,不是在公堂之上,请起来坐到凳子上慢慢地言讲。”

听了杨家爷俩的吩咐,李氏从地上站了起来,止住哭声,擦干眼泪,在小板凳上坐下之后,紧接着把去年发生在韩家湾村凶杀案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极其详细地对杨都堂讲述了一遍。

杨都堂听后,官威十足地喝斥道:“这位民妇,仅凭一面之词,叫本都堂如何相信你丈夫是被冤枉的?这起案件,既有你丈夫招供在前,又有你从旁提供佐证在后,可谓铁证如山,胡县令并没有判错,再者,刑部己作了批复,若无真凭实据证明凶手另有他人的话,本大人岂可擅改刑部之核定?不是我不愿帮你,实在是本都堂也爱莫能助。”

眼见杨都堂并没有把话完全封死,韩卫国不失时机地跪倒在地,十分恳切地请求道:“杨大人,学生有话,但不知当讲不当讲?”

“卫国秀才请起,但说无妨。”

杨都堂吩咐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